談談作文的質和量

質是質地、素質、品質的意思。一塊布的織工細密,顏色鮮艷,摸起來覺得光滑柔軟,製成衣服穿起來覺得舒適爽身,我們就說它質地好。一個人假如又聰明又用功,反應很快,學習能力也很強,我們就說他的素質高。又假如一支鋼筆,外表看起來美觀大方,寫起字來順暢流利,既不會漏水,也不會刮傷紙面,而且經久耐用,我們就說它的品質特殊。作文的質是指文章的詞句「質地」好、思想「素質」高、見解的「品質」特殊的意思。
所謂「質地」好的詞句,就是簡潔有力的詞句。作文時最忌的是「同樣的字」或「同樣的意思」一說再說,這種相同的詞句一味重複的情形,就叫做不簡潔;能夠以最少的字包涵最多意思的詞句,才叫做簡潔。閱讀用簡潔的詞句所寫出來的文章,我們不必花很多的時間,卻能得到很大的益處,這種文章才可以算得上是好的文章。但是這還不是最好的,一篇真正好的文章,除了要詞句簡潔之外,還要詞句有力。所謂有力的詞句,並不是專指那些強勁、堅硬的形容詞;同時也指溫柔、委婉的,全看我們描寫的對象而定。為了要使詞句有力,我們就不得不注意用詞的是否精當了。「精」是精確、不偏不倚的意思;是說我們作文選用語詞,要像射箭時一箭就射中紅心一樣的正確。「當」是適當、剛剛好,不多也不少;所謂「增加一分就覺得太長,減少一分又覺得太短了;擦粉覺得太白,抹上胭脂又覺得太紅了」就是這個意思。作文時描寫「堅硬」的詞句,固然要好像把它拿起來摔在地上會發出聲音來;而描寫「溫柔」的詞句,也要像泡在水頭可以把它溶解掉一般。作文的詞句,假如都能把握住題意的中心,句句著實,語語得當,這就是精當,就是簡潔有力,也就是用了質地好的詞句了。
謂「素質」高的思想,就是有條理的思想。我們都知道,每一篇作文一定要有一個中心思想,它是作文的主要意思,作該篇文章的意義或目的;所以思想是文章的靈魂。沒有思想的文章就像沒有舵的船一樣,不知道會開到什麼地方去。通常題目就是一個現成的中心思想,作文時,只要按照文題給我們的旨意,找尋一條可行的思考路徑,再按照這條思路的自然發展,有次序的把它記載下來,就成了一篇有思想的文章了。一篇作文,如果思想有條理,寫的都是合題的話,沒有節外生枝寫到題外去,說了一些和題目不相干的話;而且文詞確切,思路清晰,內容生動,前後系統一致,脈絡貫通,這就是切合題意,也就是作文有了條理的思想。一篇思想有條理的作文,能夠分出「輕重緩急」和「先後次序」。重的和急的是要緊的,要多說;輕的跟緩的是不重要的,不必多說,只要一筆帶過就行了。所謂先後次序是「什麼應該先說,什麼應該後說」的安排。作文時,一句話說完了才能接下去說第二句;一件事寫清楚了才能接下去寫另一件;一個意思講明白了才能再講另外一個。假如這件事或這個意思已經完全了,那麼就可以分成為一段了。段落能夠分明,意思能夠連貫,這樣由句子組成各段,由各段織成一篇,就好像鎖鍊一般的絞成一串,一環緊扣一環,不會脫落。從外表來看,它具有句、段、篇的形式;從內容來看,它卻是渾融成一體的意思。意思明白,內容充實,這篇文章就是有了條理的思想,也就是有了素質高的思想了。
謂「品質」特殊的見解,是指新的、高超的、獨特的見解。大凡我們作文,所使用的字,既是人人都會使用的字;所參考的書,也是人人都能看到的書;所學的方法,又是人人都可以學習的方法。所以寫成的文字、意思和形式,就難免有許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古人常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大概就是指著這個意思吧。因此,我們要如何在這種大致相同或相似的作文頭,突出的表現你別出心裁的地方,讓人家的注意力都轉向你,對你另眼相看,就有待你在作文內容的見解上下功夫了。使你的見解出乎人家之上的第一件要事就是見解要新。新是新奇、新鮮的意思,就是這個見解是以前的人從來沒有看過、聽過或做過的。人類都有一種好奇心,對於新奇的事物,總會特別留心去注意;偶然看見新鮮的事情,也會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大加讚賞,並興起研究的興趣;對於新的見解也都是如此。所以為了使我們的文章能夠吸引別人,甚至於震撼別人的心情,作文一畏頭就非要有新的見解不可。但是新的見解也會變舊,舊了以後仍然要受到排棄,為了保持見解常新,這個見解還要是高超的、獨特的。所謂高超,是正正當當的超過人家,不使卑鄙手段,不投機取巧。譬如說用守規矩、用功讀書得第一名,來獲取老師同學欽佩的方法是高超的;相反的,如果以搗蛋、逃學、不寫作業等方法,來引起別人的注意,這就不高超了。所謂獨特,是「只有這一家,別的地方沒有分行」的意思,也就是說這種見解是你自己的發明或發現,別人除了偷偷模仿你以外,是無法做出來的。唯有這種個人獨自創獲的見解,才是最高的見解,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越久越覺得新;也唯有這種見解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見解,稱得上是品質特殊的見解。
過了作文的質,也讓我們來說一說作文的量。所謂量,簡單的說就是數量。學期剛開始時,辦公室堆滿了教科書,小朋友們經過看見了,說:「數量真是龐大!」龐大就是很多,數量龐大就是數目很多的意思。作文的量便是指文章文字數目的多少而言,字數多的作文稱為長篇文章;字數少的作文稱為短篇文章。但是一篇文章字數的多少並沒有一定的限制,全看文章本身的需要、作者的學識程度和作者的寫作技巧等來決定。
文的字數與文章本身的需要關係最密切。以辦公室數量龐大的教科書來做一個比喻,學校的學生人數代表作文,教科書的數量便是作文的字數。作文的字數隨著文章本身的需要而增減,正如同教科書的數量隨著學生的人數增減一樣。字數多了,超過作文的需要,跟教科書多了,超過學生的需要一樣的一點都沒有用,擺在那,頂多是一種浪費而已。如果你勉強讓字數不合需要的增加,那種樣子就像一個小孩穿著一套大人的衣服。製衣服的布是作文的字數,人的身體是作文,字數合著作文,就是衣服合著身體。大人和小孩的身體不一樣大,製一套合身的衣服所使用的布也絕對不同。大人需要較大的布,小孩需要的布則小一些,如果用製大人衣服的布給小孩,就是超過了小孩的需要量。用超過了需要的布製衣服,製出來的衣服不是太寬就是太長,太寬太長的衣服穿在身上,不但難看,而且累贅,令人感覺不舒服。此外,作文本身的範圍有大有小,範圍的大小也快定了作文的字數。如果為了增加字數而超出了題目的範圍,也算是不符合文章的需要。古人說「開始在應該開始的地方,結束在應該結束的地方」,就是作文字數受本身的需要限制的最好說明。
文的量與作者的學識程度也很有關係。同樣一個作文題目,同時交給小舉生、中學生和大學生來寫,寫出來的文章必定不會相同;那是因為他們學識程度不同的關係。通常一個人的學識程度,與他的學習年齡成正比,學習時間越久,程度越高;相反的就低。學習得越久的人,學問越豐富,見識越廣大,經驗越多樣。這樣他就能夠看得深、想得遠、瞭解得透澈,所寫的思想、見地,所用的語句詞彙,也都要高人一等。能夠寫出人家所看不到、想不到和沒有經驗過的事物,寫出來的份量自然要重一些,字數也會多一些。
文的字數除了受本身的需要和作者的學識程度限制之外,也受作者的寫作技巧影響。技巧是一個籠統的稱呼,它應該包括一篇作文從沒有到有的整個過程,約有用字、遣詞、造句、分段、謀篇、構思、取材、組織、潤飾、開端、發展、伏筆、轉折、高潮、結尾、舉證和說明等等,可以說是作者全部寫作經歷、方法、體驗和心得的總和。我們經常會在看過別人的文章以後,發現他所說的話,正是我想說而沒有說的話;所寫的事,正是我想要寫而寫不出來的事;所抒發的情感,也正是我想抒發而不知道如何講起的。別人寫得出來,我寫不出來,或寫出來就走了樣;別人可以寫出上下前後、左右反側的,我卻只能寫出正面的,這就是寫作技巧上的差異了。高超的寫作技巧在於作者有豐富的材料,而且能夠用文字把這些材料表現得淋漓盡致。豐富的材料得自作者仔細的觀察,觀察的方法可分內外兩面。外面的觀察法要留心事物的變化,著眼在微小的地方;內面的觀察法則要多用心去想,就是設身處地,將他心比我心,喚起同情。善於作自我反省的人,能夠引出別人所見不到、想像不出的事情,這樣寫出來的作文,自然就要比普通人的作文豐富得多了。所以寫作技巧也是決定作文字數的原因之一。
些小朋友不懂這些道理,作文時總是盲目的求量,長篇大論的亂寫,一寫就是好幾頁甚至好幾張。他們以為文章越長,字數越多,就表示作文能力越強。其實這只是一種「重量不重質」的障眼法。他們的作文雖然長,文句也多半通順流利,可是我們在讀過他們的作品之後,總有一種「丈二金鋼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他們在說些什麼――茫然無頭緒的感覺,就好像一堆亂絲纏在一起,找不到線頭好把它們理開一般。前清時候,滿清政府為了鞏固它的統治地位,強迫人民在後腦下紮一條辮子,但是兩邊頭髮卻要剃光,限期內如果不照辦的話,就要遭受殺頭的命運,所謂「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一時剃頭的生意大行。因此有人就寫了一首「剃頭歌」,用來諷刺這件事。歌是這樣說的:「聞道頭堪剃,無人不剃頭;有頭皆可剃,無剃不成頭。剃自由他剃,頭還是我頭。請看剃頭者,人亦剃其頭。」意思是:「聽說大家的頭都得剃,而且沒有一個人能夠例外,不管是誰,只要是頭都要剃,不剃的就連頭都不保。不過,要剃就讓他去剃好了,剃去了頭髮,剩下來的頭還是我的。只要有頭,頭髮沒有了又有什麼關係呢?你們看看那些剃我們頭的人,人家也要剃他們的頭哩。」這首歌翻來覆去的說剃頭,全文意思總歸為一句話,就是人人都要剃頭,別無其他。像這樣,能夠以一句話說完的意思,它卻反覆嚕唆了半天的文章,豈不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廢話連篇」;這種作文,即使寫得又長又多,又有什麼意義呢?因此,作文固然要儘量增加字數,求量的擴充;更需要求內容的充實,也就是質的提高。
以作文,質比量重要。有時候我們看到成人們的作品,寫得又長,字數又多,總不禁會有「只重量,不重質」的錯覺,其實,有些文章是需要長篇大論的,不然就難以把話說完,把意思表達圓滿。因為他們的思想、見解比較複雜,材料也多,所以不得不用較多的篇幅來說明。仔細分析他們文中的每一詞每一句,實在恰當得無法再找出其他的詞句來代替了。古時候有一本名叫「呂氏春秋」的書,文長二十萬字,書完成時,作者將它懸掛在城門旁的牆上,供人家閱讀,並且說:有誰能更動、增加或刪減其中的一個字,立刻送給他一千金。像這本書裏的文章的質,可以說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因此,作文最好是能夠「質量並重」。但是,如果質與量無法兼顧的時候,我建議他先求質的提高,質提高了,再來講量的擴充。
作文月刊社主編,新兒童出版社出版之「作文指導與標準閱讀測驗」19-27

by 甲多先生 @ 1978.03.01 臺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