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裁就是文章的格式,也就是文體;題材是寫作內容的主要材料。這兩個讀音有點兒接近的詞兒,常常被混為一談,其實意思完全不同。
什麼樣的人,合適穿什麼樣的衣服;同樣的,什麼樣的文章,合適採用什麼樣的文體。說對了話、穿對了衣服叫做得體;選對了體裁,也叫做得體。把作文比成裁縫師傅製新衣:一定的服裝有一定的裁法,一定的人有一定的尺寸,不能依著性子亂裁亂剪。剪裁少了尺寸固然不可,多算一些尺碼上去,也一樣可笑。作文也是要這樣,求個「合身」的標準,讓題目的意思,能在選定的這種體裁裡,做適當而充分的發揮。
體裁的選定依據題目;材料的蒐集,也以題目為範圍。再以縫製衣服作比方:同樣的是「冬衣」這個題目,體裁所要注意的是,到底要做西裝、製風衣,還是要裁成夾克的形式;而題材所要關心的卻是,採用毛絨好呢,還是棉紗,或者是尼龍才好的布料選擇的問題。布料的選用隨季節的更換有所不同:秋冬宜厚重保暖的,春夏宜輕薄吸汗的;秋冬宜粗糙色濃深的,春夏宜平滑色淺淡的。作文的材料也是這樣,隨題目的改變而更換,不同的題目有不同的採擇;就是在相同的題目下,不同的主旨也還要作不同的取捨及偏重。
不同的文體,一定要使用不同的題材來表達。同樣的題材,用在不同的文體裡,表達的方法也不相同。通常抒情文的表達比較委婉曲折,多用譬喻和形容,從陪襯物事的刻畫來烘托主題。論說文的敘說比較直接而理直氣壯,雖然也用譬喻,但是為了避免語意受到扭曲誤解,慣以一語中的的方式來描述。記敘文恰好借於此二者的中間,不慍不火,娓娓道來,但求其明白曉暢、通情達理為主。
體裁選擇錯誤,可能由於題材的使用不當所致。像寫一篇遊記,很明顯的該選用記敘文的體裁,因為題目上已經限制住了。題材的取得應以「遊」的過程當中,所見到的景物以及所發生的趣事為主,再旁及出發、歸來的交代,旅遊原因的簡介,和遊畢的感想及心得的抒發。如果時間不許可,或篇幅有限,只作主要事件的敘述,捨掉其他枝節也無不可。怕的是你記遊的部分草草帶過,遊後感觸良多,大大的發表了一番有關旅遊的設施、交通的紊亂、遊人的公德心等議論,那就不能再稱作「遊記」,而該改為「遊論」或「遊感」了。取材不當,就這樣影響了文體。
所以我們在下筆之前,針對題目或主旨,要確立體裁,並且研究題材的適用與否。切不可草草落筆,得個「文不對題」的譏評。
細說作文之九,原刊「青年日報」國中學生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