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篇作文,都是一個完整約有機體。它不管分成了幾段,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永遠只有一個,也只能有一個。幾個部分,卻同時指向一個目的,它們之間不得不有密切而妥貼的關聯;那就是連絡照應,也作聯絡照應。
古人說,作文章要如同常山的蛇,打牠的頭就尾來應,打牠的尾就頭來應,打牠的身子就頭和尾都來應,正是作文的連絡照應最上乘的工夫。
作文的連絡,有句與句之間的連絡,和段與段之間的連絡兩種。前者要注意前後句意的連貫,和語氣情態的是否順暢自然,通常可以在寫作中途的「回顧」,或寫作完成以後的「檢修」時找出毛病。
段與段之間的連絡,較句與句之間的連絡複雜而且重要。因為各段都自成一個意義的單元,如果彼此之間失去連絡,勢必造成文章內部的分裂,無法完成共同的使命。
段與段之間連絡的方法可分有形、無形兩種。無形的連絡就是文意自然的銜接;有形的連絡,有聯頭連絡法,和接尾連絡法。聯頭連絡法在論說文裡最常用,就是先提出擬說明的綱目數個,底下依序每段鋪敘一個;它的形狀猶如一個電池「並聯」幾個燈泡,開關一接,統統亮了。接尾連絡法,又稱連接詞句的連絡法,就是在每段開頭,使用一個連接詞,或連接的句子。像:因此、雖然如此、然而、所以、從以上我們可以知道、他們都這樣說、有關前面各種看法等。這樣文意就能經由這個橋樑,延續到下一段去了。
連絡大多是形式上的效果;照應則大部分屬於文意的要求。最常見的照應是首尾照應,也就是在開頭先安一個「伏筆」,在結束的時候加以回應。像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開頭說「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結尾以「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兩問句來回應那個「不知」和「不詳」,是典型的首尾照應法。
照應不一定得安排在首尾,中段與開頭,或結尾與各段,也都要互相照顧。吳延玟的「火鷓鴣鳥」,開頭「火鷓鴣鳥的衣棠是用春天黃昏的雲剪裁的」。結尾「牠們是天上落下來的,一朵一朵小小的祥雲」,回顧到開頭的「雲」;中段的「正像那一野春天給人的感受一樣」,也照應了開頭的「春天」,都是好的照應。
最值得注意的照應,要算是各段與題目之間的照應了。題目通常是主旨之所寄,並且規定了範圍。作文超出了範圍固然不可,把範圍縮小了也不妥當。文章的中段自由選取範圍內的重點發揮,世可以的;但是開頭和結尾,卻非得含括整個範圍不可。尤其是結尾,如果不能針對題目的全部意思作收束,而只是就範圍內的某一點作結,就會予人不夠完美的印象;這是作文在連絡照應上的一大失著。
細說作文之三十,原刊「青年日報」國中學生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