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怎樣認識題目

平常在學校上作文課,或者參加各種升學及就業的考試,多以「命題作文」的方式來寫。遇到「有題目、再作文」的作文情形,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認識題目。
認是認清;識是了解。認識題目,也有人稱作「審題」。審是仔細考究分析的意思;審題就是仔細考究分析題目,找出題目旨趣的所在,然後據以尋求適合題目的材料,寫成與題意相當的內容。
認識題目的方法,可以分作三個層次來說明。
第一層:認清題目字面的意義。認清題目字面的意義,又分認清字形,和認清字義兩部分。把「國文的重要」,看作「國父的重要」;把「良師興國說」,看作「良師與國語」;把「路」看作「跑」,就是沒有認清字形。而把「學貴有恆」的「學貴」,說成「學費太貴」;把「讀書的甘苦」的「甘苦」,說成「艱苦」;把「大學之道」,說成「羅斯福路」,就是沒有認清字義。字形字義辨錯了,失之毫釐,卻要謬以千里;這樣寫成的文章,即使再精采,也只能得個「文不對題」,零分!
第二層:了解題目隱含的意義。寫「推動搖籃的手」,如果你就字面的意義,刻畫母親的手,或敘述母親照顧嬰兒的辛苦,當然不能算錯,不過這不如發掘出它隱含的意義──母親的愛──來寫,顯得深刻。許多題目就像這個,無形的內涵,重要性往往超過有形的外象。例如:路、橋、燈,只是寫看得見的東西,意思多麼平淡,若加寫心靈的燈、人生的橋、上進的路,意味就深遠多了。可見題目隱含的意義,較字面的意義更高一層,想要作文的內容「更好」,就要認識了解這一層的意義。
第三層:確定題目的範圍。題目一方面限制了我們思考的層面;一方面又提供了我們馳騁的範圍。把範圍縮小了,會拘束我們的手腳,功夫便施展不開來;超越了範圍,又要不折不扣的成為「文不對題」的作文了。把「難忘的一件事」,寫成「兩件難忘的事」;把「暑假生活記趣」,寫成「記暑假生活」;把「怎樣消除髒亂」,寫成「消除髒亂的重要性」,都是沒有確定題目範圍的毛病。範圍不對,就好像抓癢沒有「搔著癢處」一樣,好不尷尬。
以上三層,便是認識題目的好方法。題目認識了,好比清楚了你的對手,就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認清題目字面的意義,就不會張冠李戴,寫得牛頭不對馬嘴;了解題目隱含的意義,就能一語中的、直指中心;確定了題目的範圍,就能把握重點,針對提議來發揮了。
細說作文之十三,原刊「青年日報」國中學生版

by 甲多先生 @ 1985.05.25 臺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