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論說文的取材

材料是作文的肉身,作文的靈魂——主旨——就寄託在它的上面。蒐集材料是日積月累的工作,平時就要多觀察、能體驗、會想像,再加上懂得運用別人的經驗,寫作的時候,自然能夠靈思泉湧、左右逢源。
論說文所需要的材料,或者說論說文裡運用材料的方式,與記敘、抒情文有所不同。一般說起來,記敘文的目的在將自己對人、事、物的狀態、性質、效用、動作變化或事實推移的現象,依據眼所見、耳所聞、鼻所嗅、味所覺、身所感或心裡所想到的,紀敘下來與他人分享,所以它的取材來源在觀察、體驗及一部分想像的範疇;抒情文的目的,不是在較客觀的敘說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東西、一些地方、一點兒時間及粗淺的感想,而是比較主觀的,透過簡單事件的交代,強烈或含蓄的表露自我的感觸,所以它的取材來源和記敘文相同,只是比例略有出入;論說文的目的在客觀的解釋事物、說明意義,使人得到事理或物象的知識,或者主觀的認定自己的主張為確,因而批評別人的意見,企圖以理服人,所以它的取材多半來自他人的經驗,以及一部分的觀察、體驗和想像。
論說文企圖以理服人,這個「理」字便是論說文的主要內容,通常透過「主張」、「證明」和「釋疑」等三道手續來完成。
主張是論說文的靈魂,通常採用「命題」的形式表示。這一部分的材料,絕對無法直接從觀察或體驗之中得來;而是必須透過作者的思考、分析、判斷,在他人的經驗、或自已的視察體驗堆裡,精挑細選出合乎題目要求,並為自己所熟悉、認同、擅長的方向,才醞釀成形。
證明和釋疑是論說文的架構。人證、事證可以從自己的生活體驗中求得,語證、理證則多半得參考他人的經驗;譬喻則自創或從他人的經驗蛻化皆可。吸收別人的經驗,可以從聽講和觀察入手,但最直接和簡便的莫過於讀書。書本裡匯集了他人智慧和經驗的精華,並且作了有系統的安排,我們若想大量的吸收他人的經驗,捨去讀書便沒有更好的路了。古人常說作文要學好,必須多讀、多作、多商量;以各體文的需要來區分,多讀書對論說文的取材尤其重要。
我們在學校裡讀書,整個看起來是生活的體驗,固然可做為寫論說文的材料;各科的學問,尤其是國文、史地、公民與道德等科,很多內容也很適宜作為論說文的材料,應該作有系統的整理,以備不時之需。其中或有屬於作者「靈光一閃」所顯現的要點、佳句,尤應妥善收藏在心裡。名言或優美詞語,不但能美化我們的作文,而且常常因而觸發我們的靈感,使我們的論說文內容更加充實、有力,絕不能忽視。
細說作文之八十二,原刊「青年日報」國中學生版

by 甲多先生 @ 1988.08.28 臺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