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天寒地凍時,我就想起留在身邊的一件破毛衣。」查顯琳的「破毛衣」,就是一篇睹物思情的抒情文。睹物思情的「物」和觸景傷情的「景」一樣,是最能引動我們感傷心情的媒介;藉著這種媒介的牽引,我們便能把跟此景此物有關的人事情感,如江河一般宣洩而出。
「破毛衣」之所以成為查顯琳懷想的對象,原因不在物品本身華美昂貴,而且正好相反:「這件破毛衣,袖口斷了針腳,胳肢窩裂了個洞,領子拉脫了線,在別人看來,早就該丟棄了」;而是「因為這是母親留給我僅有的紀念品」。原來「破毛衣」這個「物品」的地位,在歷經滄桑之餘,已升格為代表「母親」的「人」的地位了,所以作者也把它當作「母親」一般的看待了。
提起發洩情感的對象之後,情感便自然而然繞著這個對象發展,有委婉傾訴的,有哭號哀泣的。但不管怎麼說,情感決無法裸露的表白,非假託於描繪景物,便要借助於事情的敘述。「破毛衣」一文是利用敘事的方式的。
第二段,作者說明這件毛衣的由來,以及成為他珍藏之物的理由。三、四、五、六段順序介紹毛衣跟著他轉戰大江南北,和為他「擋禦了大雪、飛霜,以及北風對失家孤兒的欺凌」等種種情形。其中第五段特別提到他被誤以為病死了,「扔到停屍間時」,仍穿著這件毛衣,深刻的表露了毛衣與他之間的感情,是「生死與之」、「至死不渝」的深厚。
破毛衣這個「物」引起作者對母親的思念是一個特例,也就是對查額琳才會發生的,對別人可能就不會。但是也有一些物,能普遍的引發大家的感動,看到這些東西,大部分的人都可能因而懷想起什麼人或什麼事,比方說「康乃馨」這種花,因為它盛開於母親節的前後,而且以它來代表母親,已是全世界共通的習俗了。因此每年到了五月,看到盛開的康乃馨,我們便會自然而然的想起母親,感覺母愛的聖潔偉大,並且打從心底昇起對母親恩惠最崇高的謝意,和最虔誠的敬意,這也算是一種「睹物恩情」。
情感的發展,當然不只是單向的憶往,所以睹物恩情的抒情文,也可以有向「今後」的憧憬;殷穎的「一朵小花」就屬於這一類。觸動作者可憐之情的「物」,是一朵不勝雨滴負荷,慵懶無力垂頭,新開在庭前的淡黃色玫瑰。從這一朵玫瑰,他領略到大自然造化的神奇,拋除了心中的塵垢和煩惱,沉澱了雜念,澄明了心靈,「浸潤在一種幽邈愉悅的色澤裡」,最後並且「意識到,我已經跨越了固陋的自我,而進入純美的境界了。」這種嶄新的精神提昇,該是睹物恩情的最高境界了。
細說作文之五十,原刊「青年日報」國中學生版
by 甲多先生 @ 1987.10.06 臺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