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多寫、多商量,已成寫好作文千古以來的定律。多讀是為了開闊視野,拓展取材的空間;多商童是透過自己與自己,或自己與別人的切磋砥礪,以提升作文的品質,多寫則是為了廣闢思路與磨鍊寫作技巧。這當中,多寫實居於主導與關鍵的地位。因為如果只有讀而不寫,則有如蠶寶寶只吃桑葉而不吐蠶絲,所學無所用,終將因積食過多得脹痛或畏食之症;又如果不多寫,商量自亦不能多,而且商量所得不能立即改進再付諸實行,一切商量也是徒具形式而已。
論說文要作得好,多讀多商量自亦不能免,但首先得從多寫做起;由多寫而引發多讀的需要,這是一種「逆向式」的求學法,雖不能稱之為正格,但是古今中外以來,用這種辦法逐漸引出興趣,終於得出大學問的人也不少;我們的研究所教育,論文寫作這一項,也多半先定研究題目,然後才搜羅參考資料研讀而寫成的。
由於寫得多,商量的需要自然也多。商量的第一個對象應該是自己,在寫作的過程,以及完稿前的修改、檢查、訂正等工作都是;其次是交給老師批改,這時或者跟老師在口頭上,或者在文字上作商量,是最重要的商量階段,老師批改完發回,或投稿登出(或退回)後還要跟自己或跟同學商量,找出本次作文的優缺點所在,作為以後寫作的參考。經過這樣一再的練習、檢討,再練習、再檢討的「多寫」過程,我不相信還有作文寫不好的。
根據現行的國中國文課程標準,每學期作文課有習寫十到十四篇的機會;由於聯考的命題趨勢導引,這些練習機會,老師多半會出論說文。以每學期十篇計算,國中三年共可作六十篇論說文;如果再加上日記、週記上額外的命題,以及奉父母之命在坊間補習班、才藝班多受的課所寫的,「量」不可謂不大。但由於作文課用毛筆、課外休閒時間被剝奪造成的厭寫症,以及部分老師只命題不指導等因素,使得這些「多寫」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
為了質、量均重的多寫,我主張不一定作「全文式」的論說文習寫;有時侯不妨僅作題型解析、擬定主旨及大綱的練習即可。這樣既可節省時間,避免造成厭煩的反效果;又可培養構思的能力,將來應用在考場作文上,真是一舉兩得。
以下試舉一例以供參考:
題目:謙虛與驕傲(題型:兩項式對立關係的論說文)
主旨:我們要謙虛,不能驕傲。
大網:
1、總說謙虛和驕傲的意義。
2、分說謙虛在做人處世方面的好處。
3、分說驕傲引人走向失敗的原因。
4、舉胡適和愛因斯坦謙虛成名的實例(國文課文)。
5、舉奏始皇和哥倫布驕傲失敗的實例(中外歷史)。
6、總結呈現主旨。
3、分說驕傲引人走向失敗的原因。
4、舉胡適和愛因斯坦謙虛成名的實例(國文課文)。
5、舉奏始皇和哥倫布驕傲失敗的實例(中外歷史)。
6、總結呈現主旨。
細說作文之八十三,原刊「青年日報」國中學生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