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變成『他』

下午,小明和他的朋友阿德,從市立游泳池一起回來,到了小明的家門口時,小明說:「阿德,要不要進來喝一杯我媽媽特製的冬瓜茶?」
阿德說:「不必了,我還有事要做呢!」說著就走了。
小明的弟弟小亮來開門,探著頭問:「哥,剛才誰在說『我還有事』?」
「阿德說他不能進來喝冬瓜茶,因為他還有事要做。」
「什麼『他還有事』?我明明聽說『我還有事』,怎麼一下子『我』就變成了『他』?」小亮一臉疑惑的樣子。
「是啊,為什麼『我』變成了『他』?」想著想著,小明自己也糊塗了。
正好爸爸下班回來,小明就把剛才的事情說了一遍,請教爸爸是什麼綠故?
「這是一個引號內外使用代名稱的問題,我們必須先從代名稱的意義講起。」爸爸引著小明進入書房,從架上取下一本書,迅速的翻到一篇題為「作文裏的單名稱――你、我、他」的文章,指給小明看。並且一面解釋著說:「比如現在說話的是爸爸,聽話的是小明,媽媽、小亮或阿德不是說話的人,也不是聽話的人,所以『我』就是爸爸,『你』就是小明,而媽媽、小亮、阿德或其他任何一個人,都叫做『他』。」
「哦,這我懂了。可是這又跟『我變成他』有什麼關係?莫不是等一下爸爸跟小亮說話,那時我既不是說話的人,我就變成『他』了?」
「對!」爸爸稱讚的點點頭:「你說對了。因為聽話和說話的人,隨時都在變,所以你、我、他的稱呼,也並不是永遠都固定在某一個人身上的。」
「那這個又跟引號有什麼關係呢?」
「有。我們剛才說『我』是指說話的人,但是說話的人要自稱『我』時,有一個限制,就是必須是從自己的口中說出來,才可以稱『我』;如果話是經由別人的嘴巴代說時,稱『我』就不對了。比方剛剛阿德對你說『我有事』,那個『我』是從阿德口中說出來的,指阿德自己,是對的;等小亮問你時,你轉告阿德的話,說成『他有事』,這也是對,因為話已經不是阿德自己說,而是你自己說的,你變成了『我』,阿德的『我』就變成了『他』。這是因為我們說話,不能很明顯的加引號的關係。如果寫成作文,我們便可以加上引號,把阿德說的話,照原樣記下來:
阿德說:『我還有事。』
這樣便不會弄錯。下面有三句照原樣記下來的話:
我說:『我吃過飯了。』
你說:『我吃過飯了。』
他說:『我吃過飯了。』
把它改成我們幫他們說,也就是去掉引號,就要成:
我說我吃過飯了。
你說你吃過飯了。
他說他吃過飯了。
而他們的意思都是『我吃過飯了』,意思並沒有變。只是一個加了引號,一個沒有引號而已。
說到這裹,小亮突然走了進來。小明很高興的抓住他的手說:「弟,我知道了!讓我來解釋給你聽吧。」
原刊「兒童月刊」第10512-14頁,後收入70111        日李原白.顏炳耀.等編著,樹人出版社出版之《作文指導》59-61

by 甲多先生 @ 1981.01.01 臺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