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之六】
讀書須明窗淨几,案頭不可多置書。讀文作文,皆須寧神靜氣,目光炯然(1)。出文於題之上,最忌墜入雲霧中,迷失出路。多讀文而不熟,如將(2)不練之兵,臨時全不得用,徒疲精勞神,與操空拳者無異。
作文以握管之人為大將,以精熟墨卷百篇為練兵,以雜讀時藝為散卒,以題為堅壘。若神明不爽朗,是大將先墜雲霧中,安能制勝?人人各有一種英華光氣,但須磨鍊始出。譬如一草一卉,茍深培厚壅(3),盡其分量,其花亦有可觀。而況於人乎?況於俊特之人乎?
天下有形之物,用則易匱(4)。惟人之才思氣力,不用則日減,用則日增。但做出自己聲光,如樹將發花時,神壯氣溢,覺與平時不同,則自然之機候(5)也。
讀書人獨宿,是第一義(6),試自己省察。館中獨宿時,漏下二鼓(7),滅燭就枕;待日出早起,夢境清明,神酣(8)氣暢。以之讀書則有益,以之作文必不潦草枯澀(9)。真所謂一日勝兩日也。
【註解】
(1)炯然:眼光銳利的樣子。炯,音「窘」。
(2)將:音「匠」;統率。
(3)深培厚壅:深厚的培植壅護。培,以土壅護或補養。壅:音「永」;以肥料或土培植物的根。
(4)匱:乏,竭。
(5)機候:適當的時間機會。
(6)義:正理。
(7)漏下二鼓:時到二更。漏,即更漏;古時視漏刻以傳更,謂之更漏。
(8)酣:充暢痛快。
(9)枯澀:枯燥無味。
【講評】
從表面看,讀書好像全是手眼的工夫,實則心領神會才最重要。從古人的「讀書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經過胡適先生的四到,到今人所講的五到,「心到」一直都是讀書方法的中心。因為沒有「心」,眼耳手口將毫無運作的憑藉,根本就留不住任何絲毫的痕跡。心靈最喜的是單純寧靜,最忌的是駁雜喧鬧。所謂三心兩意者,左手畫圓,右手畫方,結果是既畫不成圓,也畫不成方。用心不專,為人處世必不真,待人接物必不信,交友任事必不忠,讀書作文必無成。所以讀書作文的第一要務是:獨宿清心、寧神靜氣。窗明几淨的外在環境,可以澄定內在的心境;心境的澄定,足以提升讀書的效率,助長文思的拓展,絕對只有百益而無一害。
作文若要好,讀書不可少。多讀文章,本是增進行文能力的好事,但前提是:必須讀熟。讀文而不熟,圃翁好有一比,「如將不練之兵,臨時全不得用,徒疲精勞神,與操空拳者無異」!空拳打得再多,即使虎虎生風,畢竟不著邊際,徒勞無功而已。
如果把作文比成打仗,作者便是統領指揮的大將,胸中爛熟的百篇範文,是訓練精良的主力,參看時人的新作,算是散兵游擊,攻擊的目標是題目。臨題神昏意晦,認不清題意,辨不明要旨,是大將先跌入了雲霧之中,連東西南北都分不出,怎麼有辦法克敵制勝?
每個人都有讀書作文的潛力,只是必先經過一番磨鍊,盡自己的力量發揮,就有水落石出的可能。就好比花草樹木,只須經過細心栽培,也都可以成長、開花和結果。一般人盡一般的努力,可得一般的成績;如盡更大的努力,可有更大的成績。特別優秀的人,稍作努力,便有不錯的成績;更加努力,成績更佳;如果非常努力,那麼他的成就將是非常的驚人。
天底下大多數的東西,都是越用所剩越少;但是時間、精神、體力、才華、智慧這些東西,卻正好相反。尤其是年輕時代的才華和智慧,不僅是越用越多,而且增加的速度與質量,與人生的其他階段相比,是既快又好。青少年時期,就像即將開花的樹木枝幹,特別顯得強壯有生氣。這些都是上天自然的厚賜,我們豈可輕易的浪費和辜負?
83年6月中央日報出版《聰訓齋語》82-85頁
by 甲多先生 @ 1993. 12.30 臺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