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用語要具體

作文的用語要具,看起來才能懂,才會生動,才能使人產生共鳴。
什麼叫做「具體」?
具體就是具有形象、實在、存在的意思。一種東西,我們用眼睛看,看得見它的形象;或用腦筋想,想得出它的樣子,一點也不模糊,叫做具體。像「人」,你我他都是,看得見形狀,稱得出重量,這就是具體。與它意思相反的詞叫做「抽象」。
抽象的東西是沒有形象、不實在的。像「公平」,它沒有體積,沒有味道,摸不到,聞不著;既看不見它的形狀,又想不出它的樣子,只能憑著「感覺」和經驗來對斷,這種東西就是抽象。抽象的東西不容易叫人家明白;相反的,有具體的東西呈現在眼前的,就好懂得多了。所以,作文若是要叫人看得懂,覺得生動,進一步產生共鳴的話,就非得用「具體的話」來寫不可了。
但是文句面,除了名詞以外,真正具體的話,實在不多。像有一些說明人體和物體的性狀形容詞,如:大小、長短、粗細、厚薄、寬窄和高矮胖瘦等,本來都是指具體的人和物說的。可是由於它們可以包含的範圍很廣,所以變成了好像是抽象的詞句了。光說大、小,不容易懂,是抽象;要說出來確實有多大、多小,才是具體。用一樣我們共同已知的事物,來限定未知事物的範圍,或比擬它的狀貌的方法,就叫做「變抽象為具體」。作文,我們就是利用這種方法,使每一個詞句都變成「具體的話」的。
如果我們不這樣作,照以往你所知道的大小、長短……等形容詞直接寫下來,我們來看看是否能說得清楚。
有一位同學,在作文描寫他的一樣玩具說:「我有一個圓形的魔鬼頭,很大!」
我把這句話抄在黑板上,請全班同學來說說自己瞭解的情形。
因為已經知道是圓形的,所以大家都用球類來比。有的同學說像捧球那麼大;有的說有躲避球那麼大;有的說至少像籃球。七嘴八舌,不一而足。
最後,我請原作者上臺說明。他說:「有乒乓球那麼大。」聽了這個答案,全班大譁,有的人甚至大罵他騙人、好說大話。他接著說:「因為我家隔壁有一個小朋友,他也有一個跟我同型的魔鬼頭,只有一顆紅豆那麼大,所以……」他也振振有詞的辯護著。
我說他們都對,不必吵!
原來,「大小」的說法,並不是絕對的、固定的語詞,也就是說它們並不是具體的指示。大小的產生,只是相互比較的結果罷了。說像棒球那麼大的魔鬼頭很大,當然可以;那就要把它拿來和乒乓球或紅豆一般大的來比才行。如果把它拿來和躲避球或籃球相比,它就不但不可以說是「很大」,反而要說是「很小」了。
像這樣,籃球的大小說大,乒乓球的大小也說大,真正的大、小不分,在作文自然是不能叫人清楚的了。
同樣的道理,我們在提到和「大小」同類的其他形容詞的時候,像長短、粗細、厚薄、寬窄、高矮胖瘦等,如果不來一下「變抽象為具體」的工作時,別人就無法瞭解。因為這些詞句所表示的都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是抽象的,要由我們來給它們定一個標準,才能成為具體。
最近我出過一個以描寫熟人外貌為範圍的作文題目給同學們練習,他們竟然大都是千篇一律的開頭:「我的爸爸長得不高不矮、不胖也不瘦。」「我的媽媽長得不高不矮、不胖也不瘦。」「我的老師……」
我詢問他們,是不是爸爸、媽媽、老師都是同一個人,不然怎麼長得-模一樣,都是「不高不矮、不胖也不瘦」呢?
他們回答說不是。
既不是同一個人,他們之間就必然有不同的地方,也絕不會都長成了「不高不矮、不胖也不瘦」。所謂不高不矮不胖也不瘦,只是一種籠統的說法,是作者不用心觀察,沒有定一個標準把它們變成具體的毛病罷了。詳細的看看,他們之間的高矮胖瘦,還是可以分得出來的。具體的分出高矮胖瘦的方法是「比較」。把爸爸媽媽請出來站在一起,一比,爸爸高胖,媽媽矮瘦,立刻分得明明白白。把老師和爸爸請出來站在一起,以爸爸為標準的話,老師稍微矮些;以老師為標準的話,爸谷瘦些,也是清清楚楚,一點都不含糊。
這種變抽象為具體的方法,在面對面的談話很好用。說話時,一談到了東西的大小、長短等形容詞時,只要找一樣看得到的東西來比,馬上就可以瞭解;如果一時沒有適當的東西作比,用長在身上現成的手腳姿勢來擺,也很容易明白。
但是在作文,就沒有這麼方便了。比如說你要介紹一位胖子,我們總不能像說話一樣,在寫到「他很胖」時,就在格子外也畫一個胖子的圖來表示(即使讓你畫上了?顯現在作文紙上的「胖子」跟真正的人比起來,恐怕也只是一個特小號的瘦子而已。除非你的作文本子有好幾張報紙合起來那麼大)。所以我們只好用形容的文字來說明。還不能光寫一個「很胖」的抽象語詞。這種句子使人誤解和難懂的原因,我們在上文已經說過。
那麼該怎麼辦呢?
有兩個辦法:一個是用已知的「很胖」的人或東西來比喻。例如說:「他胖得像-條豬。」或者「他胖得像一隻汽油桶。」汽油桶和豬都是我們已經知道的「胖」東西。
另一個辦法是用一件事來解說。例如:「他胖得上不了公共汽車。」或「他胖得擠不進教室的門來。」教室的門和公共汽車的門都是我們已經知道的東西,拿它們的大小來當一個標準,平常的人進得來、上得去是「不胖」;他進不來、上不去,自然就是胖了。這樣一比較,抽象就變成具體了。
「作文月刊」2318-24

by 甲多先生 @ 1978.10.01 臺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