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不可亂湊


今天一上課,方老師說他今天興致特別好,要講一個故事給我們聽。他說:
從前,在新竹的某一座山上,住了父子三個人。父親今年六十多歲了,沒有讀過書;兩兄弟因為長年住在山上,也沒有機會上學。
有一天,父親把兩個兄子叫到跟前,說;「兄子呀!爸爸活了一大把年紀,因為不識字,不知道吃了多少虧。過去,因為我們的生活不好,沒有辦法送你們去上學,爸爸覺得非常慚愧。現在,我們的生活已經漸漸好了;爸爸又聽說城裏到處都是學問。所以,爸爸決定讓你們兄弟倆,到山下去走一趟,多少學一點知識回來。」
兄弟兩個很聽話,第二天就收拾好行李,結伴下山,決定去好好學一點知識,回來說給爸爸聽。
到了山腳,哥哥說:「弟弟,我們就在這裏暫時分手,我往南,你往北,我們各自去找不同的知識,好讓爸爸聽聽看誰的知識好。」
弟弟就往北走,走了好幾天,來到一家包子店的門前,包子師傅正把一籠一籠熱騰騰的包子檯出來。弟弟從來沒看過這東西,覺得這個一定就是「知識」了,就很小心的問那師傅:「請問,這個是什麼?」
包子師傅看他傻頭傻腦的,也不直接回答他,就編了一首歌兒,唸著:「不必問它名和姓。用麵粉做的,裏面包著肉和菜。若要問它有什麼用,就說是給爸爸吃的。」
師傅唸完,兜了一轉,用指頭敲了他一個頭,罵一聲「笨蛋」,自己進去了。
弟弟全不計較,並且很高興的把師傅的歌兒記了下來:「用麵粉做的,裏面包著肉和菜,給爸爸吃的!」他得到了這個知識,就急著要趕快回去說給他的爸爸聽。
再說哥哥。往南走,沒幾天,來到了聞名全省的八卦山風景區。只看到一個好大的「巨人」坐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他想:這就是「知識」了。正好來了一位清潔工人,他連忙抓住他,請求工人給他知識。
工人說:「我沒讀什麼書,其他的知識很少。不過有關八卦山的事,我奶奶說給我聽過的還不少。
「比方說這個,」工人手指著大佛說:「它的名字叫大佛。大佛高有十丈,有十個人圍起來那麼寬,每天要大便十畚箕……」
哥哥聽了很高興,覺得他有「知識J了,一面走一面唸著:「大佛十丈高,十人圍的寬,每天大便十畚箕。」他也恨不得能一下子飛回家,把「知識」說給爸爸聽。
哥哥立刻啟程回家。在山腳下,正好遇到弟弟。兄弟見了面,兩人都不願意把自己的「知識」說出來。回到家裏,見到爸爸,兩人卻都搶著要先把自己的「知識」,說給爸爸聽。吵得沒辦法,爸爸只好決定:一個人輪流說一句,由老大先說。
哥哥就說了:「大佛十丈高。」
「用麵粉做的。」弟弟接著說。
「十人圍的寬。」哥哥又說。
「裏面包著肉和菜。」弟弟接著。
「每天大便十畚箕。」哥哥說。
「給爸爸吃的!」
聽到這兒,同學早已笑倒成一團了。
等大家笑夠了,老師問:「你們知道它為什麼好笑嗎?」
「他們把句子亂湊,湊壞了。」杜春明腦筋快,搶先回答。
「對!」老師說:「它給我們一個教訓,就是不能拿現成的句子來作文裹湊,亂湊就難免鬧出像這樣的笑話。」
接著老師拿了幾本作文簿,讀給我們聽。
有一個寫「春天郊遊」的,句子裏面有「一彎流水架小橋,兩岸楊柳隨風飄。黃鶯枝頭聲聲叫,燕子穿簾尋舊巢。」抄的是三年級第一課的國語課本。
老師說:「郊遊,可能有一彎流水架小橋,兩岸楊柳隨風飄的景色;有時說不定也可以看到和聽到『黃鶯枝頭聲聲叫』。但是『燕子穿簾尋舊巢」的景象,卻不應當在郊遊的時候看到。因為郊遊的地方是野外,而燕子的舊巢,卻是在家裏的簾子裏面,也許是在屋簷底下,也許是在屋樑當中。
「寫這一篇文的人,可能以為:燕子是屬於『春天』的鳥兒,而這一課『春光好』所寫的,也都是春天的景色,用在『春天郊遊』的題目裏,正是恰當。沒想到因為地點有了不同,就變成了『亂湊』。」
老師又讀一篇叫「雨後」的作文。寫著:「一天中午,下了一場雷陣雨。雨過天青晚風輕,長空萬點星。螢光閃爍像穿梭,來往飛不停。夜闌人靜月光明,天空無片雲。聲聲蛙鼓伴蟲吟,乘涼到夜深?……」
他似乎把四年級課本的最後一課,幾乎都抄了下來。而那一課文題叫「夏夜」,根本和「雨後」是「風馬牛不相及」。我們聽了,都哈哈大笑。
老師把本子放下,說:「大家都以為課本裏的文章是最好的,每一句都值得我們學習。不錯,課文的句子,都經過專家的詳細研究,才寫定的。但是文句好,並不就表示可以讓你抄進作文裏。因為你和寫課文的作者,想的不一定相同,意思也不一定相同,用起來就令人覺得『怪怪的』。何況題目又不完全相同,或根本不一樣,勉強抄了別人的句子,不就像在牛的身體前面,裝了一具馬頭一樣的可笑嗎?」
「那要怎麼辦呢?」胡三雄問。
「最好的辦法是使用自己的句子。」老師斬釘截鐵的說:「有很多文題,要寫的是你所看的,所聽的,你的感覺和你看完、聽完以後的想法。比如剛剛所討論的『春天郊遊』,就寫你在春天裏郊遊的情形。你看到了什麼景色?聽到了什麼聲音?感覺到這些景色、聲音怎麼樣?有沒有什麼其他的想法?照順序說,這樣一篇作文就完成了,用的全部是自己的句子,根本不必抄什麼『一彎流水架小橋』、『黃鶯枝頭聲聲叫』等現成語句。抄了,反而弄得四不像,就好比剛剛故事裏的『每天大便十畚箕』、『給爸爸吃的』……」大夥又哄堂大笑。
正好下課鐘聲響起,方老師喊「下課!」結束了一節愉快的作文課。
原刊「兒童月刊」第10215-19頁,後收入70111日李原白.顏炳耀.等編著,樹人出版社出版之《作文指導》62-66

by 甲多先生 @ 1980.10.01 臺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