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圃翁曰:古人美王司徒之德,曰:「門無雜賓。」(1)此最有味。大約門下奔走之客,有損無益。主人以清正高簡(2)安靜為美,於彼何利焉?可以啖(3)之以利,可以動之以名,可以怵(4)之以利害,則欣動(5)其主人。主人不可動,則誘其子弟、誘其僮僕:外探無稽之言,以熒惑(6)其視聽;內洩機密之語,以誇示其交遊。甚且以偽為真,將無作有,以儌倖其語之或驗,則從中而取利焉。或居要津(7)之位,或處權勢之地,尤當遠之益遠也。又有挾術技以遊者,彼皆藉一藝以售其身(8),漸與仕宦相親密,而遂以乘機遘會(9);其本念決不在專售其技也。挾術以遊者,往往如此。故此輩之樸訥迂鈍(10)者,猶當慎其晉接(11);若狡黠便佞(12),好生事端,蹤跡詭密者,以不識其人,不知其姓名為善。勿曰:「我持正,彼安能惑我?我明察,彼不能蔽我!」恐久之自墮其術中,而不能出也。
【註解】
(1)門無雜賓:謂不妄交接。語見《晉書》〈劉惔傳〉:「累遷丹楊尹。為政清整,門無雜賓。」
(2)清正高簡:清廉公正高尚簡單。
(3)啖:音「但」;餌誘。
(4)怵:音「觸」;恐嚇脅迫。
(5)欣動:賓客欣喜於說動主人。
(6)熒惑:以迷離之言使人炫惑。熒,音「螢」。
(7)要津:猶要路,指顯重的地位。
(8)售其身:推銷自己。其,指賓客。
(9)遘會:相遇聚合。遘,音「構」。
(10)樸訥迂鈍:樸拙木訥迂直駑鈍。訥,音「納」。
(11)晉接:本謂人臣昇進而蒙天子接見;今稱交接曰晉接。
(12)狡黠便佞:刁詐、習於口語而無聞見之實。黠,音「峽」;便,音「篇」陽平;佞,音「寧」去聲。
【講評】
圃翁說,古人讚美王司徒的為人,用了四個很有意思的字,叫「門無雜賓」,意思是他不隨便與人交往接觸,也就是說,在他家大門進出的,絕對沒有那些專門製造機會,和尋找機會的閒雜人等。大致說來,棲棲遑遑奔走鑽營的客人,多半對主人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因為,如果主人生性清廉寡取,生活簡單正直,在官場上,不拍馬逢迎,也不應對酬酢;私底下不收禮受賄,也不包工程、攬訴訟,沒有貪污圖利,又沒鬻官賣爵,這樣,對鑽營奔走的人,能夠提供什麼樣的好處?既然不能提供好處,他還幹嘛在你這兒汲汲營營的奔走串聯呢?大凡巴結的人,都是有所為而來,不是想藉你的名謀財,就是想靠你的勢得益,甚或假藉你的職權欺害他人。等到東窗事發,他卻又一走了之,空留下滿地的濫污待你善後;如果他發現主人騙不動,便會轉而向你的手下、近親去下手,一旦你的近親手下入了彀,其結果也是一樣的。這就是「雜賓」之害。
戰國時齊國的孟嘗君,擔任齊相的時間很長,在歷史上以擁有最多食客著名,也以擁有許多謀士著稱。他的謀士為他做了許多大事,其中一件從秦國歷險脫逃的經過,被司馬遷寫在《史記》裡,使他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不料到了宋朝,卻被王安石在〈讀孟嘗君傳〉裡,直接奚落為「雞鳴狗盜」的頭子。這就是受了「門有雜賓」之累了。
同樣是孟嘗君的故事,在《戰國策》〈齊策〉裡記載,他有一個名叫馮諼的食客,先是貧乏不能自存,要求寄食孟嘗君門下;由於不受重視,便屢屢以彈鋏而歌的方式,先後得到了食有魚、出有車、居有家的待遇。但是他還不滿足,借著自薦替孟嘗君收債的機會,到薛地矯命把債券給燒了,還回來報告說他替孟嘗君買了「義」。從此,他便掌握了孟嘗君的一切計謀籌畫,替孟嘗君鞏固在齊的地位,讓孟嘗君「高枕無憂」數十年,沒犯過什麼小錯。我們真要為孟嘗君暗捏一把冷汗,也要欽羨孟嘗君的福大命大。試想想,當馮諼一手掌握著孟嘗君的進退行止之時,如果他稍有一點點偏邪,或多為自己著想一點時,孟嘗君將要被置放於何地?而歷史上還會有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孟嘗君嗎?
因此,與人交遊,首須注意遠離誘惑。來路不明、或自恃技藝超群的人,尤須遠避。不要被他們的「特異功能」所眩,也不要對自己的心、眼太過自信。須知:不是心不動,只緣未到動心時。等到受了騙上了當,再要後悔也來不及了。報載那些栽在金光黨之手的人,正是我們交遊最好的借鏡。
83年6月中央日報出版《聰訓齋語》121-124頁
by 甲多先生 @ 1994.01.27 臺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