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花木之五

植花木
  【原文之五】
  辛巳春分日,予攜大郎二郎六郎,出西直門(1),過高梁橋,沿溪水至法華寺,飯於僧舍,因至萬壽寺(2)。時甫(3)移華嚴鐘於後閣,尚未懸架。遂過天禧宮,看白松。蓋余最心賞古松:枝幹如凝雪,清響(4)如飛濤,班剝離奇,扶疏詰曲(5),枝枝入畫,葉葉有聲,如對高人逸士,不敢褻玩(6)。京師寺觀,此種為多,而時代久遠,則無過天禧宮者。共二十餘株,皆異態殊形,可謂巨觀(7)矣。是行也,春寒初解,綠色蒼茫(8),然已有融潤(9)之氣。得小詩曰:「緣溪來古寺,石堰舊河梁(10);水泮(11)波澄綠,風輕柳麴黃(12)。苔痕春已半,松影日初長;籃筍(13)攜諸子,僧寮野蔌(14)香。」
  【註解】
  (1)西直門:北平內城的西城門。
  (2)因至萬壽寺:由法華寺至萬壽寺。因,由,從。
  (3)甫:方始,才。
  (4)清響:清脆的響聲。
  (5)班剝離奇,扶疏詰曲:樹幹班駁剝落奇特幻異,枝葉交錯曲折繁密茂盛。班,即班駁,色彩相雜。扶疏,枝葉繁茂或枝幹高下疏密有致。詰曲:曲折,屈曲;詰,音「節」。
  (6)褻玩:音「謝萬」;相狎而玩弄之。
  (7)巨觀:壯觀。
  (8)蒼茫:杳無邊際的樣子。
  (9)融潤:濕潤流通。
  (10)石堰舊河梁:走上石堤,過了舊橋。堰:音「驗」;壅水的土堤。河梁:跨河之橋。
  (11)泮:音「判」;散解,冰釋。
  (12)麴黃:赤黃色。麴,音「渠」。
  (13)籃筍:乘坐竹轎。籃為籃輿,筍為筍輿的簡稱,皆指竹轎。
  (14)野蔌:野菜。蔌:音「素」;就是菜。
  【講評】
  辛巳年的春分日,圃翁有記遊詩一首,大意是說:我們沿著溪水,上石堤、過舊橋,要來探訪古寺。春水初融,只見遠處清澈碧波一片;水面輕風,正吹拂著近處翠黃的嫩柳。路面滋蔓的苔痕,說明和煦的春天早已來到;逐漸長高的松影,也說明溫暖的白日正在增長。這一天,我帶著幾個兒子,乘坐竹轎來玩,在僧舍午餐時,還品嚐到了剛摘的新鮮野菜,滋味真是香甜可口。
  這一天圃翁的主要目的,其實是去看天禧宮的白松。那如凝雪般的枝柯,晶瑩剔透;如飛濤似的清響,聲聲動心;班駁剝落的樹幹,奇特幻異;交錯曲折的枝葉,繁密茂盛。每一根枝條都可以入畫,每一針松葉都振盪有聲,使人覺得好像面對高人逸士一般,不敢隨便親近玩弄它。這是圃翁內心最欽佩讚賞的地方。
  自古以來,松就一直是高人逸士的代表,被列為歲寒三友之首。《左傳》說它不隨便長在小土丘上,《論語》說它是夏后祭祀土地神壇上的主角;它的果實,《列仙傳》裡說吃了能飛,《嵩高山記》裡說吃了得長生;秦始皇因它曾遮蔽疾風暴雨,而封它為大夫松;《史記》稱它為百木之長,可以守宮闕。松樹的隱忍堅毅和苦耐,在歲末隆冬之際最顯著。莊子說:「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知松柏之茂。」《論語》也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魏劉公幹詩曰:「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風霜正慘悽,終歲恆端正。豈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他借松的直立堅勁和端正,媲美他從弟不畏風霜雨雪的貞堅精神。梁范雲的〈詠寒松〉詩曰:「脩條拂層漢,密葉帳天潯;凌風知勁節,負霜見直心。」就不只稱它勁節直心而已,還直接以偉大加之。這就難怪圃翁寧冒春寒料峭,不避舟車勞頓,迢迢來走這一趟了。你看,連醉酒的辛棄疾,都要選擇「松邊倒」,還要裝瀟灑的「問松:我醉何如?」松樹所代表的志節,對中國士子的吸引力多麼大啊!
836月中央日報出版《聰訓齋語》152-155

by 甲多先生 @ 1994.03.31 臺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