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山水
【原文之一】
圃翁曰:山色朝暮之變,無如春深秋晚。四月則有新綠,其淺深濃淡,早晚便不同。九月則有黃葉,其赭黃茜紫(1),或映朝陽,或迴夕照(2),或當風而吟,或當霜而殷(3),皆可謂佳勝(4)之極。其他則煙嵐、雨岫、雲峰、霞嶺(5),變幻頃刻。孰謂看山有厭倦時耶?放翁詩云:「遊山如讀書,淺深在所得(6)。」故同一登臨,視其人之識解學問,以為高下苦樂(7),不可得而強也。
予每日治裝(8)入龍眠,家人相謂:「山色總是如此,何用日日相對?」此真淺之乎言看山者(9)。
【註解】
(1)赭黃茜紫:黃葉映日所幻變出來的赤、黃、紅、紫等顏色。赭:音「者」;赤色。茜:音「欠」;紅色。
(2)迴夕照:夕陽反照。迴,同回,返、反之意。
(3)殷:音「煙」;赤黑色。
(4)佳勝:美好。勝,優。
(5)煙嵐、雨岫、雲峰、霞嶺:煙入山嵐,雨出山岫,雲盤層峰,霞繞長嶺。煙嵐,山中蒸潤之雲氣;雲峰,高聳入雲之山峰;霞嶺,亦高峰之意。
(6)淺深在所得:能不能有收穫,或者收穫多少,全看他學識修養的程度而定。陸游〈再遊天王廣教院〉詩作「深淺皆可樂」。見《劍南詩稿》卷十六,或《劍南詩鈔》卷一〈五古詩鈔〉。原題為「天王廣教院在蕺山東麓。予年二十餘時,與老僧惠迪遊,略無十日不到也。淳熙甲辰秋,觀潮海上,偶縶舟其門,曳杖再遊,恍如隔世矣」。
(7)高下苦樂:或優劣上下,或痛苦快樂。
(8)治裝:整理行裝。
(9)此真淺之乎言看山者:這真把遊山說淺了。淺之乎言,等於言之乎淺,把它說簡單了的意思;之,就是看山、遊山。
【講評】
圃翁說,山色早晚的變化,沒有比春秋兩個時節的季末更厲害的。晚春四月,山林開始染上新綠,先是淺淡的,然後是深濃的,變換之快,連早上晚上的都大不相同;到了九月深秋,山上林木枝葉開始轉黃,黃葉在朝陽夕照的輝映下,幻化出赤、黃、紅、紫等光豔的色澤,真是美麗極了。有的黃葉伴著低吟迎風飛舞,有的黃葉耐不住寒霜,瑟縮得顏色更深了。其他還有煙散嵐聚、雨停岫現、雲霓盤繞、霞霧烘染等等奇景,都可以在頃刻之間上演或消散,令人目不暇接,歎為觀止。
因此,山色是令人百看不厭的。你不但可以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欣賞到它不同的風貌;你也可以在相同的時節,透過不同的角度,領略到它不同的嬌姿。蘇東坡的〈題西林壁〉詩中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可不正是說的這件事?梁朝江淹說,江上的山,遠看是「桂青蘿兮萬仞,豎丹石兮百重」,「眺碧樹之四合」;近一點看則是「如斲兮如削」,「見紅草之交生」。遠近所看,的確大有不同。不過,如果你正好遇到西陵峽的黃牛山,而且「江湍紆迴」,你可能就會體驗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的滋味,感受當然也是不同的。
《禮記》上說,「夫山,一拳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這是山的神奇。《論語》說:「仁者樂山」;朱子說是因為「仁者安於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於山,故樂山」;《韓詩外傳》則說,因為「山者萬物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萬物殖焉,飛鳥集焉,走獸休焉;吐生萬物而不私焉。出雲導風,天地以成,國家以寧。此仁者所以樂山。」其實,山的本身就是一座知識豐富的大寶庫,每一個人都可以憑藉自身的本事,從中取得當值的寶物:走得深些的有深些的收穫,走得淺些的有淺些的收穫;本事大的得大收穫,本事小的就得小收穫;遊不同的山可以有相同的收穫,遊相同的山當然也可以有不同的收穫。一切的關鍵,都在自己的身上。陸游詩說的「遊山如讀書,深淺皆可樂。」是就休閒的角度而言;圃翁以為「淺深在所得」,是連益智的目的也算上了。不管益智或休閒,遊山之樂樂無窮,只要敞開心胸,踏出腳步,迎向山林綠野,那麼你將不斷的從大自然的每一花一草、一樹一石之中,收集到難以想像的智慧和深趣。
83年6月中央日報出版《聰訓齋語》156-159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