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山水之四

賞山水
  【原文之四】
  龍眠芙蓉溪,吾朝夕夢寐所在也。垂雲沜(1)天然石壁,上倚青山,下臨流水,當為吾相度可亭(2)之地,期於對石枕流(3)。雙溪草堂前,引南北二澗為兩池,中一閘(4)相通:一種蓮,一種魚(5)。製扁舟(6),容五六人;朱欄翠櫺(7),蘭槳桂櫂(8)。從芙蓉溪亭登舟,至艤舟亭(9)登岸。襟帶吾廬(10),汝歸當謀疏鑿:闊處十二丈,窄處二三丈;但(11)可以行舟。汝兄弟姪輪日督工,於九月杪(12)從事(13),渠成以報吾。堂軒(14)基址,預以繩定之,以俟異日(15)。
  【註解】
  (1)垂雲沜:室之名。王維輞川別墅有室名「茱萸沜」,為輞川二十景之一。本處仿此。沜,音「判」;山崖或水涯。
  (2)亭:建亭。
  (3)對石枕流:有悠遊林泉,閒居山野之意。枕流:喻避塵世而隱遁;原應作「枕石」,晉孫楚誤云為「枕流漱石」,並解曰「枕流,欲洗其耳;漱石,欲礪其齒」,後多沿用。本文改對石枕流。枕,音「鎮」。
  (4)閘:音「炸」陽平;水門。
  (5)種魚:猶養魚。
  (6)扁舟:小船。扁,音「篇」。
  (7)櫺:音「零」;窗檻上雕成種種花紋的孔格。
  (8)蘭槳桂櫂:以蘭木與桂木作槳。櫂,音「照」,與槳同為行舟用具。
  (9)艤舟亭:亭之名。艤舟,整舟向岸之意。艤,音「以」。江蘇省武進縣之東南有一「艤舟亭」,宋蘇軾常繫舟此處,後人因名之。
  (10)襟帶吾廬:山水環繞在我房子的四周。襟帶,即襟山帶河,就是倚山繞河之意;廬,屋舍。
  (11)但:只要。
  (12)杪:音「秒」;時節之末。
  (13)從事:治其事。
  (14)堂軒:大廳和長廊。
  (15)俟異日:待他日再行動工之意。
  【講評】
  如果孔子說的「仁者樂山」沒錯的話,圃翁就是一個仁者。他每日治裝入龍眠,家人都深以為苦,圃翁卻不以為意,還說他們是「淺之乎言看山者」。圃翁應該也是孔子所說「智者樂水」的智者,因為他說,龍眠芙蓉溪是他朝夕夢寐所在的地方。他打算在那附近蓋個房子住,並先令他的兒子輪流督工,把周圍的溪河疏濬打通開來行船,以便將來日日徜徉溪涯水涘之間,做一個快樂的智者。圃翁其實是個仁智兼具的長者。
  圃翁應該不年輕了,但是卻看得出來,他有許多屬於年輕人的夢:隱退之後,到山上構小樓、築小齋,每晚沉浸到歡樂的睡鄉,這是一個;沿芙蓉溪闢室、建亭、築堂、疏池、種蓮、養魚、製扁舟,然後任小船浮泛在清溪綠流之上,這是另一個。前者是仁者風範,後者便是智者典式。
  圃翁後頭夢裡的「垂雲沜」是天然石壁造的,上倚青山,下臨流水。他希望能在附近蓋個亭子,以便「對石枕流」;「雙溪草堂」前有兩處窪地,鑿挖之後引進水來,可以種蓮和養魚。疏通之後的溪流,前後並建「芙蓉溪亭」和「艤舟亭」,作為小船登靠的起迄點。至於小船的規格,只須承載五、六人的便可;但是船上的欄干窗子,卻須配上鮮豔美麗的顏色,划船用的槳,也須用蘭木和桂木精製。這夢洋洋灑灑的一大篇,跟前一個不同的是,其中的一部分,他已經責成他的子姪,限期開工,「輪日督工」,「渠成以報」。完成之後,便不再是虛構的夢境了。
  這個水鄉之夢裡,圃翁還隱藏著欲蓋彌彰的玄機,那就是他找了許多的名人高士與他相伴:王維、杜甫、白居易與蘇東坡。他取法王維輞川別墅的「茱萸沜」,也有「垂雲沜」;他的「雙溪草堂」既像杜甫的「成都草堂」,也像白居易的「廬山草堂」;而他的「艤舟亭」,則很明顯的是蘇軾常州「艤舟亭」的翻版。日日與這些文人雅士,共同徜徉在山水之間,這樂趣較之他的詩所說的「架頭蘇、陸有遺書,特地攜來共索居;日與兩君同臥起,人間何客得勝渠?」尤勝一籌。其中的虛虛實實,令人無從考究。但是他這種大膽「作夢」的精神,卻是我們許多自詡為「年輕人」的人所不及的。
836月中央日報出版《聰訓齋語》169-172

by 甲多先生 @ 1994.04.28 臺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