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理是什麼

上課鐘響了,方老師走進教室。
他把周天成叫上講臺,要他讀一段作文。周天成清一清嗓子念:「今天早上我七點鐘就起床了。刷牙、洗臉、看報紙。今天的『小亨利』真好玩,被鸚鵡叫『禿子』。報上有老師的作文,題目是『談修辭』,字很深,我都看不懂。我不喜歡喝豆漿,只好吃稀飯。啊!對了,我起床的第一件事是上廁所……」大家都笑了起來。
周天成回了座。老師叫我們不要笑,問我們聽清楚了沒有?我們齊聲回答:「聽清楚了。」但是當老師要我們重述一次時,卻沒有人作聲。老師問:「既然聽清楚了,為什麼沒有人敢再說一次?」林同陽說:「那篇文章實在說得很亂,我們根本不知道從那裹說起好。」
老師說:「不錯!這一篇文章的確亂。亂的文章缺乏秩序,所以雖然聽清楚了一字一句的意思,卻無法把它們連起來成一篇文章。這叫做沒有『條理』,是作文的大病。」
「那麼怎樣才能使文章有條理呢?」
「排隊!」李光平搶著回答,那焦急的樣子惹得大家笑了。
「對!」老師點點頭讓他坐下:「排隊就是守秩序、注意順序。注意順序確實是使文章有條理的方法。但是順序又是什麼呢?」
老師的眼光掃過全班,看大家都沒有動靜,就自己答著:「簡單的說,順序就是排列次序,也就是那個在先、那個在後的問題。有許多事情都有著固定的先後,不能任意顛倒。比如穿衣:正確的順序是先穿內衣,再穿衛生衣,然後穿襯衣,最後才結上領帶、加上外套。如果你不這樣做,偏要先結領帶、穿外套,再穿襯衣、衛生衣,最後才套上內衣,真不知會成個什麼樣子呢?」大家老早笑倒成一團了。
老師叫大家靜一靜,接著說:「如果我們能幫他把所做的事,理出一個順序,然後照次序一件一件的說,說完一件,再說另一件,這樣這篇文章就有了順序,也就合乎條理了。所以作文在下筆之前,應該先想清楚什麼事是先發生的,什麼事是後發生的,下筆之後,要把在前的事寫清楚了,才能寫後發生的事。照這樣,把事情一件一件的依次序排下來,既不顛倒事情的先後,也沒有一再重複嚕唆的情形,這就是條理。」
一會兒,老師改低了聲調問:「誰能把我們今天上課的情形從頭到尾說一遍?」許多人都舉了手。老師點上坐在中排的黃姿香。
她說:「上課鐘響了。方老師一走進教室就叫周天成上臺念文章。原來是一篇條理不清的作文,所以大家都不懂。
「接著老師問我們用什麼方法可以使文章有條理?李光平說『排隊』。老師說對,並且用穿衣的比喻來說明順序的重要;說完了再用簡單清楚的話,把『條理』的意思解釋給我們聽。
「停了一下,老師問我們誰願意把今天上課的經過,從頭說一次?我舉了手,老師就點我上來講。完了!」
老師稱讚她口齒清晰,也說得很有條理,就領頭給她鼓掌;大家都投給她羨慕的眼光。
「總之,」老師頓了一頓:「作文要順序的寫,才能有條理。順序就如同人的頭腳有它們固定的位置一樣,不能亂了。也好像學校的鐘聲;上課鐘響了,我們開始上課,下課鐘響了,我們就下課。這就是條理了。」
講到這裏,正好下課鐘響起。方老師揮揮手離開教室。
原刊「兒童月刊」第9914-17頁,後收入70111日李原白.顏炳耀.等編著,樹人出版社出版之《作文指導》72-75

by 甲多先生 @ 1980.07.01 臺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