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譬喻

說話是我們把思想傳達給別人的方法之一,我們所說出來的話,就是我們腦筋裏有的思想。這些話如果不用嘴巴說,而用筆寫,就成了作文。所以作文也是傳達我們思想的方法;寫出來的詞句,也都是我們的思想。
這些思想的對象,如果與另外的事物有了類似的地方,在作文裏就可以利用那另外的事物,來比擬這思想的對象,叫做譬喻。
比如說我們想到了「母愛的偉大」,想到它給我們溫暖,使我們感覺舒適。這時,我們又想起了春天的和風和冬天的陽光。冬天的陽光也給我們溫暖;春天的和風也使我們感覺舒適,正好和我們思想的對象「母愛」有類似的地方。因此我們拿春風和冬陽來比擬母愛,說成:「母愛像冬天的陽光,給我們溫暖;母愛像春天的和風,使我們舒適。」這就是譬喻。
所以譬喻的成立,應該要有思想的對象,另外的事物和類似點等三個要素。寫成作文就是正文、譬喻和譬喻的詞句等三個部分。以前段的譬喻為例:正文是「母愛」,就是思想的對象;譬喻是「春風」、「冬陽」,就是另外的事物;譬喻的詞句是「溫暖」、「舒適」,就是類似點。
由於這三個要素的出現或不出現,譬喻還分成三種不同的表示方式。
第一種叫「明喻」,是分明用另外事物來比擬文中事物的譬喻。正文和譬喻之間,通常有「好像」「如同」「彷彿」「一樣」或「像」「如」「似」「若」之類的同動詞來連合它們。例如國小國語課本第七冊(下文再引用到本書時,省稱為「同冊」)二十四頁:「過去的時光,永遠不再回來;好像河裏的水流向大海,永遠不再回頭。」正文是「過去的時光」,譬喻是「河裏的水」,類似點是「永不再回」,用同動詞「好像」連合起來,這個譬喻完全成立。
這類譬喻的另外事物,大都是用我們熟知或眼前可見的東西,使人對正文能看得格外真切。例如同冊二十一頁:老婆婆笑著說:「這(指織布)沒有什麼,就好像王羲之寫字,全靠一個『熟』字罷了。」這句話是講給王獻之聽的,以他爸爸寫字做譬喻,當然是他最熟知的事物了。又如同冊二十九頁:「好像掉在一堆棉花上面。原來是掉在一堆樹葉上面。」三十一頁:「眼淚像泉水一樣的往下流。」四十五頁:「毛色像桃花。」中的棉花、泉水、桃花,都可能就在眼前出現,所以被作者用來做譬喻。
明喻的正文和譬喻之間,如果類似點很明顯,那個用來連合的詞,有時可以省去。省去結合詞的正文和譬喻,通常用平列的方式寫出來。例如同冊二十四頁:「一寸光陰一寸金。」八十三頁:「那條小溪,變成了一條金黃色的帶子。」都是省去了「好像」的明喻。
第二種叫「暗喻」,是正文和譬喻的類似點較明喻的更密切的一種譬喻。明喻只用「好像」等同動詞來連合;暗喻更進一層用「是」來連合了。例如同冊十七頁:「字典是一位不說話的老師。」如果改成明喻,應該說:「字典雖然不說話,卻像老師一樣的會給我們解答問題。」這樣一改,語氣、文句都嫌鬆散、嚕唆,不如用暗喻來得簡潔有力。
第三種叫「借喻」,是全不寫正文,就拿譬喻來代替的譬喻。例如同冊二十四頁的「寸金難買寸光陰」的「寸光陰」,就是借來做「很短暫的時間」的譬喻;四十一頁的「三封介紹信」的「介紹信」,也是借來做「表現在行為上的優點」的譬喻。
總之:善用譬喻,有時會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作文裏使用,不但可以美化詞句,清楚意思,還可以給人強烈的印象,提高閱讀的興趣。在表達的方式上,雖然有三種的不同,用意卻都相同。暗喻和借喻比較難懂,不是我們小學生所能完全瞭解的,所以暫且不必急著要用;但是也要知道一二,在閱讀優良兒童作品上,才比較容易。至於使用明喻,還有以下兩點值得注意;
第一、正文和譬喻應有類似的地方。例如母愛和春風有類似的「舒適」點,可以作為譬喻。如果沒有,譬喻就不能成立。
第二、正文和譬喻的本質應該完全不同。例如說「母愛像冬天的陽光一樣溫暖」,可以;但是如果說「春天的太陽像冬天的太陽一樣溫暖」,就不可以。因為春天的太陽,和冬天的太陽,在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所以不能成為譬喻。
「作文月刊」2915-18

by 甲多先生 @ 1979.04.01 臺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