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多讀與細改」

四月二日本報「日日談」談目前國民中小學作文程度的低落,主要原因有二:一個是課外閱讀太少,頭腦裏太空洞;一個是教師對作文不能仔細批改。所以希望學生能多讀,教師能細改。要達到這個要求其實很簡單,只要教師有足夠的時間:有指導學生閱讀的時間,有指導作文的時間,並有靜下心來批閱作文的時間。這樣一來就不怕作文能力不會自然提高了。
但是由於一些主管教學的行政工作者,不諳實際教學的情形,專講書上的原則,來一味要求教師多講、多教、多做、多改,也不管師生雙方是否能接受,更不論教學的效果如何。結果擾得教師疲於奔命,時間、心神兩無,不但教師的教學情緒全失,學生也都倒了學習的胃口,真是冤哉枉也。
以我所服務的小學為例。我們因為校舍不夠,中年級全部採二部制教學。每星期的國語課只有九節,其中讀書五節兩百分鐘,作文兩節八十分鐘,作文教學就全靠這些。此外語文方面的教學,沒有其他的讀書指導或語文活動等時間可資利用。
為了教畢規定的課程,我們每個星期必須安排兩課的進度才行。雖然這樣,學校仍然要求我們每週要學生寫一篇讀書心得,一學期總共要作十二篇作文。
一星期交一篇讀書報告,老實說對學生的要求並不算苛刻,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做起來也不會覺得困難。問題是光是課內教材的進行,已使得教學時間捉襟見肘,那還能找出時間來作閱讀指導?學校要學生交讀書報告的用意,原就是希望學生由多作課外的閱讀,來增進作文的能力。但是未經指導的閱讀,對作文是否有幫助,值得懷疑。
有一則笑話說:有一個小學生,因老師說過「多看書能使作文進步」的話,在寒假裏,一口氣就看了三百多本書。開學了,他滿懷信心的交上第一次的寫作,本以為該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沒想到作文簿發下來-看,成績不但沒有進步,反而退步了。他心有不甘,就去找老師理論。老師告訴他別急,先把他所看的是甚麼書說一說。他毫不考慮的隨口回答:「漫畫大王、老夫子、大蕃薯、張天師捉妖……」語未畢,全班哄然大笑。像這種「多讀」,簡直就是「多毒」。根本說不上對作文有幫助,反而是有害了。
多作也不見得是一個增進作文能力的萬應靈丹,那得看是甚麼人在作。有些已經成名了的作家,往往用「多作」來勉勵後學,叫他們從作中磨練、學習。這是假定這些學生都已有了相當的作文基礎而只是欠缺經驗和技巧,才這麼說的;對我們初學的學生就不大適當。比如練習賽跑,懂得起跑、擡腿等跑步要領的學生,當然可以叫他多跑以熟練這些動作,繼而增加速度。但是對一個慣用全腳掌著地的初學者,光叫他多跑,而不糾正他的錯誤並給他正確的示範,其結果也不過是叫他白費氣力罷了。
對國小中年級學生的作文教學就是這樣。因為他還不會跑,我們現在頂重要的不是逼著他跑,而是叫他停下來,先教他跑的方法,儘可能並且多作表演、示範,或者就帶着他跑,使他照着對的規範來作,不可以只說:「跑啊!跑吧,多跑就會跑得好!」這個時期應該是教師做的多,學生做的少才對。林樹嶺先生在中國語文月刊第四十六卷第三期所提到的「作文教學的構想與實踐」,所說的三年級作文教學新構想,就是根據這項原則,讓學生逐步的由不會寫作,進到作文的堂奧;使學生先懂作文,會作文,再來自己創作。
現在我們每星期一次八十分鐘的作文時間,一學期要作十二篇,對教師的批改負擔不算重;可是以學生的學習分量而言就多了些。因為一個學期要作十二篇,十九週一個學期除掉學期開始、結束,三次定期測驗,放假及大的活動占用外,幾乎每週必作一篇,至少也有八至十篇的作文,得連續寫作。這種情形在正常的教學下--也就是說每課課文有四堂課的時間來上,部分語文常識及作文指導,可以併在讀書課裏授--也不算甚麼。但是對我們二部制,平均兩節半課就得教完一課的班級來說,感覺就很吃力了。
一個學期十二篇的作文篇數,出現在舊課程標準的國語科教學指引上,那時的國語科教學時間是四二○分鐘,包括九十分鐘的作文。時間多了,在課文深究之餘,自然可以多作句法分析等作文準備工作;時間短了,光是課文本身的教學就不能詳盡,更不要談到有關的作文指導了。所以我們要指導作文,只能利用作文課了。而作文課依照規定又有那麼多的習作篇數要進行,作文方法的指導只好又向後挪一個順位了。就這樣,在「作、多作、多多作」的要求下,學生只好「不知所云」的塗抹了以後交來;老師看看到處不通,批改困難,也只好「敷衍塞責」的圈圈點點算數。於是形成一個「胡亂作,隨便改」的惡性循環,促使學生的作文程度不得不日益低落下去。
有鑑於此,我曾將我們的特殊情形加以敘述,作為理由,建議本校「校務發展委員會」討論,要求減少作文篇數,而加強作文方法的引導教學。可惜所得的結果只是「交教務處研究辦理」。
我不惋惜我的意見受到擱置,只可憐本校的中年級師生仍然得「彼此都沒有從容而細心的來做這件事(作文教學)」,而還要繼續作和看「內容陳腐、見解膚淺、思路閉塞、錯別字很多」的作文。
「日日談」中還說:「學生的記憶力強,大家常寫的錯別字和常用錯的標點符號,如果教師能提出來,在黑板上當眾訂正,是很容易把它們逐漸消滅的。」這一點我們心裏很清楚。如果能去掉一些作文的篇數,挪出時間來做這件工作,相信比無謂的「多讀」和盲目的「多作」,會來得有效果的。
可惜進度緊逼,時間又少,在這種情形之下,想要學生多讀,而且讀後能用;老師細改,而且改了有效,真是談何容易、談何容易!
「國語日報」第1468號〈國民教育〉

by 甲多先生 @ 1980.04.15 臺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