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的營養 午餐的教育

——台北市國小學童,四年內將全面供應午餐
據調查,國內學齡兒童多有偏食的習慣,營養失衡的情況嚴重,不但有礙國民體質發展,長久以往,甚且影響國力、動搖國本。因此,國民教育階段,營養教育至為重要。台北市陳水扁市長上任後,有鑒於此,乃指示本市各國民小學,全面供應學童午餐;教育局並於今年四月,成立「午餐工作推展委員會」,設置「規畫執行小組」,密集籌畫辦理。教育局長吳英璋表示,教育局將以四年時間,推動完成所有公立國小全面提供營養午餐;再以四年時間,達成國中全面供應營養午餐,並預定從八十四學年度起,增加三十九所國民小學辦理營養午餐,並擇定其中十三所學校,採取自辦式辦理。
學校供應學童午餐的目的如下:
1.建立學生正確的營養知識。
2.養成學生良好飲食習慣及禮儀。
3.培養學生合羣美德及愛物惜福的精神。
4.促進國民身心之健康――國民教育目標之一。
5.實施社區營養衛生教育,推動學校午餐食譜家庭化。
學校午餐的供應,實是配合社會需要必然的趨勢。綜觀目前國民小學學童的午餐方式,不外以下四種;
(一)由父母事先準備
這是親職,也是親情的具體表現;惟多數的食物,與前一天晚餐所用相同,且經冷藏加熱後食用,不但色澤口味盡失,營養價值也大打折扣。
(二)由家長親製現送
這是最衛生、最可口,也是最具愛心的親職表現;但是如此一來,勢必增加台北市的車流,造成學校周邊交通壅塞,甚至發生事故。而讓家長穿梭校園,或叫學量奔波於教室校門間,也將破壞校園的秩序,影響教學。
(三)由學童自行購買
這是最簡便,也是最令人擔憂的方式。由合作社統一訂購,堪稱省時省事;但是口味單調,品管質量難以控制,營養衛生也無法要求。同時,學生帶了錢來,是否真正訂了便當,都是家長與老師所擔心的事。
(四)由學校製作供應
這是今後開辦學校午餐的方向。在學校內烹調、製備,菜式口味變化多,除主副食外,還供應水果,品質比較容易控制;同時較能掌握供餐時間,即使在冬天,還是能夠享用熱騰騰的飯菜。
近二十多年來,因為慢性病的不斷增加,利用飲食控制與改善的方法,備受重視。美國就藉由學校午餐的供應,推動低脂、低膽固醇、低鹽、低糖等飲食計畫,經評估結果確有卓效。根據我國行攻院衛生署所實施的國民營養調查結果顯示,國人攝取食物內容普遍缺乏維生素B2與鈣質,肥胖兒童比率也逐漸增加;再由我國人民十大死亡原因統計資料顯示,十大死因中以慢性病居多,且逐年增加。這些結果都與國民長期不當的飲食方式息息相關,利用國民教育階段實施營養教育,正好可以早期培養正確的飲食行為,建立均衡膳食的習慣,以期奠定國民健康的良好基礎。
再者,近年來由於家庭結構改變,加上都市地區工商業蓬勃發展,台北市婦女外出工作的比例日增,不但能為子女準備午餐的家庭不多,對兒童的飲食衛生習慣,和餐桌禮儀多有忽略,實施學校午餐,可藉由午餐活動,隨機施予衛生教育、禮儀訓練及生活飲食教育,並培養學生互助合作之團隊精神。
目前,台北市供應學童午餐的學校只有七所,供應比率約為百分之五點一一,不及台灣省的百分之四十二點六八,更遠遠落後高雄市的百分之百,顯示台北市在學童的營養供應和午餐的教育方面,還有不少可以揮灑的空間。台北市學校午餐規畫小組的建築設備組召集人,也是景興國小校長陳根深表示:他們學校從民國七十五年十月,正式供應學童午餐,至今已近九年,參加人數高達百分之九十二點五;學生家長對於該校辦理學童午餐工作所帶來的方便,都給予正面肯定與支持,尤其對於改正學生偏食的習慣,及用餐禮儀等生活教育方面的成就,更是給予高度的好評。
刊「臺北教育通訊」創刊號第4

by 甲多先生 @ 1995.09.15臺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