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選「古文觀止」145篇分段大意主旨與文體(上)


卷一 周文(共18篇選10
1-1:鄭伯克段于鄢
出處:左 傳
大意:
()自「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至「公弗許」
記敘武公弗許武姜請立共叔段。
()自「及莊公即位」至「謂之京城大叔」
記敘武姜為共叔段請制、請京。
()自「祭仲曰」至「子姑待之」
記敘祭仲諫莊公不要讓共叔段坐大生害。
()自「既而大叔西鄙北貳於己」至「將自及」
記敘公子呂諫莊公(無生民心)。
()自「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厚將崩」
記敘公子呂(再度)諫莊公(「厚將得眾」:土地擴大、勢力強盛,就會獲得民心)
()自「既而大叔西鄙北貳於己」至「將自及」
記敘共叔段襲鄭不成,出奔共。
()自「書曰」至「難之也」
說明「鄭伯克段于鄢」的意義。
()自「遂寘姜氏于城潁」至「公從之」
記敘潁考叔獻請莊公闕(音掘)隧相見。
()自「公入而賦」至「遂為母子如初」
描寫莊公母子相見樂。
()自「君子曰」至「其是之謂乎」
說明潁考叔施及莊公乃純孝也。
主旨:(藉潁考叔之孝)反襯鄭莊公之不孝。(篇外)
文體:記敘文。

1-2:周鄭交質
出處:左 傳
大意:
()自「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至「鄭公子忽為質於周」
記敘周鄭交質。
()自「王崩」至「周鄭交惡」
記敘周鄭交惡。
()自「君子曰」至「昭忠信也」
說明忠信由中,用質無益。
主旨:說明忠信由中,用質無益。(篇末()
文體:記敘文。

1-3:石碏諫寵州吁
出處:左 傳
大意:
()自「衛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至「莊姜以為己子」
記敘莊姜以厲媯娣戴媯生桓公為己子。
()自「公子州吁」至「莊姜惡之」
記敘公子州吁有寵。
()自「石碏諫曰」至「」
記敘石碏諫莊公以「愛子之方」。
()自「弗聽」至「乃老」
記敘莊公不聽(石碏諫,其子亦不聽)。
主旨:說明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篇末()
文體:形式上為記敘文;內容上為論說文。

1-8:曹劌論戰
出處:左 傳
大意:
()自「齊師伐我」至「乃入見」
記敘曹劌入見(魯莊公)。
()自「問何以戰」至「戰則請從」
記敘曹劌問(莊公)何以戰(憑恃什麼作戰)。
()自「公與之乘」至「遂逐齊師」
記敘曹劌參與戰事。
()自「既克」至「故逐之」
記敘曹劌說明其應戰之道。
主旨:說明曹劌的戰術戰略觀。(篇腹()()
(第二段戰略:政治公平、人民信忠;第三段戰術:一鼓作氣、慎逐敗軍。)
文體:記敘文。

1-10:宮之奇諫假道
出處:左 傳
大意:
()自「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至「其虞虢之謂也」
記敘宮之奇(以「輔車相依」等語)諫假道。
()自「公曰晉吾宗也」至「況以國乎」
記敘宮之奇(舉史實)駁(虞)公「吾宗豈害」之說。
()自「公曰吾享祀豐絜」至「神其吐之乎」
記敘宮之奇再(以「鬼神親德」)駁(虞)公「神必據我」之想。
()自「弗聽」至「執虞公」
記敘晉(果在滅虢後)滅虞。
主旨:說明曹劌的戰術戰略觀。(篇腹()()
說明虞虢「輔車相依,脣亡齒寒」(故不應允晉復假道於虞以伐虢)。(篇首()
文體:記敘文。

1-13:子魚論戰
出處:左 傳
大意:
()自「楚人伐宋以救鄭」至「弗聽」
記敘宋(襄)公將與楚人戰。
()自「及楚人戰于泓」至「門官殲焉」
記敘宋敗績。
()自「國人皆咎公」至「鼓儳可也」
記敘子魚論宋公未知戰。
主旨:說明戰爭(志在求勝)的道理。(篇末()
文體:記敘文。

1-15:介之推不言祿
出處:左 傳
大意:
()自「晉侯賞從亡者」至「祿亦弗及」
記敘介之推不言祿。
()自「推曰」至「難與處矣」
記敘介之推自言不貪天之功。
()自「其母曰」至「遂隱而死」
記敘介之推偕母俱隱而死。
()自「晉侯求之不獲」至「且旌善人」
記敘晉侯(文公)求之不獲。
主旨:描寫介之推(與母親)清廉自持的節操。(篇外)
文體:記敘文。

1-16:展喜犒師
出處:左 傳
大意:
()自「齊孝公伐我北鄙」至「使受命于展禽」
記敘(魯僖公)使展喜犒(齊)師。
()自「齊侯未入竟」至「恃此以不恐」
記敘展喜(以先王有命及諸侯有望)說服齊孝公終止伐我(魯)。
()「齊侯乃還」句
記敘齊侯還。
主旨:說明魯君子有恃(先王之命,齊孝率桓)而無恐。(篇腹()
(說明說人者以攻其心則成。)(篇外)
文體:記敘文。

1-17:燭之武退秦師
出處:左 傳
大意:
()自「晉侯泰伯圍鄭」至「秦軍氾南」
記敘秦晉圍鄭。
()自「佚之狐言於鄭伯曰」至「夜縋而出」
記敘鄭伯使燭之武說秦。
()自「見秦伯曰」至「唯君圖之」
記敘燭之武(以亡鄭不利於秦)說秦。
()自「秦伯說」至「乃還」
記敘秦與鄭盟。
()自「子犯請擊之」至「亦去之」
記敘晉文公不許子犯請擊。
主旨:說明以利害合者必以利害分。(篇外)
文體:記敘文。

1-18:蹇叔哭師
出處:左 傳
大意:
()自「杞子自鄭使告于秦」至「使出師于東門之外」
記敘穆公不聽蹇叔之勸出師。
()自「蹇叔哭之」至「爾墓之木拱矣」
記敘蹇叔哭之(以師出不入)。
()自「蹇叔之子與師」至「秦師遂東」
記敘蹇叔哭送其子。
主旨:說明輕敵者敗。(篇外)
(本節文未見其敗而實已敗)
文體:記敘文。
卷一 周文(共18篇選10

卷二 周文(共16篇選1
2-16:吳許越成
出處:左 傳
大意:
()自「吳王夫差敗越于夫椒」至「使大夫種因吳太宰嚭以行成」
記敘吳王差敗越,越使大夫行成。
()自「吳子將許之」至「必不行矣」
記敘伍員(以去疾莫如盡)諫吳子不許。
()自「弗聽」至「吳其為沼乎」
記敘吳王弗聽。
主旨:說明「樹德莫如滋(以少康為例),去疾莫如盡(勸吳子不許越成)」的道理。(篇腹()
文體:記敘文。
卷二 周文(共16篇選1

卷三 周文(共22篇選5
3-2:召公諫厲王止謗
出處:國 語
大意:
()自「厲王虐」至「道路以目」
記敘厲王虐,國人莫敢言。
()自「王喜」至「乃不敢言」
記敘厲王喜民之不敢言。
()自「召公曰」至「是以事行而不悖」
記敘召公諫王之言(以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為民者宣之使言)。
()自「民之有口」至「其與能幾何」
再敘召公諫王之言(以壅民之口即堵財用、民食,故民口不可壅也)。
()自「王弗聽」至「乃流王於彘」
記敘王弗聽,遂為國人流。
主旨:說明民口不可壅,為政不可虐。(篇外)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奏議);內容為記敘文。

3-8:叔向賀貧
出處:國 語
大意:
()自「叔向見韓宣子」至「叔向賀之」
記敘叔向賀(韓宣子)貧。
()自「宣子曰」至「何賀之有」
說明貧能其德為可賀。
()自「宣子拜」至「嘉吾子之賜」
記敘韓宣子拜謝。
主旨:(叔向借晉欒氏、郤氏兩大家族興亡史)說明人應憂德之不建,不應憂貨之不足。(篇腹()
文體:記敘文。(國語偏向記言)

3-18:曾子易簀
出處:檀 弓(禮 記)
大意:
()自「曾子寢疾」至「童子隅坐而執燭」
記敘童子發現曾子用大夫之簀。
()自「童子曰」至「請敬易之」
記敘曾子要求曾元替他易簀。
()自「曾子曰」至「反席未安而沒」
記敘曾子以為曾元之愛不如童子。
主旨:說明君子愛人以德。(篇末()
文體:記敘文。

3-21:杜蕢揚觶
出處:檀 弓(禮 記)
大意:
()自「知悼子卒」至「趨而出」
記敘杜蕢酌酒罰(師曠、李調與自己)飲。
()自「平公呼而進之」至「是以飲之也」
記敘(晉)平公(因自悟己過而欣然)接受杜蕢酌酒罰飲。
()自「平公曰」至「謂之杜舉」
說明「杜舉」的由來。
主旨:說明「杜舉」的由來。(篇末()
文體:記敘文。

3-22:晉獻文子成室
出處:檀 弓(禮 記)
大意:
()自「晉獻文子成室」至「晉大夫發焉」
記敘晉大夫往賀文子成室。
()自「張老曰」至「北面再拜稽首」
記敘文子善禱,張老善頌的話。
()「君子謂之善頌善禱」句
記敘君子之謂。
主旨:說明知福惜福者得享福。(篇外)
文體:記敘文。
卷三 周文(共22篇選5

卷四 秦文(共17篇選11
4-1:蘇秦以連橫說秦
出處:戰國策
大意:
()自「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至「臣請奏其效」
記敘蘇秦以連橫之策說秦惠王。
()自「秦王曰寡人聞之」至「願以異日」
記敘秦王(以條件尚未成熟加以)婉拒。
()自「蘇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至「王固不能行也」
說明秦若欲併天下、臣諸侯,非兵不可。
()自「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至「是皆秦之罪也」
記敘蘇秦說秦不成歸家,遭父母妻嫂冷淡以對。
()自「乃夜發書」至「取卿相之尊者乎」
記敘蘇秦發憤讀(兵)書,誓取卿相之尊。
()自「年揣摩成」至「使趙大重」
記敘蘇秦以合從之策說趙王。
()自「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耳」至「天下莫之伉」
記敘蘇秦從一介寒士成了炙手可熱的大人物。
()自「將說楚王」至「蓋可忽乎哉」
記敘蘇秦(因位尊多金而)備受父母妻嫂的尊崇。
主旨:抒寫人生世上,勢位富厚,不可以忽。(篇末()
文體:記敘文。

4-3:范雎說秦王
出處:戰國策
大意:
()自「范雎至」至「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記敘秦王三請范雎以求教。
()自「范雎謝曰」至「所以王三問而不對者是也」
記敘范雎說明「所以王三問而不對」的原因(在交疏而言深)。
()自「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至「臣何患乎」
記敘范雎自言「非有所畏而不敢言」(言「可以少有補於秦」,雖死何患)。
()自「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至「臣又何恥乎」
記敘范雎自言願「得進謀如伍子胥」,「可以補所賢之主」(囚、狂何恥)。
()自「臣之所恐者」至「賢於生也」
記敘范雎自言恐其死後,忠臣杜口裹足,莫肯向秦(己死而秦治,賢於生也)。
()自「秦王跽曰」至「秦王亦再拜」
記敘秦王再拜請范雎教之。
主旨:描寫范雎以退為進,成功說服秦王的經過。(篇外)
文體:記敘文。

4-5:顏斶說齊王
出處:戰國策
大意:
()自「齊宣王見顏斶」至「曾不若死士之壟也」
記敘顏斶以為「士貴王不貴」(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
()自「宣王曰」至「則再拜而辭去」
記敘顏斶不受祿而歸(清淨貞正以自虞)。
()自「君子曰」至「則終身不辱」
說明君子知足,終身不辱。
主旨:(藉顏斶說齊王事)說明君子不辱之道(在知足,歸真反璞)。(篇末()
文體:記敘文。

4-6:馮諼客孟嘗君
出處:戰國策
大意:
()自「齊人有馮諼者」至「於是馮諼不復歌」
記敘馮諼無能無好,卻一再要求提升待遇。
()自「後,孟嘗君出記」至「視吾家所寡有者」
記敘馮諼自薦收責於薛。
()自「驅而之薛」至「請為君復鑿二窟」
記敘馮諼矯命燒券為孟嘗君市義(年乃見)。
()自「孟嘗君予車五十乘」至「姑反國統萬人乎」
記敘馮諼為孟嘗君挾外力(魏)復為齊相。
()自「馮諼誡孟嘗君曰」至「君姑高枕為樂矣」
記敘馮諼請孟嘗君立宗廟於薛。
()自「孟嘗君為相數十年」至「馮諼之計也」
記敘孟嘗君一生功業全得馮諼之助。
主旨:說明能為未顯者唯能容者能用之。(篇外)
文體:記敘文。

4-8:莊辛論幸臣
出處:戰國策
大意:
()自「臣聞鄙語曰」至「豈特百里哉」
說明楚國雖小,不只百里(仍大有可為)。
()自「王毒不見蜻蛉乎」至「而下為螻蟻食也」
(借蜻蛉不知童子)說明不知居安思危者必危。
()自「蜻蛉其小者也」至「墜於公子之手」
(借黃雀不知公子)說明不知居安思危者必危。
()自「夫雀其小者也」至「夕調乎鼎鼐」
(借黃鵠不知射者)說明不知居安思危者必危。
()自「夫黃鵠其小者也」至「繫己以朱絲而見之也」
(借蔡靈侯不知子發)說明不知居安思危者必危。
()自「夫蔡靈侯之事其小者也」至「而投己乎黽塞之外」
說明君王若仍不知居安思危,以天下國家為事,則國危矣。
主旨:說明君王應居安思危,疏遠佞臣,戒除淫樂,躬親國政。(篇外)
文體:論說文。

4-9:觸讋說趙太后
出處:戰國策
大意:
()自「趙太后新用事」至「老婦必唾其面」
記敘趙太后不聽諫。
()自「左師觸讋願見太后」至「太后之色稍解」
記敘觸讋願見(太后以諫)。
()自「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至「不若長安君之甚」
記敘觸讋託太后少子(以見其愛子之心)。
()自「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至「太后曰然」
記敘觸讋言太后愛其女(燕后)甚於其子(長安君)。
()自「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齊兵乃出」
記敘觸讋說服趙太后以長安君入質於齊。
()自「子義聞之曰」至「而況人臣乎」
說明人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以守金玉之重。
主旨:說明人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以守金玉之重。(篇末()
文體:記敘文。

4-10:魯仲連義不帝秦
出處:戰國策
大意:
()自「秦圍趙之邯鄲」至「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記敘辛垣衍謂趙王尊秦昭王為帝。
()自「此時魯仲連適游趙」至「勝請為召而見之於先生」
記敘魯仲連請為平原君責辛垣衍歸。
()自「平原君遂見辛垣衍曰」至「辛垣衍許諾」
記敘辛垣衍答應見魯仲連。
()自「魯仲連見辛垣衍而無言」至「則必助趙矣」
記敘魯仲連(以秦稱帝之害)說梁助趙。
()自「辛垣衍曰秦稱帝之害將奈何」至「先生又惡能使秦王烹醢梁王」
(藉紂王與鬼侯、鄂侯、文王故事)說明秦稱帝之害。
()自「魯仲連曰固也」至「而將軍又何以得故寵乎」
(藉齊閔王與魯、鄒故事)說明秦稱帝之害。
()自「於是新垣衍起」至「秦軍引而去」
記敘辛垣衍不敢復言帝秦。
()自「於是平原君欲封魯仲連」至「終身不復見」
記敘魯仲連辭平原君封及千金壽。
主旨:(藉魯仲連說辛垣衍不帝秦事)描寫魯仲連不畏強權、大節凜然的義行。(篇外)
文體:記敘文。

4-13:唐睢不辱使命
出處:戰國策
大意:
()自「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至「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記敘安陵君因秦欲以地易安陵事,使唐雎使于秦。
()自「秦王謂唐雎曰」至「豈直五百里哉」
記敘唐雎言安陵君「弗敢易」之故。
()自「秦王怫然怒」至「挺劍而起」
記敘唐雎(以士之怒退天子之怒)不辱使命。
()自「秦王色撓」至「徒以有先生也」
記敘秦王,長跪而謝。
主旨:描寫唐雎(不辱使命)的膽識與勇氣。(篇末()()
文體:記敘文。

4-15:李斯諫逐客書
作者:李 斯
大意:
()自「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至「竊以為過矣」
說明逐客為過。
()自「昔穆公求士」至「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舉繆公、孝公、惠王、昭王例)說明客有功於秦(暗示逐客為不智)。
()自「今陛下致昆山之玉」至「致諸侯之術也」
說明逐其民人而取其色樂珠玉,非王霸者之所為(以色樂珠玉之取襯客之去為不合理)。
()自「臣聞地廣者粟多」至「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說明卻客而為他國所用,非秦之福(以逐客資敵業諸侯說明爭取人才的重要性)。
()自「夫物不產於秦」至「不可得也」
說明逐客則國危。
()自「秦王乃除逐客之令」至「復李斯官」
記敘李斯復官。
主旨:說明逐客則國危,非秦之福也。(篇末()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書);內容為論說文。

4-16:卜居
作者:屈 原
大意:
()自「屈原既放」至「君將何以教之」
記敘屈原往見太卜鄭詹尹卜居。
()自「屈原曰」至「誰知吾之廉貞」
(藉八問)抒寫誰知吾(屈原)之廉貞的喟歎。
()自「詹尹乃譯策而謝曰」至「龜策誠不能知此事」
記敘詹尹釋策不能卜。
主旨:抒寫世人不知其之廉貞的喟歎。(篇腹()
文體:記敘文。

4-17:對楚王問
作者:宋 玉
大意:
()自「楚襄王問於宋玉曰」至「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記敘楚襄王問宋玉(是否有遺行)。
()自「宋玉對曰」至「其和彌寡」
記敘宋玉回答(有遺行),並以「曲高和寡」說明士民眾庶不譽他的原因。
()自「故鳥有鳳而魚有鯤」至「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
再度(以鳥、魚作喻)說明士民眾庶不譽他的原因。
()自「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也」至「又安知臣知所為哉」
說明他正(如同鳥中之鳳、魚中之鯤一般)是士中之聖人(,因此世俗之民當然不知道我了)。
主旨:說明他是士中之聖人。(篇末()
文體:論說文。
卷四 秦文(共17篇選11

卷五 漢文(共15篇選6
5-7:伯夷列傳
出處:史 記
大意:
()自「夫學者載籍極博」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
說明(吳太伯、)伯夷事跡詳於載籍,應為可信。
()自「孔子曰伯夷、叔齊」至「怨邪非邪」
說明伯夷叔齊不食周粟而死,應該有怨。
()自「或曰天道無親」至「是邪非邪」
(藉伯夷、叔齊與盜跖事)說明天道不與善人。
()自「子曰道不同」至「惡能施於後世哉」
說明君子不會因為善惡後果輕重顛倒而改其節操。
主旨:說明君子不會因為善惡後果輕重顛倒而改其節操。(篇末()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傳記:他傳);內容為論說文。

5-8:管晏列傳
出處:史 記
大意:
()自「管仲夷吾者」至「管仲之謀也」
記敘管仲因鮑叔之薦任政於齊。
()自「管仲曰吾始困時」至「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引管仲語)說明鮑叔能知人。
()自「管仲既任政相齊」至「政之寶也」
記敘管仲任政相齊之功。
()自「管仲富擬於公室」至「後百餘年而有晏子焉」
記敘管仲卒,齊行其政。
()自「晏平仲嬰者」至「以此三世顯名於諸侯」
記敘晏嬰以節儉力行重於齊。
()自「越石父賢」至「晏子於是延入為上客」
(藉越石父故事)說明晏子能禮賢。
()自「晏子為齊相」至「晏子薦以為大夫」
(藉御之妻故事)說明晏子常有以自下,也喜人有以自下。
()自「太史公曰」至「所忻慕焉」
抒寫對晏子「見義勇為、盡忠補過」懿行的忻慕。
主旨:抒寫對晏子「見義勇為、盡忠補過」懿行的忻慕。(篇末()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傳記:他傳);內容為記敘文。

5-9:屈原列傳
出處:史 記
大意:
()自「屈原者」至「王怒而疏屈平」
記敘屈原遭讒被疏。
()自「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至「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說明屈原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是從怨恨產生的)。
()自「屈原既絀」至「不及」
記敘屈原既絀,楚(懷王)兵挫、將折、地削、絕於從親(齊),大受困辱。
()自「其後」至「竟死於秦而歸葬」
記敘楚懷王(因疏屈原)客死于秦。
()自「長子頃襄王立」至「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說明懷王終不悟(屈原終不得反)。
()自「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至「頃襄王怒而遷之」
記敘屈原復遭頃襄王遷退。
()自「屈原至於江濱」至「遂自投汨羅以死」
記敘屈原不能與世推移,隨流揚波,遂自投汨羅以死。
()自「屈原既死之後」至「投書以弔屈原」
說明屈原死後,其辭賦為後世之祖。
()自「太史公曰」至「又爽然自失矣」
抒寫作者對屈原為人的感歎(悲其志、憐其材,爽然自失)。
主旨:抒寫作者對屈原為人的感歎。(篇末()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傳記:他傳);內容為記敘文。

5-11:游俠列傳序
出處:史 記
大意:
()自「韓子曰儒以文亂法」至「蓋亦有足多者」
說明游俠與學士多稱於世。
()自「且緩急人之所時有也」至「又曷可少哉」
說明拘學抱咫尺之義,久孤於世,為若俠客之功見言信。
()自「古布衣之俠」至「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與暴豪之徒同類而共笑之也」
說明布衣之俠修行(去聲)砥名,是為難耳。
主旨:說明游俠重義輕生、廉潔退讓、言信行果、濟人緩急,有足稱於世者。(篇首()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序;書序);內容為論說文。

5-12:滑稽列傳
出處:史 記
大意:
()自「孔子曰」至「亦可以解紛」
說明滑稽的言談亦可以治國(解紛)。
()自「淳于髡者」至「語在田完世家中」
記敘淳于髡以「國中大鳥不飛不鳴」的隱語,諫使齊威王奮振諸侯。
()自「威王八年」至「夜引兵而去」
記敘淳于髡再以「禳田者之祝」的隱語,完成「之趙求救」的任務。
()自「威王大說」至「髡嘗在側」
記敘淳于髡又藉「飲酒一斗亦醉,一石亦醉」的隱語,諫威王罷長夜之飲。
(說明「酒極則亂,樂極則悲」。)
主旨:(藉淳于髡三事)說明滑稽的言談亦可以治國的道理。(篇首()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傳記:他傳);內容為記敘文。

5-14:太史公自序
出處:史 記
大意:
()自「太史公曰」至「小子何敢讓焉」
說明作者不辭周公孔子(紹明世、繼春秋)之業。
()自「上大夫壺遂曰」至「而禮之所為禁者難知」
(藉上大夫之問)說明孔子作春秋的理由(在達王事)。
()自「壺遂曰」至「謬矣」
說明史記之作,非獨刺譏而已(亦是述事齊傳,盡其官職之舉也)。
()自「於是論次其文七年」至「自皇帝始」
說明作史記的緣由(在效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主旨:說明史記之作,意在紹明世、繼春秋,以達王事。(篇首()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序;書序);內容為論說文。
卷五 漢文(共15篇選6

卷六 漢文(共16篇選7
6-5:過秦論上
作者:賈 誼
大意:
()自「秦孝公據殽函之固」至「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說明秦孝公任用商君,有統一天下的心意。
()自「孝公既沒」至「國家無事」
記敘其後諸秦君蒙故業,益發強大,諸侯無力抗衡。
()自「及至始皇」至「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記敘秦至始皇乃統一天下,始皇因以為子孫帝王萬世之業。
()自「始皇既沒」至「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記敘陳涉甿隸遷徙之徒,揭竿而起,天下景從,遂亡秦族。
()自「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至「而攻守之勢異也」
說明秦亡之故(在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主旨:說明秦亡之故在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篇末()
文體:論說文。

6-9:司馬相如上書諫獵
作者:司馬相如
大意:
()自「相如從上至長楊獵」至「相如因上疏諫曰」
前言:記敘天子好獵,司馬相如上書諫止。
()自「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至「臣願陛下留意幸察」
說明說明萬乘之重,不宜近險涉危。
主旨:
()說明禍多藏於隱微而發於人之所忽。(篇末()
()(以獵代征伐,有)諫上慎征伐(之意)。(篇外)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上書);內容為論說文。

6-10:李陵答蘇武書
作者:李 陵
大意:
()「子卿足下」句
稱謂。(書信的形式成分)
()自「勒宣令德」至「能不慨然」
書信開頭應酬語。(書信的形式成分)
()自「自從初降」至「能不悲哉」
抒寫獨在異域他鄉的悲哀。
()自「與子別後」至「增忉怛耳」
說明忍辱苟活的理由(在功大罪小,不蒙明察;殺身無益,適足增羞)。
()自「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至「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藉記敘出西域與單于戰經過)說明兵敗不死,乃欲報恩於國主(;因為虛死不如立節,滅名不如報德)。
()自「足下又云」至「願足下勿復望陵」
舉漢初功臣和將軍李廣例,駁斥「漢與功臣不薄」之說。
()自「嗟乎子卿,夫復何言」至「李陵頓首」
書信結尾應酬語及署名。(書信的形式成分)
主旨:說明處身異域苟活,意在報恩國主。(篇腹()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書);內容為論說文。

6-12:楊惲報孫會宗書
作者:楊 惲
大意:
()自「惲既失爵位家居」至「報會宗書曰」
前言(非書信本來內容)。
()自「惲才朽行穢」至「唯君子察焉」
說明回信自辯的理由(在「恨足下不深推其終始,而猥隨俗之毀譽也)。
()自「惲家方隆盛時」至「不意當復用此為譏議也」
說明自己「小人全軀」、「戮力耕桑,治產給公」,不應受到譏議。
()自「夫人情所不能止者」至「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責僕哉」
說明大臣廢退,不得再以卿大夫之制相責。
()自「夫西河魏土」至「毋多說」
反指孫會宗之「賜書教督」為鄙陋。
主旨:說明自己失爵位後家居,治產業,起室宅,以財自娛的理由(為大臣廢退,不得以卿大夫之制相責。(篇末()()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書信);內容為記敘文。

6-14:馬援誡兄子嚴敦書
作者:馬 援
大意:
()自「援兄子嚴敦並喜譏議」至「還書諫之曰」
書信的背景說明。
()自「吾欲汝曹聞人過失」至「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說明好議論人長短,妄是非正法者,吾所大惡也。
()自「龍伯高敦厚周慎」至「是以不願子孫效也」
願汝曹效龍伯高(之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
主旨:誡兄子嚴敦效龍伯高,勿譏議,勿通輕俠客。(篇末()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書);內容為論說文。

6-15:前出師表
作者:諸葛亮
大意:
()自「臣亮言」至「以塞忠諫之路也」
說明在危急存亡之秋,宜廣納諍言,勿塞忠諫之路。
()自「宮中府中」至「使內外異法也」
說明治國宜獎懲公開,不可偏私。
()自「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褘、董允等」至「可計日而待也」
說明宜「親賢臣,遠小人」,以興復漢室。
()自「臣本布衣」至「不知所云」
說明出師討賊的用意。(並勉後主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主旨:說明興復漢室之道在「親賢臣,遠小人」。(篇腹()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表);內容為論說文。

6-16:後出師表
作者:諸葛亮
大意:
()自「先帝慮漢賊不兩立」至「謹陳其事如左」
說明出師討賊是臣冒危難以奉先帝遺意之舉。
()自「高帝明並日月」至「此臣之未解六也」
說明今為討賊進趨之時的六個理由:
1.高帝有謀臣良平,猶不能坐定天下,我們怎能以長策取勝?
2.不戰不征,徒使孫策坐大。
3.曹操智計殊絕,猶困險偽定,況臣才弱。
4.曹操能猶有失,況臣駑下,何能必勝?
5.期年而喪數十年所糾四方精銳,何以圖敵?
6.今民窮兵疲,不能與賊持久。
()自「夫難平者」至「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說明凡事難可逆料,臣只能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主旨:說明出師討賊的必要(在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篇首()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表);內容為論說文。
卷六 漢文(共16篇選7

卷七 六朝唐文(共19篇選17
7-1:陳情表
作者:李 密
大意:
()「臣密言」句
前稱(應用文的形式成分)。
()自「臣以險釁」至「未曾廢離」
記敘作者孤苦獨立,與祖母相依景況。
()自「逮奉聖朝」至「實為狼狽」
描寫作者進赴辭退兩難的狼狽之狀。
()自「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至「願乞終養」
抒寫作者與祖母更相為命之情。
()自「臣之辛苦」至「死當結草」
抒寫作者希冀乞孝終養祖母之情。
()自「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至「謹拜表以聞」
後署(應用文的形式成分)。
主旨:抒寫希冀乞孝終養祖母之情。(篇末()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表);內容為抒情文。

7-2:蘭亭集序
作者:王羲之
大意:
()自「永和九年」至「亦足以暢敘幽情」
記敘暮春之初,會於蘭亭,以觴詠暢敘幽情。
()自「是日也」至「信可樂也」
描寫聚會之樂。
()自「夫人之相與」至「豈不痛哉」
抒寫世事多變,人生無常之痛。(暗示年壽榮樂有盡,未若文章之無窮。)
()自「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至「亦將有感於斯文」
說明作序的緣由(在希望後之覽者有感於斯文,亦能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
主旨:抒寫「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之樂。(篇末()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序,書序);內容為抒情文。

7-3:歸去來辭
作者:陶淵明
大意:
()自「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至「恨晨光之熹微」
說明歸去的理由(在田園將蕪)。
()自「乃瞻衡宇」至「撫孤松而盤桓」
抒寫(設想)歸田之後生活的樂趣。
()自「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至「感吾生之行休」
描寫歸田以後自由自在的生活。
()自「已乎矣」至「樂夫天命復奚疑」
抒寫(作者)樂天安命的志願。
主旨:抒寫(作者)歸田之後樂天安命的志願。(篇末()
文體:韻文(辭)。

7-4:桃花源記
作者:陶淵明
大意:
()自「晉太元中」至「從口入」
記敘漁人無意間尋得桃花源入口。
()自「初極狹」至「不足為外人道」
描寫桃花源裏的人事景物。
()自「既出得其船」至「後遂無問津者」
記敘漁人再尋桃花源,終不可得。
主旨:抒寫追求自由安樂社會的困難。(篇外)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序:詩序);內容為記敘文。

7-6:北山移文(北山的告示)
作者:孔稚珪
大意:
()自「鍾山之英」至「勒移山庭」
記敘山英草靈勒移山庭。
()自「夫以耿介拔俗之標」至「千載誰賞」
說明先貞後黷的假隱士,令名山蒙羞。
()自「世有周子」至「乃纓情於好爵」
記敘周顒深在北山,心繫好爵。
()自「其始至也」至「涓子不能儔」
記敘周顒初到北山隱居時的清高。
()自「及其鳴騶入谷」至「顧草木而如喪」
記敘周顒奉詔時形馳魄散的醜態。
()自「至其鈕金章」至「馳聲九州牧」
記敘周顒做官時在塵海中浮沈。
()自「使其高霞孤映」至「馳東皋之素謁」
抒寫北山受欺,眾山嘲譏的悲哀。
()自「今又促裝下邑」至「為君謝逋客」
說明北山不歡迎假隱士再度光臨。
主旨:(藉山神口吻)拒絕周顒回到北山,以免名山再度蒙羞。(篇末()
文體:
()形式為應用文(移);內容為記敘文。
()駢體文。

7-7:諫太宗十思疏
作者:魏 徵
大意:
()自「臣聞求木之長者」至「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說明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自「凡百元首」至「其可忽乎」
說明古代帝王殷憂道著,功成德衰之故。
()自「君人者誠能見可欲」至「虧無為之大道哉」
說明君人者弘德保功的十種方法。
主旨:說明君人者弘德保功的十種方法。(篇末()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疏);內容為論說文。

7-8: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作者:駱賓王
大意:
()自「偽臨朝武氏者」至「識夏庭之遽衰」
記敘武氏狐媚惑主,窺竊神器。(藉斥武氏之罪說明起義的理由)
()自「敬業皇唐舊臣」至「何功不克」
記敘徐敬業志安社稷,故舉義旗以清妖孽。
()自「公等或居漢地」至「竟是誰家天下」
說明勤王者有功,觀望者將誅。
主旨:說明興師討武之理由(在安社稷、清妖孽)。(篇腹()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檄);內容為論說文。

7-9:滕王閣序
作者:王 勃
大意:
()自「南昌(豫章)故都」至「躬逢勝餞」
記敘作者路過南昌,躬逢閻公之勝餞。
()自「時維九月」至「奉宣室以何年」
描寫滕王閣一帶勝景(觸景生情,自悲失路)。
()自「嗚呼時運不濟」至「豈效窮途之哭」
(舉例)說明因時運不濟,命運多舛,君子宜安貧知命,老壯窮堅。
()自「勃三尺之微命」至「奏流水以何慚」
藉自述以明志(在登龍門——即得閻公援引以增聲望)。
()自「嗚呼勝地不常」至「各傾陸海雲爾」
說明作序的緣由(在幸承恩、竭鄙誠)。
()滕王閣詩
自「滕王高閣臨江渚」至「檻外長江空自流」
抒寫勝景依舊,人事已非的感慨。
主旨:(藉因緣際會,躬逢勝餞,得覽勝景)抒寫懷才不遇的感慨與期望援引用世的抱負
(篇腹()())。
文體:
()形式為應用文(序;贈序);內容為抒情文。
()駢體文。

7-10:與韓荊州書
作者:李 白
大意:
()自「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至「即其人焉」
說明自己敢於「毛遂自薦」的理由(在君侯有周公禮賢下士的「吐握」之風)──示仰慕之意。
()自「白隴西布衣」至「安敢不盡於君侯哉」
說明自己的生平抱負與遠大志向。
()自「君侯制作侔神明」至「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
說明自己的才能(一經品題,便作佳士)。
()自「昔王子師為豫州」至「敢效微軀」
(再度)說明自己願意委身門下的理由(在君侯推赤心於諸賢腹中)──表忠藎之忱。
()自「且人非堯舜」至「惟君侯圖之」
(再度)說明自己的才能(謨猷籌畫足矜,制作積成卷軸)。
主旨:說明自己的才能,願藉君侯之薦,揚眉吐氣、激昂青雲。(篇腹()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書);內容為論說文。

7-11:春夜宴桃李園序
作者:李 白
大意:
()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至「良有以也」
說明古人秉燭夜遊的原因(在浮生若夢)。
()自「況陽春召我以煙景」至「獨慚康樂」
記敘良辰美景,天倫會樂。
()自「幽賞未已」至「罰依金谷酒數」
記敘坐花醉月,應有佳作。
主旨:抒寫「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故坐對良辰美景,應有佳作申懷)的慨歎。(篇首()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序:書「桃李園賦詩集」序);內容為抒情文。

7-12:弔古戰場文
作者:李 華
大意:
()自「浩浩乎」至「將近代歟」
記敘古戰場黯兮慘悴之景況。
()自「吾聞夫齊魏徭戍」至「噫嘻」
說明秦漢以還,文教失宣,武臣用奇。
()自「吾想夫北風振漠」至「有如是耶」
記敘戰場上敵我生死決戰,同為枯骨,慘不勝言。
()自「吾聞之」至「功不補患」
說明戰則財殫力痡,枕骸遍野,功不補患。
()自「蒼蒼蒸民」至「守在四夷」
說明為政當如古之天子,守在四夷。
主旨:說明為政者當如古之天子,守在四夷,始可免於戰事。(篇末()
文體:
()形式為應用文(祭文);內容為抒情文。
()駢文。

7-13:陋室銘
作者:劉禹錫
大意:
()自「山不在高」至「惟吾德馨」
說明吾室(因吾德馨而)不陋。
()自「苔痕上階綠」至「無案牘之勞形」
說明吾室之景、客與事(皆不陋)。
()自「南陽諸葛廬」至「何陋之有」
(藉孔子語)說明吾室不陋。
主旨:說明吾室不陋。(篇首()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銘);內容為論說文。

7-14:阿房宮賦
作者:杜 牧
大意:
()自「六王畢」至「而氣候不齊」
描寫阿房宮的建築瑰麗宏偉。
()自「妃嬪媵嬙」至「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描寫阿房宮的妃嬪眾多而妍。
()自「燕趙之收藏」至「亦不甚惜」
描寫阿房宮的收藏之富而精。
()自「嗟乎」至「可憐焦土」
抒寫獨夫(秦)驕固,天下人敢怒不敢言的無奈。
()自「嗚呼」至「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說明秦(與六國相同,皆)因不愛六國之人而族滅。
主旨:(藉秦覆滅故事)說明為君首要在愛民。(篇外)
文體:形式為韻文(賦,律賦);內容為記敘文。

7-15:原道
作者:韓 愈
大意:
()自「博愛之謂仁」至「一人之私言也」
說明儒家與道家的仁義道德不同(儒家之道德為合仁與義言之;道家之道德為去仁與義言之)。
()自「周道衰,孔子沒」至「惟怪之欲聞」
說明佛老之說混淆了儒家的仁義道德(有人棄儒從之;有人援儒入之)。
()自「古之為民者四」至「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
說明聖人的重要(如古之無聖人,人之類滅久矣)。
()自「古之時,人之害多矣」至「不見正於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
說明佛家禁棄儒家君臣相生相養之道的錯誤。
()自「帝之與王」至「幾何其不胥而為夷也」
說明老氏無為和佛家外國家、滅天常的錯誤。
()自「夫所謂先王之教者」至「故其說長」
說明儒家思想的真諦和儒家道統的傳承。
()自「然則如之何而可也」至「其亦庶乎其可也」
說明(於今)傳承儒家道統的方法。
主旨:(藉駁斥佛老之說)說明儒家思想的真諦。(篇末()
文體:論說文。

7-16:原毀
作者:韓 愈
大意:
()自「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至「不亦待於人者輕以約乎」
說明古之君子責己重而周,待人輕而約。
()自「今之君子則不然」至「吾未見其尊己也」
說明今之君子責人詳而待己廉。
()自「雖然為是者」至「德高而毀來」
說明今之君子責人詳而待己廉的原因(在怠與忌)。
()自「嗚呼」至「其國家可幾而理歟」
說明士因此難於光名譽和行道德。
主旨:說明毀謗發生的原因,請將有作於上者存之。(篇末()
文體:論說文。

7-18:雜說一
作者:韓 愈
大意:
()自「龍,噓氣成雲」至「雲亦靈怪矣哉」
說明龍為靈,雲亦靈怪矣哉。
()自「雲,龍之所能使為靈也」至「乃其所自為也」
說明龍憑以為靈者,乃其所自為也。
()自「易曰:雲從龍」至「雲從之矣」
說明龍為主,雲為從。
主旨:(藉雲龍關係)說明聖君賢臣的遇合扶持之道。(篇外)
文體:論說文。

7-19:雜說四
作者:韓 愈
大意:
()自「世有伯樂」至「不以千里稱也」
說明伯樂(識才者)不常有。
()自「馬之千里者」至「安求其能千里也」
說明伯樂的重要。
()自「策之不以其道」至「其真不知馬也」
抒寫因世上伯樂不常有(,致人才屢遭埋沒蹧蹋)的感歎。
主旨:抒寫因世上伯樂不常有,致人才屢遭埋沒蹧蹋的感歎。(篇末()
文體:記敘文。
卷七 六朝唐文(共19篇選17

卷八 唐文(共19篇選8
8-1:師說
作者:韓 愈
大意:
()自「古之學者必有師」至「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說明為什麼古之學者必有師(師的重要)
()自「生乎吾前」至「師之所存也」
說明從師的原則(是:師道)
()自「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至「其皆出於此乎」
說明今之眾人因恥學於師,故愚者愈愚。
()自「愛其子」至「吾未見其明也」
說明眾人只知為子擇句讀之師,而不知為己從師解惑為不明。
()自「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至「其可怪也歟」
(舉「巫醫樂師百工不恥相師」事)說明士大夫反不如巫醫等人之智。
()自「聖人無常師」至「如是而已」
說明聖人無常師的道理。
()自「李氏子蟠」至「作師說以貽之」
說明寫作本文的動機(在嘉許李蟠能行古道)。
主旨:說明從師問學的道理。(篇首()()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序:贈序);內容為論說文。

8-2:進學解
作者:韓 愈
大意:
()自「國子先生」至「無患有司之不公」
記敘先生誨諸生(以「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
() 自「言未既」至「而反教人為」
記敘有生疑先生欺之:
1.說明先生之於業,可謂勤矣。
2.說明先生之於儒,可謂有勞矣。
3.說明先生之於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
4.說明先生之於為人,可謂成矣。
5.說明先生之境遇與所言不類。
() 自「先生曰」至「欲進其豨苓也」
記敘先生解之(以「大材大用,小才小用,亦有大材不為世所用者」;而己非大材,投閒置散,乃分之宜)。
1.說明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
2.(舉孟軻、荀卿為例)說明儒聖亦不遇於世。
3.說明自己投閑置散,乃分之宜。
主旨:(藉國子先生師生間的對話)抒寫自己(因執政者不能對他量材任用)的怨憤。(篇外)
文體:
()形式為論說文(解);內容為記敘文。
()散賦。

8-10:應科目時與人書
作者:韓 愈
大意:
()自「月日」至「蓋非常鱗凡介之品彙匹儔也」
記敘「怪物」(即蛟龍,作者自喻)非常鱗凡介之品彙。
()自「其得水」至「無高山大陵之曠途絕險為之關隔也」
說明「怪物」得水與不及水之異。
()自「然其窮涸」至「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
說明「怪物」窮涸時需有力者助。
()自「然是物也」至「固不可知也」
說明「怪物」之異於眾也。
()自「今又有有力者當其前矣」至「亦命也」
抒寫「怪物」不得有力者之助的悲哀。
()自「愈今者實有類於是」至「閣下其亦憐察之」
說明愈(我)就是那可憐的怪物。
主旨:(以蛟龍困水自喻)祈求(韋舍人的)引薦。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書,書信);內容為論說文。

8-11:送孟東野序
作者:韓 愈
大意:
()自「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至「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說明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自「其於人也亦然」至「何為乎不鳴其善鳴者也」
說明人亦不得其平則鳴。
()自「唐之有天下」至「故吾道其命於天者以解之」
說明作序的緣由(在以「命於天」寬慰東野)。
主旨:藉「其命於天」以寬慰東野之不釋然者。(篇末()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序,贈序);內容為論說文。

8-12:送李愿歸盤谷序
作者:韓 愈
大意:
()自「太行之陽有盤谷」至「友人李愿居之」
記敘友人李愿隱居盤谷。
() 自「愿之言曰」至「其於為人賢而不肖何如也」
記敘李愿述說歸隱之由(為起居安適,無毀無憂)。
1.說明大丈夫之遇知於天子,有命焉。
2.說明大丈夫不遇於時者之所為,我行之。
3.說明伺候於公卿之門,其於為人賢而不肖何如。
() 自「昌黎韓愈」至「終無聲以徜徉」
抒寫隱居生活之樂無央。
主旨:(藉送李愿歸盤谷)抒寫隱居生活之樂。(篇末()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序,贈序);內容為抒情文。

8-17:祭十二郎文
作者:韓 愈
大意:
()自「年月日」至「告汝十二郎之靈」
記敘致祭時地(祭文的形式成分)。
()自「嗚呼!吾少孤」至「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抒寫幼時雖零丁孤苦,但未嘗一日相離的深情。
()自「吾年十九」至「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抒寫長大之後為衣食奔忙,致聚少離多、終致永別的憾恨。
()自「去年,孟東野往」至「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抒寫少沒長存、彊夭病全的悲哀。
()自「汝去年書云」至「其不然乎」
抒寫不明其死因及死期的感歎。
()自「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然後惟其所願」
記敘十二郎後事的安排情形。
()自「嗚呼!汝病吾不知時」至「嗚呼哀哉!尚饗」
抒寫對其病不知時,死不知日的哀痛。
主旨:抒寫對十二郎英年早夭的痛惜與哀思。(篇外)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祭文);內容為抒情文。

8-18:祭鱷魚文
作者:韓 愈
大意:
()自「維年月日」至「而告之曰」
祭文的形式成分(記敘祭祀之時人物地)。
()自「昔先王既有天下」至「其不可與刺史雜處此土也」
說明(依先王之制)鱷魚(等蟲蛇惡物為民害者)不可與刺史雜處此土。
()自「刺史受天子命」至「因其勢不得不與鱷魚辨」
說明刺史受命不得不與鱷魚辨。
()自「鱷魚有知」至「其無悔」
命鱷魚剋日徙於海(否則必盡殺乃止)。
主旨:(藉命鱷徙海,以)宣天子之威。(篇首()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祭文);內容為論說文。

8-19:柳子厚墓誌銘
作者:韓 愈
大意:
()自「子厚,諱宗元」至「皆當世名人」
概述柳子厚之家世。
()自「子厚少精敏」至「悉有法度可觀」
略述柳子厚之生平:
1.少精敏俊傑,交口薦譽。
2.貶謫永州,多為辭章,自肆於山水間。
3.刺柳州時,政績斐然。
()自「其召至京師」至「亦可以少愧矣」
(藉「以柳易播」事)說明柳子厚待友之節義。
()自「子厚前時少年」至「必有能辨之者」
說明柳子厚一生因失(材不為世用)而得(故文學辭章出於人)。
()自「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至「銘曰」
記敘子厚卒後賴裴行立、盧遵之力始得歸葬(呼應()
()自「是惟子厚之室」至「以利其嗣人」
記敘銘之文。
主旨:說明朋友相交當以節義先。(篇腹()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銘);內容為記敘文。
卷八 唐文(共19篇選8

卷九 唐宋文(共22篇選17
9-2:桐葉封弟辨
作者:柳宗元
大意:
()自「古之傳者有言」至「乃封小弱弟於唐」
記敘史傳周公促成王以桐葉封弟。
()自「吾意不然」至「其得聖乎」
說明吾(作者)意不然。
()自「吾意周公輔成王宜以道」至「故不可信」
說明此(周公促成王以桐葉封弟之)事不可信。
()自「或曰」至「史佚成之」
記敘或說(史佚成之)。
主旨:說明周公促成王以桐葉封弟之事不可信。(篇腹()
文體:論說文。

9-3:箕子碑
作者:柳宗元
大意:
()自「凡大人之道有三」至「尤殷勤焉」
說明箕子具有大人三道。
()自「當紂之時」至「有行之者矣」
說明箕子具有(如比干進死併命與微子委身存祀)二仁道。
()自「是用保其明哲」至「其大人歟」
說明箕子的(正蒙難、法授聖、化及民)大人三道。
()自「於虖」至「其有志於斯乎」
說明箕子為此,是有志於斯。
()自「唐某年」至「作是頌云」
說明作頌的緣由(在嘉先生獨列於易象)。
主旨:說明箕子具有大人三道。(篇首()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碑);內容為論說文。

9-4:捕蛇者說
作者:柳宗元
大意:
()自「永州之野產異蛇」至「永之人爭奔走焉」
記敘永(州)之人爭以野產異蛇入租。
()自「有蔣氏者」至「又安敢毒耶」
記敘蔣氏三世寧可冒死捕蛇,不願更役復賦。
()自「余聞而愈悲」至「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說明苛政猛於虎。
主旨:說明苛政猛於虎。(篇末()
文體:論說文。

9-5:種樹郭橐駝傳
作者:柳宗元
大意:
()自「郭橐駝」至「莫能如也」
記敘郭橐駝善種樹。
()自「有問之」至「吾又何能為哉」
說明郭橐駝善種樹的秘訣(在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
()自「問者曰」至「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
說明官理亦如種樹(養人如養樹)。
()自「問者嘻曰」至「傳其事以為官戒也」
說明官人宜以此為戒。
主旨:說明長人如種樹(要順天致性),為官者當以此為戒。(篇末()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傳記:他傳);內容為論說文。

9-6:梓人傳
作者:柳宗元
大意:
()自「裴封叔之第」至「謂其無能而貪祿嗜貨者」
說明作者(因梓人不能修其床之闕足而)疑梓人無能。
()自「其後京兆尹將飾官署」至「然後知其術之工大矣」
記敘梓人指揮工匠建屋之術。(其術甚工)
()自「繼而歎曰」至「物莫近乎此也」
說明梓人之勞心用智,足為佐天子相天下法。
()自「彼為天下者本於人」至「夫然後相道得而萬國理矣」
說明佐天子相天下者,猶梓人之定制。
()自「相道既得」至「所謂相而已矣」
說明相與梓人,皆非執用而紀功列名者。
()自「其不知體要者反此」至「不亦謬歟」
說明不知體要者,親小遺大,以致敗績無成。
()自「或曰彼主為室者」至「亦在任之而已」
說明室主不能牽制梓人之慮。
()自「余曰不然」至「可乎哉」
說明良梓人者,(可以捲其術,默其智,)不可屈其道。
()自「余謂梓人之道類於相」至「潛其名」
說明梓人之道類於相。
主旨:說明梓人之道類於相。(篇末()()
文體:形式為記敘文(傳記:他傳);內容為論說文。

9-7:愚溪詩序
作者:柳宗元
大意:
()自「灌水之陽有溪焉」至「故更之為愚溪」
說明「愚溪」命名的由來。(余以愚觸罪,家是溪)
()自「愚溪之上」至「咸以愚辱焉」
說明「愚溪」附近丘、泉、溝、池、堂、亭、島亦皆以「愚」名。
()自「夫水」至「可也」
說明「愚溪」名「愚」的理由。(類余之無以利世)
()自「寧武子邦無道則愚」至「余得專而名焉」
說明余(作者)才是「真愚」。
()自「溪雖莫利於世」至「記於溪石上」
說明作「八愚詩」的緣由(在「愚溪」使「愚者」樂而不能去也)。
主旨:(藉「愚」辱溪)抒寫「以愚觸罪,謫瀟水上」的抑鬱之情。(篇外)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序,書序,詩序);內容為抒情文。

9-9:鈷鉧潭西小丘記
作者:柳宗元
大意:
()自「得西山後八日」至「若熊羆之登於山」
記敘鈷鉧潭西小丘上石頭之奇狀。
()自「丘之小不能一畝」至「或未能至焉」
記敘與友同遊之樂。
()自「噫」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藉小丘被棄是州)抒寫自己懷才不遇,遭受貶謫的感歎。
主旨:抒寫自己懷才不遇,遭受貶謫的感歎。(篇外)
文體:記敘文。

9-10:小石城山記
作者:柳宗元
大意:
()自「自西山道口徑北」至「類智者所施設也」
記敘小石城山景(奇,類智者所施設也)。
()自「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至「余未信之」
抒寫美景「千百年不得一售」的歎惜之情。
主旨:(藉小石城山奇景不在中州,疑造物者之無)抒寫自己懷才不遇,遭受貶謫的感歎。(篇外)
文體:記敘文。

9-11: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作者:柳宗元
大意:
()自「得楊八書」至「乃吾所以猶賀者也」
記敘得楊八書,知足下遇火災。
()自「足下勤奉養」至「吾是以始而駭也」
說明「吾始而駭」的理由(在擔心足下「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給」)。
()自「凡人之言皆曰」至「是故中而疑也」
說明「吾中而疑」的理由(在如此則足下「或將大有為」,但「斯道遼闊誕漫」)。
()自「以足下讀古人書」至「則嗤嗤者以為得重賂」
說明足下多能,但無法取顯貴的理由(在「足下家有積貨」)。
()自「僕自貞元十五年」至「常與孟幾道言而痛之」
記敘僕亦私一身而負公道,不敢發明足下之鬱塞。
()自「乃今幸為天火之所滌蕩」至「是以終乃大喜也」
說明「吾終乃大喜」的理由(在「天火滌蕩凡眾之疑慮」)。
()自「古者列國有災」至「故將弔更以賀也」
說明「吾「將弔更以賀」的理由(在足下之災「異乎古」)。
()自「顏、曾之養」至「又何闕焉」
(舉顏、曾養親有樂)說明足下不闕。
主旨:(藉進士王參元失火事)說明「公道之難明,而世之多嫌也」。(篇腹()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書信);內容為論說文。

9-12:待漏院記
作者:王禹偁
大意:
()自「天道不言」至「況宰相乎」
說明古之善相者不獨有張教之德,亦皆務於勤耳。
()自「朝廷自國初因舊制」至「相君其有思乎」
記敘朝廷因此設宰相之待漏院以供其思。
()自「其或兆民未安」至「非幸也,宜也」
說明若由於宰相之憂思,致皇風清夷,則其宜食萬錢。
()自「其或私仇未復」至「非不幸也,亦宜也」
說明若由於宰相之私心致政柄隳危,則其宜死下獄。
()自「是知一國之政」至「亦無所取焉」
說明備員全身之相亦無所取。
()自「棘寺小吏王禹偁為文」至「用規於執政者」
說明寫作本文之用意(在志院壁、規執政)。
主旨:說明宰相知國政懸萬命,當慎於思之以蒼生之富庶。(篇末()
文體:形式為記敘文;內容為論說文。

9-13:黃岡竹樓記
作者:王禹偁
大意:
()自「黃岡之地多竹」至「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記敘黃岡多竹,可代陶瓦。
()自「子城西北隅」至「皆竹樓之所助也」
描寫竹樓視(山水)、聽(急雨、密雪、彈琴、吟詩、下棋、投壺)之美。
()自「公退之暇」至「亦謫居之勝概也」
描寫謫居勝概(包括:賞景、飲茶、品酒、迎月、送日)。
()自「彼齊雲、落星」至「吾所不取」
藉名樓(齊雲、落星、井幹、麗譙)反襯,說明竹樓具詩人風韻。
()自「吾聞竹工云」至「庶斯樓之不朽也」
記敘四年之間奔走不暇(隱然有「人不如竹」之慨)。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記」句
記敘作記日期。
主旨:抒寫(貶)移遷(謫)不懼、隨遇而安的心情。(篇末())(雖然如此,不平之氣難免)
文體:記敘文。

9-15:嚴先生祠堂記
作者:范仲淹
大意:
()自「先生,漢光武之故人也」至「惟光武以禮下之」
記敘先生與光武相尚以道(,故先生以節高光武;光武以禮下先生)。
()自「在〈蠱〉之上九」至「是大有功於名教也」
(引《易經》言,)說明光武之「大」與先生之「高」相得益彰。
()自「仲淹來守是邦」至「山高水長」
記敘作記的緣由(並歌以頌之)。
主旨:說明光武之「大」與先生之「高」相得益彰。(篇腹()
文體:記敘文。

9-16:岳陽樓記
作者:范仲淹
大意:
()自「慶曆四年春」至「屬予作文以記之」
記敘作記的緣由。
()自「予觀夫巴陵勝狀」至「得無異乎」
記敘巴陵、洞庭一帶勝景。
()自「予觀夫巴陵勝狀」至「得無異乎」
抒寫感物而悲的情懷。
()自「至若春和景明」至「其喜洋洋者矣」
抒寫感物而喜的情懷。
()自「嗟夫」至「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說明吾人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主旨:說明吾人當學古仁人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襟抱。(篇末()
文體:形式為記敘文;內容為論說文。

9-17:諫院題名記
作者:司馬光
大意:
()自「古者諫無官」至「始置官」
說明諫官產生的緣由。
()自「夫以天下之政」至「其間相去何遠哉」
說明諫官之任重。
()自「天禧初」至「可不懼哉」
說明諫官題名的深遠意義。
主旨:說明諫官應專利國家,不為身謀。(篇腹()
文體:形式為記敘文;內容為論說文。

9-18:義田記
作者:錢公輔
大意:
()自「范文正公」至「咸施之」
記敘范公平生好施與。
()自「方貴顯時」至「此其大較也」
說明義田養濟之大較。
()自「初公之未貴顯也」至「遺其子而已」
記敘公雖貴顯而施貧活族,卻貧終其身。
()自「昔晏平仲敝車羸馬」至「其規模遠舉又疑過之」
說明范公之義賢於平仲。
()自「嗚呼」至「因以遺於世云」
說明作記緣由(在高范公之義)。
主旨:描寫范公以祿賜設置義田之高義。(篇末()
文體:記敘文。

9-20:朋黨論
作者:歐陽脩
大意:
()自「臣聞朋黨之說」至「此自然之裡也」
說明君子之朋同道,小人之朋同利。
()自「然臣謂小人無朋」至「則天下治矣」
說明君子之朋黨真,小人之朋黨偽。
()自「堯之時」至「而唐遂亡矣」
(舉例)說明用君子之朋則天下治,用小人之朋則國亡。
()自「夫前世之主」至「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舉舜、周武例)說明能辨君子小人者,聖君也。
()自「嗟乎」至「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願人君以此(古聖君用君子之朋黨)為鑒。
主旨:說明聖君為求天下治,宜辨君子之朋而用之。(篇末()
文體:論說文。

9-21:縱囚論
作者:歐陽脩
大意:
()自「信義行於君子」至「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
說明刑與義乃君子小人之分野。
()自「方唐太宗之六年」至「此豈近於人情哉」
說明縱囚使歸為不盡人情之舉。
()自「或曰」至「此又不通之論也」
說明縱囚使歸而存信義乃不通之論。
()自「然則,何為而可」至「不逆情以干譽」
說明死囚縱歸則不死,不可為常法也。
主旨:說明縱囚使歸乃上下交相賊者,不足為常法。(篇末()
文體:論說文。
卷九 唐宋文(共22篇選17


by 甲多先生 @2018.11.03 臺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