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
第一課:哲學家皇帝
作者:陳之藩
大意:
(一)說明在美國工作的緊張程度有如當兵。
(二)說明只有置身其中,才知道在美國工作的緊張。
(三)抒寫作者下工後,面對「靜湖」所生的遐想。
(四)說明每個人都在拚命工作,是這個國家富強的原因。
(五)說明工作式的教育,教出來的孩子像「哲學家皇帝」。
(六)說明美國的孩子,全在無形中接受這種訓練。
(七)(舉例)說明作卑微的工作,足以樹高傲的自尊。
(八)說明美國青年崇尚勤苦自立的創業者。(如富蘭克林)
(九)(引「朗法羅」詩)說明美國青年奮鬥的人生觀。
(十)說明作者對美國青年的欽佩。
(十一)說明美國青年缺少了人文素養。
(十二)說明美國忽略青年人文訓練的情況嚴重。
(十三)(引愛因斯坦的話)說明不知人事,足以窒死文化。
(十四)說明民主需要全民都有「哲學家皇帝」加「人文」的訓練。
(十五)描寫在湖山晚景下,作者澄明寧靜的心境。
主旨:說明美國對青年的教育,還需增加人文素養方面的訓練。(篇末(十四))
文體:論說文。
第二課:師說8-1
作者:韓 愈
大意:
(一)說明為什麼古之學者必有師(師的重要)。
(二)說明從師的原則(是:師道)。
(三)說明今之眾人因恥學於師,故愚者愈愚。
(四)說明眾人只知為子擇句讀之師,而不知為己從師解惑為不明。
(五)(舉「巫醫樂師百工不恥相師」事)說明士大夫反不如巫醫等人之智。
(六)說明聖人無常師的道理。
(七)說明寫作本文的動機(在嘉許李蟠能行古道)。
主旨:說明從師問學的道理。(篇首(一)(二))
文體:
(一)形式:應用文(序:贈序)。
(二)內容:論說文。
第三課:左忠毅公軼事
作者:方 苞
大意:
(一)記敘左公識拔史公,並以「他日繼吾志事」相期許。(左公之忠)
(二)記敘史公冒死探獄,卻遭左公怒斥驅趨而出。(左公之毅)
(三)記敘史公忠勤國事,不愧乃師。(史公之忠)
(四)記敘史公不忘師恩。(史公之義)
(五)記敘本文所敘由來。
主旨:(藉左公與史公的師門情誼)描寫左公的忠毅精神。(篇外)
文體:記敘文。
第四課:一對金手鐲
作者:琦 君
大意:
(一)記敘我(作者)心中一直有一對金手鐲。
(二)記敘這一對金手鐲,分別套在我與乳娘的女兒阿月手上。
(三)記敘大伯老以為長相不佳的我,是被阿月錯換了的。
(四)記敘七歲時與阿月的一次會面。(彼此又共有了另一對金手鐲)
(五)記敘十八歲時再見的阿月,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
(六)記敘當晚與阿月的對話。(互訴彼此不同的兩個世界)
(七)記敘阿月餵奶的成熟模樣。(反襯出我的稚嫩)
(八)記敘我與阿月的心,如燈草芯般,緊緊的靠在一起。
(九)記敘我對阿月的許諾。
(十)記敘金手鐲成了扣住我與阿月的一件紀念物。
(十一)記敘金手鐲在戰亂中,被我化作金錢救了急。
(十二)(藉金手鐲)抒寫對阿月、母親和奶娘的懷念。
(十三)記敘我心中總有一對金手鐲在。(呼應首段)
主旨:(藉金手鐲)抒寫對阿月、母親和奶娘的懷念。(篇末(十二))
文體:抒情文。(藉物抒情)
第五課:廉恥
作者:顧炎武
大意:
(一)(引「新五代史‧馮道傳論」)說明四維的重要。
(二)說明恥尤為重要。(為四維之首)
(三)說明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四維不張。(暗指己為獨醒之人)
(四)(舉「齊士夫教子」事)說明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主旨:說明廉恥與國運興衰的關係。(篇腹(二))
文體:論說文。
第六課:檀弓選
出處:禮 記
一、
大意:
記敘子夏子張除喪之後(彈琴)表現不同。
主旨:說明禮宜有節(過猶不及皆不為禮)。(篇外)
文體:記敘文。
二、
大意:
記敘子高遺言(擇不食之地而葬)。
主旨:說明人當生有益於人(至少死不害於人)。(篇腹)
文體:記敘文。
三、
大意:
記敘魯童汪踦為國犧牲,魯人欲以成人之禮葬之。
主旨:說明能執干戈以衛社稷者,即為成人。(篇末)
文體:記敘文。
四、3-22
大意:
記敘晉獻文子善禱,張老善頌的故事。
主旨:說明知福惜福者得享福。(篇外)
文體:記敘文。
第七課:學問之趣味
作者:梁啟超
大意:
(一)(提出主張)說明趣味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
(二)說明趣味的本質,能以趣味始,以趣味終。
(三)說明趣味要自己領略,旁人無法相告。
(四)(五)(六)(七)(八)說明要嘗學問的趣味,應從無所為、不息、深入的研究、找朋友等四條路上去走。
(九)說明學問的趣味不假外求、不會蝕本、不出毛病,但仍得各人親自體會才得。
主旨:說明從事學問的生活,才是最有趣味的生活。(篇首(一)(二))
文體:
(一)形式:應用文(演講稿)。
(二)內容:論說文。
第八課:司馬季主論卜12-3
作者:劉 基
大意:
(一)記敘東陵侯過司馬季主而卜。
(二)記敘東陵侯疑無往不復之理,請司馬教之。
(三)記敘東陵侯再請教之。
(四)記敘司馬季主答東陵侯(以天道親德,人靈於物,自聽可矣,不用卜)。
主旨:說明凡事皆有其屈伸起伏之定理,不可強求。(篇首(一)(二))
文體:論說文。
第九課:始得西山宴遊記
作者:柳宗元
大意:
(一)記敘余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二)記敘余始得西山之因。
(三)描寫西山之怪特。
(四)抒寫宴遊西山之樂。
(五)記敘始遊之年。
主旨:(藉西山之怪特)抒寫一種偉大的人格。(篇外)
文體:記敘文。
第十課:看不見,可是你依舊存在
--為陳懷生中校的銅像揭幕而寫
作者:蔣經國
大意:
(一)說明懷生是我的好朋友(所以,雖然他確已犧牲,但是卻仍活在我心)。
(二)(引「荒漠甘泉」語)說明我對他雖死猶生的體認。
(三)記敘與懷生兩次見面的深刻印象。
(四)記敘懷生懂得往大處想,往遠處看。
(五)說明懷生平凡中的了不起之處。
(六)說明懷生有堅強的毅力和決心。
(七)說明懷生(就像故事中的母鳥)以犧牲換來國家民族永恆的生命。
(八)說明懷生的犧牲,應受同胞的景仰與尊崇。
主旨:說明懷生以犧牲換來國家民族永恆的生命,應受同胞的景仰與尊崇。(篇末(八))
文體:抒情文。
第十一課:桃花源記7-4
作者:陶 潛
大意:
(一)記敘漁人無意間尋得桃花源入口。
(二)描寫桃花源裏的人事景物。
(三)記敘漁人再尋桃花源,終不可得。
主旨:抒寫追求自由安樂社會的困難。(篇外)
文體:
(一)形式:應用文(序:詩序)。
(二)內容:記敘文。
第十二課:談靜
作者:張秀亞
大意:
(一)記敘談靜的緣起。
(二)(三)引徐志摩「山中」詩兩句,抒寫恬靜之感。
(四)說明靜定比活動重要。
(五)說明靜的意義。
(六)說明靜是節響的前奏。
(七)說明靜才可蓄集生命力。
(八)說明靜使你有暇自悟。
(九)(以羅盤為喻)說明惟有幽獨寧靜,始能完成偉大卓越。
(十)(舉貝多芬為例)說明輝煌的人格與成就來自靜(寂寞)。
(十一)(再舉貝多芬為例)說明他在寧靜中儲積力量,完成壯麗的交響曲。
(十二)(舉羅曼羅蘭的話)說明貝多芬找到了調和他悲慘的寧靜。
(十三)說明寧靜使貝多芬繼續發揮他的創作力。
(十四)(十五)記敘彌爾頓失明的痛苦。
(十六)說明貝多芬耳聾、彌爾頓眼瞎,正是造物故意的安排(為了使他們心靈更能嘗味寧靜的甘美)。
(十七)說明耳聾、眼瞎對他們的創作毫未妨礙。
(十八)說明心有旁騖必將一事無成。
(十九)說明心中平和寧靜最幸福。
(二十)說明惟有寧靜,才能保持理智,看清真理。
(二十一)抒寫恬靜之美。
(二十二)(舉陶詩)說明內心的寧靜更重要。
主旨:說明惟有寧靜,才能保持理智,看清真理。(篇末(二十))
文體:(說理)散文;(軟性的)論說文。
第十三課:項脊軒志
作者:歸有光
大意:
(一)記敘修葺後的項脊軒幽雅可愛。
(二)(藉軒中遺事)抒寫對母親與祖母的懷念。
(三)記敘余(作者)居時,軒凡四遭火,得不焚,似有神護。
(四)(藉蜀清、諸葛故事)說明余(作者)雖處敗屋,但胸懷遠大。
(五)(再藉軒中遺事)抒寫夫妻深情。
(六)(藉庭樹)抒寫對亡妻的思念。
主旨:(藉項脊軒中往事)抒寫對親人的懷念。(篇腹(二)(五))
文體:
(一)形式:記敘文。
(二)內容:抒情文。
第十四課:明湖居聽書
作者:劉 鶚
大意:
(一)記敘彈三弦者的形貌與琴藝。(貌醜藝美)
(二)記敘黑妞的說書技巧。(以為觀止)
(三)記敘觀眾誤以黑妞為白妞的經過。
(四)記敘白妞出場時,吸引觀眾心神的魔力。
(五)記敘白妞說書技巧的精妙。
(六)記敘觀眾對白妞的讚歎。
(七)記敘黑驢段的內容與技巧。(亦極精妙;但與前段相比,卻未免遜色)
主旨:描寫王小玉精妙的說書技巧,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篇腹(五))
文體:記敘文。
第十五課:飲馬長城窟行
作者:佚 名
大意:
(一)抒寫對遠在他鄉良人的思念。(12句)
(二)抒寫因良人未告歸期的失望。(8句)
主旨:抒寫對遠在他鄉良人的思念。(篇首(一))
文體:
(一)形式:樂府詩(古辭)。
(二)內容:抒情文(詩)。
第二冊
第一課:黃花岡烈士事略序
作者:孫 文
大意:
(一)說明辛亥三二九之役,是革命死事中最慘烈的。
(二)說明民國以來,變亂紛乘,不能為烈士立傳,可痛!
(三)說明為「黃花岡烈士事略」作序的目的(在勖勉國人繼志承烈)。
主旨:說明辛亥三二九之役對革命事業的影響,希望國人效法先烈的精神,共創理想的國家。(篇末(三))
文體:
(一)形式:應用文(序:書序;他序)。
(二)內容:記敘文。
第二課:岳陽樓記-16
作者:范仲淹
大意:
(一)記敘作記的緣由。
(二)記敘巴陵、洞庭一帶勝景。
(三)抒寫感物而悲的情懷。
(四)抒寫感物而喜的情懷。
(五)說明吾人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主旨:說明吾人當學古仁人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襟抱。(篇末(五))
文體:
(一)形式:記敘文。
(二)內容:論說文。
第三課:我們對於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
作者:朱光潛
大意:
(一)說明不同的看法,所看出來的現象也不同。
(二)(以古松為例)說明人的知覺都帶有幾分主觀的色彩。
(三)(續以古松為例)說明不同心習的人,對於同樣的物事,卻有不同的「知覺」。
(四)說明物事的形相,隨觀者的性格和情趣而變化。
(五)說明有審美的眼睛才能見到美。
(六)提問「三種態度」的分別。
(七)說明實用的態度,便是木商看古松的態度。
(八)說明科學的態度,便是植物學家看古松的態度。
(九)說明美感的態度,便是畫家看古松的態度。
(十)說明真善美(是上述三種態度的最高目的)都含有若干主觀的成分。
(十一)說明美感的經驗,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一面。
(十二)說明只有藝術作品才真正是不朽的。
主旨:說明人生中最有價值的是(出自美感經驗所產生的)藝術作品。(篇末(十一)(十二))
文體:論說文。
第四課:墨池記
作者:曾 鞏
大意:
(一)記敘墨池的成因及位置。(為根據前人說者,作者並未予確定)
(二)說明欲深造道德者,學不可以少。
(三)記敘作者應州學教授之請作記。
(四)說明州學教授的用心(在勉勵後學以前賢的努力作榜樣,終身努力向學)。
(五)記敘作記時間。(記的形式成分)
主旨:說明一能之善,皆須精力自致,非天成也。(篇腹(二))
文體:
(一)形式:記敘文。
(二)內容:論說文。
第五課:漸
作者:豐子愷
大意:
(一)說明「漸」是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要素。
(二)說明人之能堪受境遇變衰,也全靠「漸」。
(三)說明「漸」是大自然的神祕法則。
(四)說明「漸」是造物主騙人(使人誤認事物是恆久不變)的詭計。
(五)(舉時鐘為例)說明人受「漸」的欺騙而不自知。
(六)說明一般人對時間的悟性,往往迷於局部而不能顧及全體。
(七)說明只有「大人格」、「大人生」能不為「漸」所迷。
主旨:說明只有像哲人(佛家)、詩人這類具有「大人格」、「大人生」的人,才能不為「漸」所迷,不為造物所欺。(篇末(七))
文體:論說文。
第六課:長干行
作者:李 白
大意:
(一)記敘兒時兩小無嫌猜。(句)
(二)記敘初嫁羞顏未嘗開。(句)
(三)記敘婚後願與夫同塵灰。(句)
(四)抒寫對君遠行的關切。(句)
(五)抒寫別後的傷、愁。(8句)
(六)抒寫對君返家的期盼。(句)
主旨:抒寫對君遠行的懷念。(篇外)
文體:
(一)形式:樂府詩(題)。
(二)內容:抒情文(詩)。
第七課:口技
作者:蒲松齡
大意:
(一)記敘女子醫病請神為方。
(二)記敘女子夜晚閉室請神。
(三)描寫斗室中多人(諸神)來訪的喧譁嘈雜。
(四)描寫女子在斗室中問病的情形。
(五)描寫眾人(諸神)作別的情形。
(六)記敘眾人訝以為真神。(其實不過是一場口技表演罷了)
主旨:描寫女子(為求售其醫所做的)神奇的口技表演。(篇末(六))
文體:記敘文。
第八課:教戰守策
作者:蘇 軾
大意:
(一)說明生民之患,在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
(二)說明先王致民田獵習兵以應變。
(三)說明後世去兵而致亂。
(四)(舉例)說明能逸能勞者,始能涉險而不傷。
(五)說明不言兵即養之太過,終如婦人孺子之驕惰脆弱。
(六)說明當今國家遲速必戰之勢。
(七)說明教戰正所以安民之理。
(八)說明平民習兵,尚可去屯兵驕豪之氣,一舉二得。
主旨:說明國家於承平時,即應教民戰守之方,以防不測。(篇末(八))
文體:
(一)形式:應用文(策)。
(二)內容:論說文。
第九課:劉老老
作者:曹 霑
大意:
(一)記敘劉老老因李紈,得見大觀樓所收家具用品收藏之富。
(二)記敘王熙鳳戲扮劉老老,以取悅老太太。
(三)記敘劉老老自敘,進了大觀園,好比人在圖畫中。
(四)記敘劉老老滑倒及進黛玉繡房的經過。
(五)記敘劉老老發表參觀屋內擺設的感想。
(六)記敘劉老老受邀與賈母一起進餐。
(七)記敘劉老老飯中受戲弄,及眾人笑樂的情形。
主旨:描寫劉老老遊大觀園發生的趣事。(篇外)
文體:記敘文。
第十課:與元微之書
作者:白居易
大意:
(一)(當時)書信開頭的形式。
(二)抒寫久別的思情。
(三)(四)(五)抒寫因得微之深情之書的感念。
(六)記敘在江州的第一泰事。(家人團聚,免於牽掛)
(七)記敘在江州的第二泰事。(身衣口食,且免求人)
(八)記敘在江州的第三泰事。(環境優雅,景物美好)
(九)說明先奉報三泰的緣由(在免足下憂望)。
(十)(十一)(十二)記敘作書時的情景與心境。
(十三)署名。(書信結尾的形式)
主旨:抒寫思念遠方友人之情(並以自述三泰,告慰友人)。(篇首(二)(三)(四)(五))
文體:
(一)形式:應用文(書信)。
(二)內容:抒情文。
第十一課:道德的勇氣
作者:羅家倫
大意:
(一)說明要建立新人生觀,第一必須養成道德的勇氣。
(二)(從反面)說明什麼不是道德的勇氣。
(三)說明道德勇氣的養成,必定要有(敦厚的天性和雄健的體魄)兩個先決的條件。
(四)說明修養(道德勇氣)的意義(就是把原來的質素加以有意識的鍛鍊)。
(五)說明知識的陶鎔是修養道德勇氣的具體辦法之一。
(六)說明生活的素養是修養道德勇氣的具體辦法之二。
(七)說明意志的鍛鍊是修養道德勇氣的具體辦法之三。
(八)說明臨危的訓練是修養道德勇氣的具體辦法之四。
(九)說明文天祥的一生,正是修養成功的「道德勇氣」的充分表現。
(十)說明真有準備殉國成仁的精神,定能完成建國開基的事業。
(十一)引文天祥「正氣歌」兩句。
主旨:說明要建立新人生觀,第一必須養成道德的勇氣。(篇首(一))
文體:論說文。
第十二課:世說新語選
作者:劉義慶
一、
大意:
記敘庾公不賣的盧。
主旨:說明仁者寧可不安己,而不移於他人。(篇末)
文體:記敘文。
二、
大意:
記敘謝太傅與兒女論文。
主旨:描寫謝道韞的詩才高妙。(篇末)
文體:記敘文。
三、
大意:
記敘謝公評王黃門兄弟三人。
主旨:描寫王子敬以寡辭勝二兄。(篇末)
文體:記敘文。
四、
大意:
記敘京房與漢元帝論周何以亡之因。
主旨:說明君任不忠不賢之臣則國亡。(篇末)
文體:記敘文。
五、
大意:
記敘魏武與楊修解讀曹娥碑。
主旨:說明(就「解讀曹娥碑」事看)曹操不及楊修。(篇末)
文體:記敘文。
第十三課:翡冷翠山居閒話
作者:徐志摩
大意:
(一)描寫山中的風景美秀,氣溫適宜。
(二)抒寫作客山中的妙處(在於恣意舒適)。
(三)抒寫獨身出遊的自由自在。
(四)抒寫一個人漫遊時的快樂。
(五)說明旅遊大自然,便是閱讀一部最偉大的書。
主旨:抒寫山居的快意與舒適。(篇外)
文體:抒情文。
第十四課:出師表-15
作者:諸葛亮
大意:
(一)說明在危急存亡之秋,宜廣納諍言,勿塞忠諫之路。
(二)說明治國宜獎懲公開,不可偏私。
(三)說明宜「親賢臣,遠小人」,以興復漢室。
(四)說明出師討賊的用意。(並勉後主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主旨:說明興復漢室之道在「親賢臣,遠小人」。(篇腹(三))
文體:
(一)形式:應用文(表)。
(二)內容:論說文。
第十五課:古體詩選
一、飲酒之五
作者:陶 潛
大意:
(一)說明心境足以改變人境。(句)
(二)描寫意(主觀的悠閒心境)與景(客觀的自然環境)的冥會妙合(悠然)。(4句)
(三)抒寫其(作者)安貧樂道之意。(2句)
主旨:抒寫作者安貧樂道、悠然自得的心境。(篇末(三))
文體:
(一)形式:(五言)古詩。
(二)內容:抒情文(詩)。
二、贈衛八處士
作者:杜 甫
大意:
(一)記敘與老友久別重逢,燈下夜話。(句)
(二)抒寫故舊凋零的激動心情。(句)
(三)記敘時光飛逝,老友早已結婚育子。(句)
(四)記敘老友及家人熱切的招待。(句)
(五)抒寫老友的故意深長。(句)
(六)抒寫聚散匆匆的感慨。(2句)
主旨:抒寫人生多乖、世事茫茫的感慨。(篇末(六))
文體:
(一)形式:(五言)古詩。
(二)內容:抒情文(詩)。
第三冊
第一課:黃州快哉亭記-15
作者:蘇 轍
大意:
(一)記敘快哉亭面江而建。
(二)記敘快哉亭上之所見。
(三)說明人遇不遇與風無干。
(四)說明心中坦然不以物傷性者,將無所不快。
主旨:說明士心中坦然,將無往而不快。(篇末(四))
文體:
(一)形式:記敘文。
(二)內容:論說文。
第二課:秦士錄
作者:宋 濂
大意:
(一)記敘鄧弼以力雄人。
(二)記敘鄧弼亦熟經史。
(三)記敘鄧弼勇壯過人。
(四)記敘鄧弼報國無路,遂為道士。
(五)(藉史官言)抒寫鄧弼不得用世的歎惜(不是「息」)。
主旨:抒寫有能為者不得用世的悲哀。(篇末(五))
文體:記敘文。
第三課:失樓臺
作者:王鼎鈞
大意:
(一)記敘外祖母家的堡樓,如同外祖父般的威武堅強。
(二)記敘堡樓是防衛家園的地方。
(三)記敘外祖父靠著堡樓保住家園。
(四)記敘舅舅的出生促使土匪撤退。
(五)記敘堡樓成了鴿子的繁殖場。
(六)記敘堡樓逐漸風化裂壞。
(七)記敘堡樓也成了我們的遊樂場(我喜歡這座高樓的原因,就是整座大樓好像一個既神秘又豐富的玩具箱)。
(八)記敘堡樓給我們最大的歡樂,是滿足我們破壞的慾望。
(九)記敘里長出面要求拆掉堡樓(,原因之一是它隨時可以倒塌)。
(十)(十一)記敘外祖母不答應。
(十二)記敘里長再度要求拆掉堡樓(,原因之二是它可能成為敵人砲擊的目標)。
(十三)記敘外祖母仍然不答應。
(十四)(十五)記敘堡樓引來日本偵察機,嚇著了外祖母和里長。
(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記敘舅舅與外祖母幾夜商議(拆樓與離家)。
(二十一)記敘堡樓終於被拆。
(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記敘外祖母給舅舅的教訓(重新蓋一座樓)。
(二十六)抒寫外祖母對舅舅遠離的不捨。
(二十七)抒寫重見樓台的渴望。
主旨:抒寫重建家園的渴望。(篇外)
文體:記敘文。
第四課:指喻
作者:方孝孺
大意:
(一)記敘鄭君病指,因未及時求醫,險遭大患。(先以事譬)
(二)說明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是君子之所深畏也。
(三)說明天下之病雖未發,仍應特加注意。
(四)說明有位者宜以拇病為戒。
主旨:說明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是君子之所深畏也。(篇腹(二))
文體:論說文。
第五課:燭之武退秦師1-
出處:左 傳
大意:
(一)記敘秦晉圍鄭。
(二)記敘鄭伯使燭之武說秦。
(三)記敘燭之武(以亡鄭不利於秦)說秦。
(四)記敘秦與鄭盟。
(五)記敘晉文公不許子犯請擊。
主旨:說明以利害合者必以利害分。(篇外)
文體:記敘文。
第六課:段太尉逸事狀
作者:柳宗元
大意:
(一)記敘段秀實為涇州刺史時,義誡郭晞(毋縱士卒無賴)的逸事。
(二)補敘段秀實為營田官時,仁信愛民的逸事。
(三)記敘段秀實為司農,終不受朱泚貨幣。
(四)(總結上文)
(五)說明以(段太尉逸事)狀私於執事(史官)的原因(在於今之稱太尉大節者出入,恐尚逸墜)。
主旨:說明上「段太尉逸事狀」的原因(在於今之稱太尉大節者出入,恐尚逸墜,未集太史氏)。(篇末(五))
文體:
(一)形式:應用文(狀)。
(二)內容:記敘文。
第七課:陳情表7-1
作者:李 密
大意:
(一)前稱(應用文的形式成分)。
(二)記敘作者孤苦獨立,與祖母相依景況。
(三)描寫作者進赴辭退兩難的狼狽之狀。
(四)抒寫作者與祖母更相為命之情。
(五)抒寫作者希冀乞孝終養祖母之情。
(六)後署(應用文的形式成分)。
主旨:抒寫希冀乞孝終養祖母之情。(篇末(五))
文體:
(一)形式:應用文(表)。
(二)內容:抒情文。
第八課:范進中舉
作者:吳敬梓
大意:
(一)記敘范進丈人對他的教訓。
(二)記敘范進瞞著丈人參加鄉試。
(三)記敘報子來報范進中舉。
(四)記敘范進知自己中舉歡喜而瘋。
(五)記敘眾人商議如何治范進的瘋病。
(六)記敘為了救女婿胡屠戶作難。
(七)記敘胡屠戶終究打了范進一個嘴巴。
(八)記敘胡屠戶待范進前倨後恭的醜態。
主旨:描寫科舉時代,世人熱中功名、趨炎附勢的醜態。(篇外)
文體:記敘文。
第九課:國殤
作者:屈 原
大意:
(一)記敘戰況之慘。
(二)記敘死傷之烈。
(三)抒寫犧牲之壯。
(四)歌頌英靈之勇。
主旨:歌頌為國捐軀戰士之英勇壯烈。(篇末(四))
文體:抒情文。(韻文)
第十課:諫逐客書-15
作者:李 斯
大意:
(一)說明逐客為過。
(二)(舉繆公、孝公、惠王、昭王例)說明客有功於秦(暗示逐客為不智)。
(三)說明逐其民人而取其色樂珠玉,非王霸者之所為(以色樂珠玉之取襯客之去為不合理)。
(四)說明卻客而為他國所用,非秦之福(以逐客資敵業諸侯說明爭取人才的重要性)。
(五)說明逐客則國危。
主旨:說明逐客則國危,非秦之福也。(篇末(五))
文體:
(一)形式;應用文(書)。
(二)內容;論說文。
第十一課:察今
出處:呂氏春秋
大意:
(一)說明先王之法不可法。
(二)說明先王之法不可法的原因(在於言異典殊)。
(三)說明宜法先王之所以為法者。
(四)(舉「荊人襲宋」例)說明法先王之法的敗處。
(五)說明「世易時移,變法宜矣」的道理(在時勢異也)。
(六)(舉「刻舟求劍」例)說明變法的重要。(說明不知變通的可笑)
(七)(舉「引兒投江」例)說明變法的重要。(說明不知變通的可悲)
主旨:說明宜法先王之所以為法者。(篇腹(三))
文體:論說文。
第十二課:山谷記載
作者:楊 牧
大意:
(一)記敘山谷是作者童年熟悉的記憶。
(二)記敘回到山谷的過程。
(三)記敘山谷所在的小站。
(四)記敘到山谷初見的景物(你也難免覺得眼前一亮)。
(五)描寫山谷生活的環境(透出閒適恬靜的氣氛)。
(六)描寫山谷中人的生活(為懶散滿足︱︱以賣橘子的中年人為例)。
(七)描寫山谷生活的一幕(火雞與人的衝突)。
(八)描寫山谷生活的悠閒(不知道確實時間)。
(九)記敘漫步山谷即景。(一男、一女、一小孩)
(十)描寫作者對不期而遇者的關心。(也許是好奇)
(十一)描寫山谷水中的游魚。(並不稀奇)
(十二)記敘山谷河邊搭帳篷居住的阿眉族人。
(十三)描寫山谷中阿眉族人自然親切的生活。
(十四)抒寫我(作者)對這個山地鄉熟悉的感覺。
(十五)抒寫我(作者)對這個山地鄉的懷念心情。
(十六)記敘我(作者)停止記載山谷。
主旨:抒寫我(作者)對一個熟悉山谷的懷念。(篇末(十五))
文體:記敘文。
第十三課:晚遊六橋待月記
作者:袁宏道
大意:
(一)說明西湖之盛(為春日、月夜、朝煙、夕嵐)。
(二)描寫西湖春景。(梅、杏、桃花相次開發)
(三)描寫斷橋至蘇隄一帶人花爭豔。
(四)說明西湖月景別有一番趣味(先評杭人遊湖時間不對)。
主旨:抒寫待月西湖之趣(妙不可言,亦不可為俗士道)。(篇末(四))
文體:記敘文。
第十四課:新五代史伶官傳序-3
作者:歐陽修
大意:
(一)說明盛衰之理(乃天命加人事的總和)。
(二)記敘莊宗承父志用兵而成。
(舉莊宗承父志故事)說明憂勞可以興國(盛)之理。
(三)記敘天下已定,莊宗反因賊亂而倉皇東出。(說明逸豫可以亡身∣衰∣之理)。
(四)說明作傳之意(在說明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主旨:說明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之理。(篇末(四))
文體:
(一)形式;應用文(序:書序,自序)。
(二)內容;論說文。
第十五課:近體詩選(一)
一、八陣圖
作者:杜 甫
大意:
(一)(為諸葛)頌功顯名。(2句)
(二)(寫自己)弔古遺恨。(2句)
主旨:(代諸葛)抒寫千古的遺恨。(篇末(二))
文體:
(一)形式:絕句(五言)。
(二)內容:抒情文(詩)。
二、宿桐廬寄廣陵舊遊
作者:孟浩然
大意:
(一)記敘作者作客建德,夜宿孤舟。(起、頷)
(二)抒寫憶念舊遊之情。(頸、結)
主旨:抒寫(作者)憶念舊遊之情。(篇末(二))
文體:
(一)形式:律詩(五言)。
(二)內容:抒情文(詩)。
三、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作者:王 維
大意:
(一)記敘秋暮門外見聞。(起、頷、頸)
(二)抒寫老友來訪之樂。(結)
主旨:描寫初秋宜人山景。(篇首(一))
文體:
(一)形式:律詩(五言)。
(二)內容:記敘文(詩)。
第十六課:近體詩選(二)
一、山行
作者:杜 牧
大意:
(一)描寫秋日山行所見。(2句)
(二)說明「愛楓林晚」的原因。(2句)
主旨:描寫山秋景色之美。(篇末(二))
文體:
(一)形式:絕句(七言)。
(二)內容:記敘文(詩)。
二、黃鶴樓
作者:崔 顥
大意:
(一)記敘黃鶴一去不復返。(起、頷)
(二)抒寫訪古思鄉之愁思。(頸、結)
主旨:抒寫(作者)訪古思鄉之愁思。(篇末(二))
文體:
(一)形式:律詩(七言)。
(二)內容:抒情文(詩)。
三、登金陵鳳凰臺
作者:李 白
大意:
(一)記敘鳳凰臺上所見。(起)
(二)抒寫人事無常的感喟。(頷)
(三)記敘登臺遠望所見。(頸)
(四)抒寫憂國傷時的愁思。(結)
主旨:抒寫(作者)憂國傷時的愁思。(篇末(四))
文體:
(一)形式:律詩(七言)。
(二)內容:抒情文(詩)。
第四冊
第一課:臺灣通史序
作者:連 橫
大意:
(一)說明臺灣舊志誤謬,記載侷促。(緣由一)
(二)說明臺灣之開發,舊志亦不備載。(緣由二)
(三)說明史為民族之精神,人群之龜鑑。(緣由三)
(四)說明修臺之史固難,於今為之尚不甚難。(緣由四)
(五)說明臺灣通史之內容。(內容)
(六)說明修史目的在追懷先德,眷顧前途。(目的)
主旨:說明修撰臺灣通史的(緣由與)目的。(篇末(六))
文體:
(一)形式:應用文(序:書序;自序)。
(二)內容:論說文。
第二課:騾說
作者:劉大櫆
大意:
(一)「騎乘者皆賤騾而貴馬」句
說明騎乘者(在上位,指君)對騾、馬的評價(騾賤馬貴)。
(二)自「夫煦之以恩」至「然則馬賤而騾貴矣」
說明(以世人觀點而論,應是)馬賤而騾貴。
(三)自「雖然」至「人豈賤於騾哉」
說明人之所賤(在軼之不善,威之可以入善)。
(四)自「然則騾之剛愎自用」至「此騾之所以賤於馬歟」
說明騾賤馬貴的原因(在騾之剛愎自用,自以為不屈)。
主旨:(藉世人觀點)反襯「騾賤馬貴」之說的謬誤。(篇外)
文體:論說文。
第三課:留侯論-
作者:蘇 軾
大意:
(一)說明大勇者不驚不怒,而且能忍。
(二)說明圯上老人授書,有聖賢相與警戒之意。
(三)記敘圯上老人以倨傲鮮腆深折之以教其忍。
(四)(舉例)說明能忍則能不怒不驚。(呼應(一))
(五)說明高祖因子房之忍而勝。
(六)說明子房之所成乃在其志氣(,非狀貌也)。
主旨:說明「能忍」是(子房)成就大謀的條件。(篇末(五))
文體:論說文。
第四課:義田記-
作者:錢公輔
大意:
(一)記敘范公平生好施與。
(二)說明義田養濟之大較。
(三)記敘公雖貴顯而施貧活族,卻貧終其身。
(四)說明范公之義賢於平仲。
(五)說明作記緣由(在高范公之義)。
主旨:描寫范公以祿賜設置義田之高義。(篇末(五))
文體:記敘文。
第五課:散戲
作者:洪醒夫
大意:
(一)記敘戲散了。
(二)記敘秀潔退妝休息。
(三)記敘秀潔看到秦香蓮「預謀」賴戲,不由得大怒。
(四)記敘秦香蓮跟秀潔打招呼。
(五)記敘秀潔抱怨戲演得不好。
(六)記敘阿旺嫂(秦香蓮)認為「沒有觀眾」是「大家沒有精神」的原因。
(七)記敘秀潔認為「不管有沒有觀眾,戲都應該好好演」。
(八)記敘阿旺嫂因聽到秀潔(怪罪)的話而楞住了。
(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記敘阿旺嫂與秀潔之間(有關「賴戲」)的一段對話。
(十八)記敘戲團中人(因秀潔與阿旺嫂的爭吵而)紛紛陳述「自己對歌仔戲的正確忠實的態度」。
(十九)記敘秀潔因為看到金發伯(,想起學戲之初的情景,)內心悸動而禁(噤)聲。
(二十)記敘秀潔暗自決定不再演歌仔戲了。
(二十一)記敘秀潔對往後生活的安排。
(二十二)(二十三)記敘秀潔決定跟金發伯說。(辭職)
(二十四)記敘金發伯提議再演一場最精彩(采)的戲後便解散。
(二十五)記敘金發伯對秀潔的勉勵。
(二十六)記敘秀潔內心的激動。
(二十七)(二十八)記敘金發伯有意的幽默。
(二十九)(三十)記敘秀潔以一段戲詞,結束了尷尬的氣氛。
(三十一)記敘秀潔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而淚眼模糊了。
主旨:(藉秀潔之口)說明「不管有沒有觀眾,戲都應該好好演」。(篇腹(七))(意思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做什麼,像什麼」、「盡忠職守,堅守崗位」等同。)
文體:記敘文。
第六課:六國論
作者:蘇 洵
大意:
(一)說明六國破滅,弊在賂秦。
(二)說明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終必顛覆。
(三)說明各愛其地、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將使勝負改觀。
(四)暗指北宋不應輸銀入敵。
主旨:說明北宋當政者以輸銀納貢予敵之不智。(篇末(四))
文體:論說文。
第七課:琵琶行并序
作者:白居易
大意:
(一)說明寫作本詩的緣起。
(二)記敘江頭送客,夜聞琵琶。
(三)描寫彈奏琵琶的情狀。
(四)記敘商婦身世。
(五)抒寫比況商婦的悲情。
(六)抒寫重聞琵琶,感泣哀傷。
主旨:抒寫貶謫江州的哀情。(篇外)
文體:
序:
(一)形式:應用文(序:書(詩)序;自序)。
(二)內容:記敘文。
本文:
(一)形式:樂府(詩題)。
(二)內容:抒情詩((七言)古詩)。
第八課:縱囚論-
作者:歐陽修
大意:
(一)說明刑與義乃君子小人之分野。
(二)說明縱囚使歸為不盡人情之舉。
(三)說明縱囚使歸而存信義乃不通之論。
(四)說明死囚縱歸則不死,不可為常法也。
主旨:說明縱囚使歸乃上下交相賊者,不足為常法。(篇末(四))
文體:論說文。
第九課:馮諼客孟嘗君-
出處:戰國策
大意:
(一)記敘馮諼無能無好,卻一再要求提升待遇。
(二)記敘馮諼自薦收責於薛。
(三)記敘馮諼矯命燒券為孟嘗君市義(年乃見)。
(四)記敘馮諼為孟嘗君挾外力(魏)復為齊相。
(五)記敘馮諼請孟嘗君立宗廟於薛。
(六)記敘孟嘗君一生功業全得馮諼之助。
主旨:說明能為未顯者唯能容者能用之。(篇外)
文體:記敘文。
第十課:蒼蠅與我
作者:林文月
大意:
(一)記敘晚餐時作者(首度)發現一隻蒼蠅。
(二)記敘晚餐後,蒼蠅不知去向。
(三)記敘自己(作者)晚餐後的活動(是看書寫作)。
(四)(五)記敘家人都出門後,屋裏只剩作者一人。
(六)(七)(八)(九)記敘(作者)自己一人享受孤獨的夜晚。
(十)(十一)記敘作者再度發現那一隻蒼蠅。
(十二)記敘作者打算打死蒼蠅。
(十三)(十四)記敘作者因蒼蠅一動不動而生憐憫之心。
(十五)記敘作者好奇觀察蒼蠅。
(十六)(十七)記敘蒼蠅與我(作者)面面相覷。
(十八)(十九)(二十)記敘作者因蒼蠅的動作,聯想起一首有趣的小詩。
(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記敘屋內只有蒼蠅與我(作者)。
(二十五)記敘電話使作者忘了蒼蠅。
(二十六)記敘作者因為發現蒼蠅的死,而生起孤寂之感。
主旨:描寫(化解)我與蒼蠅之間(衝突)的寂靜。(篇腹(十三)(十四))
文體:記敘文。
第十一課:祭十二郎文8-
作者:韓 愈
大意:
(一)記敘致祭時地(祭文的形式成分)。
(二)抒寫幼時雖零丁孤苦,但未嘗一日相離的深情。
(三)抒寫長大之後為衣食奔忙,致聚少離多、終致永別的憾恨。
(四)抒寫少沒長存、彊夭病全的悲哀。
(五)抒寫不明其死因及死期的感歎。
(六)記敘十二郎後事的安排情形。
(七)抒寫對其病不知時,死不知日的哀痛。
主旨:抒寫對十二郎英年早夭的痛惜與哀思。(篇外)
文體:
(一)形式:應用文(祭文)。
(二)內容:抒情文。
第十二課:遊褒禪山記-
作者:王安石
大意:
(一)記敘褒禪山(及華山洞)得名的由來。
(二)抒寫「不得極夫遊之樂」之悔。
(三)抒寫遊山所得(說明為學與做事均如遊山一般,須有志、有力、有物,始能至而無悔)。
(四)(藉仆碑)說明學者宜深思而慎取。
(五)補敘同遊四人姓名。
主旨:說明學者宜深思而慎取。(篇末(四))
文體:記敘文。
第十三課:用奇謀孔明借箭
作者:羅貫中
大意:
(一)記敘曹操中周瑜計,殺蔡、張二人。
(二)記敘周瑜請魯肅試孔明知其計否。
(三)記敘孔明知周瑜之計。
(四)記敘周瑜妒忌孔明,決定殺之。
(五)記敘周瑜令孔明造箭十萬。
(六)記敘周瑜欲拖延孔明造箭之事。
(七)記敘孔明向魯肅借船二十。
(八)記敘魯肅回報周瑜,說孔明不用材料。
(九)記敘孔明邀魯肅同往取箭。
(十)記敘孔明率船近曹寨取箭。
(十一)記敘曹操派水旱二寨軍士齊往江邊射箭。
(十二)記敘孔明取得了箭從容而回。
(十三)記敘魯肅拜服孔明得箭之奇謀。
(十四)記敘周瑜亦歎服孔明之神機妙算。
主旨:描寫孔明以奇謀借箭,周瑜自歎不如。(篇末(十四))
文體:記敘文。
第十四課:典論論文
作者:曹 丕
大意:
(一)說明審己度人是「論文」較好的方式。
(二)說明七子(王粲、徐幹、陳琳、阮瑀、應瑒、劉楨、孔融)文章各有短長。
(三)說明各種文體(奏議、書論、銘誄、詩賦)各有其特性。
(四)說明各人亦各有才性不同。
(五)說明文章乃不朽的盛事。
主旨:說明文學價值長遠,宜趁時勉力(不是「勵」)以赴。(篇末(五))
文體:論說文。
第十五課:詞選(一)
一、清平樂
作者:李 煜
大意:
(一)描寫觸目生愁的春景。(上片)
(二)抒寫去國路遙的離恨。(下片)
主旨:抒寫去國的離愁別恨。(篇末(二))
文體:抒情詞。
二、蘇幕遮
作者:周邦彥
大意:
(一)描寫夏晴的晨景。(上片)
(二)抒寫深切的鄉心。(下片)
主旨:抒寫深切的思鄉心情。(篇末(二))
文體:抒情詞。
第十六課:詞選(二)
一、念奴嬌赤壁懷古
作者:蘇 軾
大意:
(一)描寫三國赤壁風雲的遙想。(上片)
(二)(藉少年周瑜的英發雄姿)抒寫自己年華老去卻一事無成的感慨。(下片)
主旨:抒寫歲月老去,功業未就的感慨。(篇末(二))
文體:抒情詞。
二、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作者:辛棄疾
大意:
(一)說明(三種)啼鳥悲鳴的哀淒,未抵(五件)人間別離的愁恨。(上片句加下片句)
(二)抒寫送別茂嘉十二弟的悲情。(下片末3句)
主旨:抒寫送別茂嘉十二弟的悲情。(篇末(二))
文體:抒情詞。
第五冊
第一課:社會的不朽論
作者:胡 適
大意:
(一)說明社會的生命像一種有機的組織。(小我與小我,小我與大我不斷交互影響)
(二)(引來勃尼慈的話)說明每人都受全世界一切動作的影響。
(三)說明「社會不朽論」的大旨是(雖然「小我」有死、會消滅,但)「小我」的一切均因留存「大我」之中而不朽。
(四)(舉沈尹默的「三弦」詩為例)說明小我對大我的影響。(正面說明「不朽」)
(五)(舉肺病人吐痰為例)說明小我負面的作為同樣「不朽」。(反面說明「不朽」)
(六)(舉自己受范縝之言感動為例,再度)說明小我對大我的影響。(亦為正面說明「不朽」)
(七)(舉佛陀創教的故事為例)說明小我對大我的影響。(即使窮人、死人之類的「小我」亦有「不朽」的作用)
(八)說明個人均因它所造成的「大我」不朽,也一同永遠不朽。
主旨:說明社會的不朽來自個人,個人也因而不朽。(篇末(八))
文體:論說文。
第二課:正氣歌並序
作者:文天祥
大意:
序:說明寫作本文的緣起(為在北庭土牢中發現了人間正氣)。
(一)說明浩然正氣充塞天地人間。
(二)(舉史證)說明正氣長存人世間。
(三)說明正氣所在,生死不足論。
(四)抒寫難中對先烈前賢的仰慕。
主旨:說明正氣充塞天地人間,萬古長存。(篇首(一))
文體:
本文:
(一)形式:五言古詩。
(二)內容:抒情詩。
序:應用文(書(詩)序,自序)。
第三課:赤壁賦-
作者:蘇 軾
大意:
(一)抒寫泛遊之樂(如馮虛御風、羽化登仙)。
(二)抒寫聽簫之悲(如怨、慕、泣、訴)。
(三)記敘問客之話。
(四)抒寫宇宙無窮,人生須臾的感慨。
(五)說明人生萬物變與不變之理。
(六)記敘主客盡歡而眠。
主旨:抒寫宇宙無窮,人生有限的感慨。(篇腹(四))
文體:
(一)形式:賦(文賦、散賦)。
(二)內容:抒情文。
第四課:魯智深大鬧桃花村
作者:施耐庵
大意:
(一)記敘魯智深離了五臺山往東京來。
(二)記敘魯智深錯過宿頭,欲投莊院。
(三)記敘莊客不許,劉太公解圍。
(四)記敘劉太公允其借宿,並妥予接待。
(五)記敘魯智深套問劉太公煩惱緣由。
(六)記敘魯智深預作安排,要為劉太公解除煩惱。
(七)記敘魯智深進入太公女兒房內準備。
(八)記敘劉太公也在外頭準備。
(九)記敘劉太公接待山賊迎親。
(十)記敘劉太公引山賊到新人房。
(十一)記敘山賊說(嫌)房裏黑。
(十二)記敘魯智深打得山賊叫救人。
(十三)記敘魯智深打走了所有的小嘍囉。
(十四)記敘山賊落荒而逃。
主旨:描寫魯智深路見不平,見義勇為。(篇外)
文體:記敘文(小說:章回小說)。
第五課:醉翁亭記-7
作者:歐陽修
大意:
(一)記敘醉翁亭之所在。
(二)抒寫四時朝暮遊山之樂無窮。
(三)記敘滁人遊、太守宴,官民同樂。
(四)記敘太守醉能同樂,醒能述文。
主旨:抒寫山水之樂無窮。(篇外)
文體:記敘文。
第六課:諫太宗十思疏7-7
作者:魏 徵
大意:
(一)說明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二)說明古代帝王殷憂道著,功成德衰之故。
(三)說明君人者弘德保功的十種方法。
主旨:說明君人者弘德保功的十種方法。(篇末(三))
文體:
(一)形式:應用文(疏)。
(二)內容:論說文。
第七課:訓儉示康
作者:司馬光
大意:
(一)記敘自己天性儉樸。
(二)說明儉素為美的道理。
(三)說明近世風俗日趨奢侈的可哀。
(四)(舉李文靖公、魯公、張文節事)說明前輩大賢的深謀遠慮、崇尚節儉,非庸人能及。
(五)(引御孫言)說明儉為德基、侈為惡源的道理。
(六)(舉例)說明以儉得福、以侈賈禍的情形。
(七)勉其子,身當服行儉德,並傳訓子孫後世。
主旨:訓勉子孫服行儉德。(篇末(七))
文體:論說文。
第八課:情采
作者:劉 勰
大意:
(一)說明文章乃鏤心(質)與織辭(文)的結合(故曰:文附質,質待文)。
(二)說明立文之道三(形、聲、情);而情經辭緯則為立文之本源。
(三)說明為情而造文者,要約而寫真;為文而造情者,淫麗而煩濫。
(四)(舉草木魚衣等為例)說明文章宜依情待實,述志為本。
(五)說明文不滅質,博不溺心乃可謂彬彬君子之作。
主旨:說明文學創作的內容與形式應該並重(篇首(一));文不滅質,博不溺心乃文學佳作的標準(篇末(五))。
文體:
(一)形式:駢文。
(二)內容:論說文。
第九課:蓼莪
出處:詩 經
大意:
(一)(二)抒寫長大無成,愧對父母。
(三)抒寫未及迎養,終身悔恨。
(四)記敘父母生養恩重。
(五)(六)抒寫恨天之情。
主旨:抒寫孝子不得終養之思。(篇外)
文體:抒情文(詩)。
第十課:八通關種種
作者:陳 列
大意:
一、記敘八通關的地理與歷史位置。
(一)記敘八通關因地理與歷史位置的特殊而聲名響亮。
(二)記敘八通關是臺灣幅員的中心(地理的位置)。
(三)記敘八通關的歷史盛名緣於地理形勢的重要。
(四)(五)記敘真正貫穿臺灣東西不的中路通道,即今所稱的八通關古道。(地理的位置)
(六)記敘清朝於此設置營壘。(歷史的位置)
(七)記敘日人於此設置警察駐在所。(歷史的位置)
(八)記敘八通關古道受到清朝和日人一致的重視。(歷史的位置)
(九)記敘八通關古道的現況。
(十)說明八通關之名未言過其實。
二、描寫到八通關兩條捷徑的景物。
(一)記敘到八通關目前有(北西)兩條捷徑。
(二)描寫由東埔至八通關(北路)沿途的景物變化。
(三)記敘八通關北路沿陳有蘭溪右側而行。
(四)(五)記敘北路所見藍腹鷴鳥與野豬家庭。
(六)記敘由八通關西行至荖濃溪源頭為銀色之旅。
(七)(八)(九)描寫自出發至荖濃溪營地一路的冰雪奇景。
(十)(十一)記敘雪地裏的長鬃山羊。
三、描寫八通關多變天候所展示的迷人風情。
(一)記敘八通關的天候變化特別多。
(二)(三)描寫八通關東側變化迅速的嵐霧。
(四)(五)(六)(七)描寫八通關草原在多變的天候下所展示的萬種風情。
(八)(九)描寫八通關天空中雲霧的變化。
(十)描寫雨停日現後八通關的寂靜。
四、抒寫八通關草原的魅力。
(一)(二)記敘我與很多人一樣喜歡八通關這樣的高山草原。
(三)描寫八通關草原讓人心情澄靜的景致。
(四)抒寫八通關草原透露的可親的溫柔。
(五)抒寫八通關草原所展現的撫慰、自由和安寧的感覺。
主旨:描寫八通關的種種風情。(篇腹三)
文體:記敘文。
第十一課:水經江水注
作者:酈道元
大意:
(一)記敘三峽之首乃廣溪峽。
(二)記敘巫峽因山為名。
(三)記敘三峽四時山景。
(四)記敘東界峽有奇石。
(五)記敘人灘石景。
(六)記敘黃牛山、灘附近江水紆洄。
(七)記敘西陵峽山水之美。
主旨:說明三峽沿岸高山重嶂,江湍紆洄,灘險林茂的奇景。
文體:記敘文。
第十二課:宮之奇諫假道1-
出處:左 傳
大意:
(一)記敘宮之奇(以「輔車相依」等語)諫假道。
(二)記敘宮之奇(舉史實)駁(虞)公「吾宗豈害」之說。
(三)記敘宮之奇再(以「鬼神親德」)駁(虞)公「神必據我」之想。
(四)記敘晉(果在滅虢後)滅虞。
主旨:說明虞虢「輔車相依,脣亡齒寒」(故不應允晉復假道於虞以伐虢)。(篇首(一))
文體:記敘文。
第十三課:莊子寓言選
作者:莊 子
一、庖丁解牛
大意:
(一)記敘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二)記敘庖丁說明他解牛的祕訣(在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三)記敘文惠君的讚美(因為養生如解牛)。
主旨:(藉庖丁解牛的故事)說明養生之道(如解牛之中音、合舞)。(篇首(一))
文體:記敘文。
二、濠梁之辯
大意:
(一)記敘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
(二)記敘惠子質問莊子不知魚樂。
(三)記敘莊子答稱惠子與之均知魚樂。
主旨:說明人若能「反其真」,即可與天地萬物相通。(篇外)
文體:記敘文。
第十四課:訓蒙大意
作者:王守仁
大意:
(一)說明教育兒童正確的方向(在教以人倫)。
(二)說明教育兒童必使其趨向鼓舞(亦即先王立教「誘之歌詩、導之習禮、諷之讀書」的微義。
(三)說明今日不當的教育方式(如檢束、鞭撻等)欲求兒童之善而不可得。
(四)說明寫作本文的目的(在告之教讀,蒙以養正)。
主旨:說明訓蒙的宗旨在教以人倫;訓蒙的方法在歌詩、習禮、讀書。(篇首(一))
文體:論說文。
第十五課:散曲選(一)
一、大德歌秋
作者:關漢卿
主旨:描寫秋夜風雨撩人的愁緒。(篇外)
文體:
(一)形式:小令。
(二)內容:抒情文(曲)。
二、沉醉東風(漁父詞)
作者:白 樸
主旨:抒寫退隱生活的優雅閒適。(篇外)
文體:
(一)形式:小令。
(二)內容:抒情文(曲)。
三、折桂令 九日
作者:張可久
主旨:抒寫懷鄉愁緒。(篇外)
文體:
(一)形式:小令。
(二)內容:抒情文(曲)。
第十六課:散曲選(二)
題西湖 全曲十二支錄六
作者:馬致遠
大意:
(一)描寫西湖山景,自然無價(新水令)。
(二)記敘西湖春景熱鬧(慶東原)。
(三)記敘西湖夏景清涼(棗鄉詞)。
(四)記敘西湖秋景瀟灑,冬景俐落(掛玉鉤)。
(五)記敘歸林生活閒適(阿納忽)。
(六)描寫隱逸生活快活(尾)。
主旨:描寫隱逸生活的快活閒適。(篇末(五)(六))
文體:
(一)形式:套曲(散套、套數)。
(二)內容:記敘文(曲)。
第六冊
第一課:大同與小康
出處:禮 記
大意:
(一)記敘仲尼歎魯。
(二)說明大道既行(五帝時的政治、社會、經濟狀況)謂之大同。
(三)說明大道既隱(三王時的政治、社會、經濟狀況)謂之小康。
主旨:說明大同治世是政治的最高理想(篇外)。
文體:論說文。
第二課:髯客傳
作者:杜光庭
大意:
(一)記敘司空楊素奢貴自奉,禮異人臣。
(二)記敘李靖謁楊素獻奇策(以收羅豪傑為心),素斂容、大悅。
(三)記敘紅拂妓目靖。
(四)記敘紅拂妓奔靖。
(五)記敘髯客來訪,希望得見太宗。
(六)記敘髯客(藉李靖因劉文靜)得見太宗。
(七)記敘道士言世界乃文皇世界(非公世界也)。
(八)記敘髯客悉以家資贈李靖佐真主、贊功業。
(九)記敘李靖以髯客所贈為助文皇締構之資。
(十)記敘李靖告張氏具禮相賀髯客得事。
主旨:(藉髯客故事)說明真人之興也,非英雄所冀。(篇末(十))
文體:
(一)形式:應用文(傳記,他傳)。
(二)內容:記敘文(小說,短篇文言小說)。
第三課:勸學
作者:荀 子
大意:
(一)說明學不可以已的道理。(說明為學的重要)
(二)說明終日而思,不如須臾所學(因為學則善假,善假則無事不利;論語:思而不學則殆)。(目的)
(三)說明學必擇鄉就士(以防邪僻而近中正)。(說明學習環境的重要)(方法)
(四)說明君子慎其所學(因為事有起始,榮辱有自)。(方法)
(五)說明學貴專一(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方法)
(六)說明積善(學)必聞。(效用)
(七)說明為學始於誦經,終於讀禮。(步驟)
(八)說明君子之學為己美身,可以為法則。(態度)
主旨:說明為學的重要。(篇首(一)(二))
文體:論說文。
第四課:現代詩選
一、錯誤
作者:鄭愁予
大意:
(一)記敘思婦(因盼歸不得而)逐漸衰老。
(二)記敘思婦(因盼歸不得而)窗扉緊掩。
(三)抒寫思婦(盼歸不得)的失望之情。
主旨:(藉過客的觀察、敘說)抒寫思婦盼歸的熱切之情。(篇外)
文體:抒情文(詩)。
二、不繫之舟
作者:林 泠
大意:
(一)說明只有目的使我停留。
(二)記敘我的足跡遍佈天上地下。
(三)記敘我的來去不定。
(四)說明意志是我航向目的(唯一的)憑藉。
主旨:說明意志是航向目的唯一的途徑。(篇末(四))
文體:抒情文(詩)。
第五課:張中承傳後
作者:韓 愈
大意:
(一)說明寫作本文的動機(在張巡傳有闕)。
(二)說明許遠能容、盡職且不畏死。
(三)說明二公死守之壯而有功。
(四)記敘南霽雲(乞救於賀蘭事)之義與勇。
(五)記敘(張籍所述)張巡一、二軼事(見其博學強記及從容就義之一斑)。
(六)記敘(張籍轉述)于嵩事。
主旨:說明許遠能容、盡職且不畏死。(篇首(二))
文體:
(一)形式:應用文(序跋:後敘(跋))。
(二)內容:論說文(一、二、三段),記敘文(四、五、六段)。
第六課:舊
作者:梁實秋
大意:
(一)說明(藉高爾斯密《委曲求全》劇中人言)說明有人(包括作者自己)愛一切舊的東西。
(二)(舉桓沖等的故事)說明「衣不如新」俗語的不確。
(三)(以屋為例)說明新不如舊。
(四)說明舊事物之所以可愛的原因(在它能喚起人的回憶)。
(五)說明我們(不能永遠盤桓在美好的記憶境界,)還是要回到這個現實的地面上。
(六)說明守舊(與取新相同,)也須有所揀選。
主旨:說明人生應該日新又新的地方很多,不可一味沈迷留戀舊的東西。(篇末(六))
文體:論說文。
第七課:過秦論-
作者:賈 誼
大意:
(一)說明秦孝公任用商君,有統一天下的心意。
(二)記敘其後諸秦君蒙故業,益發強大,諸侯無力抗衡。
(三)記敘秦至始皇乃統一天下,始皇因以為子孫帝王萬世之業。
(四)記敘陳涉甿隸遷徙之徒,揭竿而起,天下景從,遂亡秦族。
(五)說明秦亡之故(在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主旨:說明秦亡之故在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篇末(五))
文體:論說文。
第八課:剪掉散文的辮子
作者:余光中
大意:
(一)記敘作者認為:寫不好散文的詩人,一定不是一位出色的詩人。
(二)記敘我們生活於一個散文(而且是不入流的散文)的世界。
(三)說明散文與詩不能對比。
(四)說明詩與散文(在通常的情形下)截然可分(:詩是美感的;散文是實用的)。
(五)說明散文詩缺乏兩者的美德,但兼具兩者的弱點。
(六)說明中國的新文學中,散文(創造的散文)仍相當保守。
(七)說明一切文學形式,皆接受詩的啟示和領導。
(八)說明目前中國的散文可以分成四型。
(九)說明學者的散文(第一型)特色(在反映一個有深厚的文化背景的心靈)。
(十)說明洋學者的散文特色(在介紹一些西方的學術和理論)。
(十一)說明國學者的散文缺點(是不文不白,不痛不癢)。
(十二)說明學者散文的共同特點(是晦澀難解)。
(十三)說明花花公子的散文(第二型)到處都是。
(十四)說明花花公子的散文千篇一律。
(十五)說明花花公子的散文全盤西化,氾濫文壇。
(十六)說明花花公子的散文的缺點(在做作)。
(十七)說明浣衣婦的散文(第三型)毛病(在太淡、太素)。
(十八)說明浣衣婦的散文太乾淨。
(十九)說明浣衣婦的散文缺點(在用很純粹的白話文來寫作)。
(二十)說明浣衣婦只是在推行「赤貧主義」。
(二十一)說明現代散文(第四型)講究彈性、密度和質料。
(二十二)說明「彈性」的意義(是對文體語氣的適應)。
(二十三)說明「密度」的意義(是滿足讀者美感要求的分量)。
(二十四)說明「質料」的意義(是個別字詞的品質)。
(二十五)說明現代散文將追隨現代詩和現代小說之後,成為成熟的文學形式。
主旨:說明現代散文必須剪掉辮子,講究彈性、密度和質料,才能追隨現代詩和現代小說之後,成為成熟的文學形式。(篇末(二十一)-(二十五))
文體:論說文。
第九課:觀行
作者:韓 非
大意:
(一)說明(因人或短於自知、自見,故)明主以長續短,以有餘補不足。(以道正己,即法)
(二)說明(因人之智、力、彊或有所不能,故)明主因可勢,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勢)
(三)說明不(為時、事、物而)發喜怒之色(即撲深者)乃謂明主。(術)
主旨:說明(因為①人各有短;②勢有不便。故)明主御下(之術,即觀行)以「寬」。(篇首(一))
文體:論說文。
第十課:鴻門之宴
作者:司馬遷
大意:
(一)記敘范增說項羽急擊沛公。
(二)記敘沛公(因張良與項伯善,故得)許諾自謝項王。
(三)
①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記敘沛公見項王於鴻門,項王因留與飲。
②項王、項伯東嚮坐∣莊不得擊。
記敘范增召項莊殺沛公。
③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從良坐。
記敘樊噲入帳救沛公。
(四)
①坐須臾∣張良曰:「謹諾!」
記敘沛公藉如廁急去(離開)。
②當是時∣立誅殺曹無傷。
記敘沛公脫身至軍。
主旨:描寫鴻門之宴,項、劉攻防的(精彩)過程。(篇腹(三))
文體:記敘文。
第十一課:與陳伯之書
作者:丘 遲
大意:
(一)書信開頭的形式成分(稱呼或自稱、問候語)。
(二)說明(指陳)將軍因不慎去就,至今之劣(包括奔亡、股戰、屈膝)。(責之以義)
(三)說明朝廷赦罪責功,屈法申恩。(示之以恩,亦屬於「責之以義」的範圍)
(四)說明功臣名將皆佩紫懷黃,乘軺建節。(誘之以利)
(五)說明將軍正處險境之中。(如魚游沸鼎、燕巢飛幕∣喻之以害)、(北虜僭盜中原,理至燋爛∣曉之以理)
(六)(藉描寫江南春景)引動其故國之思。(動之以情∣鄉情)
(七)說明朝廷終將消滅北狄,弔民伐罪(願其詳之)。(示之以力∣亦即威之以勢之意)
(書信結束的形式成分∣自稱、署名、敬辭)
主旨:願將軍內審諸己,勿受流言,慎為去就(來歸)。(篇首(二))
文體:
(一)形式:應用文(書信)。
(二)內容:論說文。
第十二課:召公諫厲王弭謗3-2
出處:國 語
大意:
(一)記敘厲王虐,國人莫敢言。
(二)記敘厲王喜民之不敢言。
(三)記敘召公諫王之言(以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為民者宣之使言)。
(四)再敘召公諫王之言(以壅民之口即堵財用、民食,故民口不可壅也)。
(五)記敘王弗聽,遂為國人流。
主旨:說明民口不可壅,為政不可虐。(篇外)
文體:
(一)形式:應用文(奏議)。
(二)內容:記敘文。
第十三課:韓詩外傳選
作者:韓 嬰
一、
大意:
(一)記敘孔子過陳而不式。
(二)記敘孔子說明不式的道理(在陳人不智、不忠、不勇)。
主旨:說明不智、不忠、不勇之人,不足以為禮。(篇末(二))
文體:記敘文。
二、
大意:
(一)記敘皋魚悲(親、君、友)三失。
(二)記敘孔子以此(孝親、事君、厚友)誡弟子。
主旨:說明養親要及時(事君、厚友亦然)。(篇末(二))
文體:記敘文。
三、
大意:
(一)記敘戴晉生往見梁王。
(二)記敘戴晉生發現梁王不好士。
主旨:說明士以得其志而仕。(篇外)
文體:記敘文。
四、
大意:
(一)記敘齊景公遊於牛山,俯泣沾襟。
(二)記敘晏子(以無暇念死)譏一君二臣。
(三)記敘景公慚(畏死)而自罰罰臣。
主旨:描寫怯君諛臣貪生怕死的可笑。(篇首(一))
文體:記敘文。
第十四課:曾國藩日記選
作者:曾國藩
一、
大意:
說明語不由中,其病甚大。
主旨:說明君子言必忠信,不欺人,不妄語。(篇腹)
文體:
(一)形式:應用文(日記)。
(二)內容:論說文。
二、
大意:
記敘自己因志不能立,故心常忡忡不自持,若有所失亡。
主旨:說明無志識鄙,則不安其根。(篇首)
文體:
(一)形式:應用文(日記)。
(二)內容:論說文。
三、
大意:
說明(因為天長地大,而)人歷短居小,應少忍退讓,蠲除自私自滿之見。
主旨:說明宇宙無窮,人生短暫,自私自滿之見不宜。(篇末)
文體:
(一)形式:應用文(日記)。
(二)內容:論說文。
四、
大意:
說明人常懷愧對之意,便是載福之器,入德之門。
主旨:說明德以滿而損,福以驕而減。(篇末)
文體:
(一)形式:應用文(日記)。
(二)內容:論說文。
五、
大意:
記敘麥稼為旱所傷。
主旨:說明人力足以補天事之窮。(篇腹)
文體:
(一)形式:應用文(日記)。
(二)內容:記敘文。
第十五課:琵琶記 糟糠自厭
作者:高 明
大意:
(一)記敘趙五娘背著公婆吃糠。(且自比為糠)
(二)記敘公婆發現真相。(自責、感動)
(三)記敘婆婆死了,無錢埋葬。
(四)記敘趙五娘尋得鄰居張太公的幫忙。
主旨:描寫趙五娘忍苦受飢,盡心孝養公婆。(篇外)
文體:
(一)形式:應用文(劇本:傳奇)。
(二)內容:記敘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