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付出的,才能幸福的擁有;樂於分享的,才有豐盈的生命,而教育愛是自我的付出和生命的分享,力行國小的馮美娥老師,正是如此深具教育愛、肯付出、能分享的杏壇楷模。
貧困童年 樂觀不減
新竹縣尖石鄉是貧困落後的煤礦區,路途遙遠,交通不便,無車可達,無電可用,因而磨練出馮老師獨立自主,努力進取的個性;山地鄉的綠野風貌,更孕育了馮老師淳樸勤勉,明亮開朗的氣質。童年,徜徉於山林溪澗間,倖免於滾滾紅塵的功利與競爭,至民國五十七年,恰逢實施九年國教,便開始在外求學生涯。起初暫居阿姨家,由於阿姨也有個同年的女兒,原本期望彼此切磋,不料卻在一方長期功課不佳下,產生了壓力和挫折感,加以姐、弟也相繼到平地就學,馮老師便和姐、弟三人自行租屋,自理生活及學業。雖然沒有父母在身旁,他們卻都能自愛、互諒、互助、互勉,平安而順利地完成學業。新竹師專畢業後,即分發至台北縣中和市興南國小,開始了無怨無悔,自得其樂的教學生涯。
「凡是走過的,必會留下痕跡。」由於馮老師走過坎坷艱困的歲月,留下今日凡事多為他人設想、體諒學習步調較慢的小朋友,發揮惜物、愛物的精神,享受精神生活的富足。
腐朽神奇 繫乎一心
每天早上七點左右,馮老師就踏進校園,整理準備舒適宜人的教室環境,迎接小朋友快樂的學習。多年來,馮老師一直擔任低年級教師,秉持著有教無類的愛心、誨人不倦的耐心和頑石點頭的信心,希望每一個小朋友都能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興趣,奠定日後求學與平安成長的基石。每年寒暑假期間,馮老師總是四處收集資料,製作教具,以備教學之需。也許,只是一些廢物,但經她妙思巧手,必能「化腐朽為神奇」,煥然一新哩!教室佈置、海報製作極富創意,充分發揮美勞專長。馮老師覺得今日物質生活很充足,如果花錢買獎品送給小朋友,也許小朋友並不知珍惜,因此她總是希望給的是一些特別的,甚至是唯一的,所以她會蒐集各種器材和廢物,加以改造、組合,自製砂包、布偶、餐墊等做為獎品,常常能贏得小朋友的讚佩和驚喜,成為他們的最愛!
點點滴滴 愛心匯聚
嚴格而不嚴厲的馮老師,是小朋友學校裡的媽媽。
「我們老師很有創意喲!」這句話出自一年級的小朋友的口中,令人覺得莞薾。原來小朋友指的是榮譽制度,馮老師告訴小朋友,每個人都是小小工程師,都有一間房屋在佈告欄中,只要有好的表現,就貼上小貼紙,直到小屋貼滿了,除了有份特殊獎品之外,還可再蓋一棟。這不正是人生的寫照嗎?難能可貴的是馮老師能以如此自然愉悅的方式,教導這嚴肅深刻的課題,期許孩子們從小就能將美好的人生藍圖,建立在知識、道德並進的堅固磐石上。
對於課業落後無成就感的學生,馮老師除了利用課餘免費輔導之外,更不忘在其他行為上給予表現的機會,從多方面的鼓勵和肯定,使每個小朋友都能悅納自己的現狀,發揮各項潛能,感覺到上學是一件快樂有趣的事。
身心並重 充實快樂
馮老師很重視生活教育,對於小朋友衛生習慣的養成非常盡心,不論是手帕、衛生紙的隨身攜帶或衣物的整潔舒適、潔牙保健的教育等,都以慈母的叮嚀和關注,建立小朋友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了充實班級圖書,培養小朋友良好的閱讀習慣,把自己家中成套的書籍帶到班上,並且鼓勵小朋友捐書,學習彼此分享。由於多元化的社會,小朋友需要更多文化的刺激,更美的休閒活動,馮老師常利用剪報和視聽資料,提供小朋友閱讀童詩、文章或欣賞攝影、圖片等,務必給予最新、最美的資訊。「人生像儲蓄,平時一點一滴的積存,日久必有豐富的人生。」馮老師說。
教學經驗豐富、班級經營很成功的馮老師,喜歡採用分組方式,達成師生的互動,同儕的認同。天生一雙巧手,且懷抱任勞任怨精神的她,在教室櫥櫃有破損時,便親自動手修理,一來保持教室整齊,二來小朋友使用時較安全。家中舊衣物一經馮老師的巧手,即成實惠的抹布給學生使用,充分利用資源,發揮愛物、惜物的美德與身教。
親職教育 分享成果
「親職通訊」是馮老師每月與家長溝通的橋樑。娟秀的字跡,細膩地流露濃郁的關愛,內容有老師的話、報告學校傳達事項,解說家長建議事項,以及回條中有父母的話等,希望藉著這份通訊,親師間有美好的溝通,深人的了解,共同探討、解決難題,在家長、教師和學校的結合下,給予兒童活潑充實、甜蜜又安全的童年。
馮老師是同仁眼中的「消防隊」,需要教具,找她!教材研討,找她!因她樂意與人分享經驗,帶領新進同仁有方,曾當選七十七學年度、七十九學年度的績優導師。
總是早出晚歸,總是心繫學生的馮老師,有位任教於建中的另一半,頗能體諒她的辛勞,也總是給予精神支持。能夠一起奉獻杏壇,樂在其中,的確令人稱羨!然而,這一切的幸福,得來並非偶然!
(編輯委員吳貴緞撰稿)
刊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編印「教育愛」第14輯125-128頁
by 編輯委員吳貴緞 @ 1993.09.28臺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