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分段

每一篇文章都應該分段。分段是將一整篇的文章,依照意思上的需要,在寫作的時候,分別成為若干個部分。
(一)分段是作文組織中的一個環節,是標點符號作用的擴大
古書沒有分段,因為古時候還沒有發明新式的標點符號。從表面上看,古書不但沒有段落,甚至連句都沒有;有的只是一個接一個的字。但是從內容來看,它不但有句子的組織,並且也有段落的分別,只是當時的寫作,沒有適當的標點符號讓人使用,以致造成今日讀古書,因為分不出句段,而無法瞭解或全部瞭解內容意思。
新式標點符號發明以後,我們知道在非常短暫的停頓時使用頓號(、),稍微長一點的休息用逗號或分號(,和;),一個句子終了,就是已經表達了一個小的完整意思時使用句號(。);如果集合了幾句,能表達更大的一個完整意思時,因為沒有適當的標點符號足以區別了,就用分段的方法來表示。所以段落是作文組織的一個環節,也像字詞、語句、標點符號一樣,擔負著表情達意的工作。如果我們承認標點符號在作文中的重要地位,便不應該輕易的放棄對分段工作的講求。
(二)作文至少分三段
段落大概都是從依照中心思想擬定的大綱寫作而成的。通常一篇文章至少分三段,它的理由之一是依照人類情緒的起伏,開始的時候平靜,漸漸的上升到高潮,再漸漸的下降到平靜,三個階段。另一個理由可能是為了「美」。自然界的生物當中,有大部分的軀體是由頭、身、尾三部分組成;有了這三部分,就合成了一個完整而美麗的生物體。作文講求的也是完整而美麗,因此就有了至少三段的不成文規例。
但是作文並不是一種死板的形式,它還有活潑的內容在裏面,所以作文不一定只分三段。有時候由於材料的多寡、分類以及意思的是否完足等因素,段落可能還得視需要增加。
(三)分段可凸顯重點,使文章的節目清楚醒切
前面談過,分段含有「美化」的作用,這純粹是形式上的目的。古文因為不分段,造成了閱讀上的隔闔,可見在內容上,分段還有凸顯重點,使文章的節目清楚醒切的積極作用。一個新的段落開始,是另一個意思的引發,另一個事件的端緒,以下充滿了無限發展的可能,能帶領讀者走向另一個高潮,這樣一個接一個連成的高潮起伏,維繫著讀者一定的注意;另外一方面,-個段落的終了,意思暫時停住,事件到此完成,也是讓讀者有一個歇腳喘息的機會。而段落的內容,是一個單位比較小的意義單元,讀者比較能一個一個的接受、消化和吸收。所以分段事實上是藉著形式,達成幫助讀者明瞭內容的有計畫工程呢。
(四)分段的方法
分段沒有一定的標準和方法,大略說來,只要是意思完足了,便可以設一段。以某一個標準看,同類的材料太多了,便在這標準內定個更小的標準,將段落增加。相反的,如果某一個標準內,許多大綱的材料仍嫌不足,便放寬標準,將它們裏面適用的材料,合併成為一段。但是這樣便要注意,不要讓一篇文章少於三段才行。
以下列舉一些可以用的分段方法,俾作參考。
1.用人物分段:一篇文章裏有許多人,分量相當,便可將各人的描寫或對話分別成段。例如:「我班的三員大將」這個題目便可以這樣分段。國小國語第九冊第十一課「公雞生蛋」裏,甘羅和甘茂、秦王的對話,也是採用以人物分段的辦法。
2.用時間分段:有時間順序的文章,都可以用這個方法分段。例如:「上作文課」這個題目,老師的引導、你的構思、下筆三個不同的時間,便可分別成段。「野牛和獅子」這一課,就是按時間的先後分段的。抒情文的分段,也可以使用時間分段法:第一段是現在,第二段因觸景或睹物回想到從前,第三段情緒逐漸又平復回到現在。使用這種分段法,各段之間不是計較時間的分配,而是以材料的多寡來決定段落的數目,及段與段之間的分割。
3.用事件分段:一般而言,記敘、抒情體裁的文章,用事件來分段的情況最多。因為事件有大有小,大之中還有小,小之中還有更小,只要分析下去,再怎麼小的一件事,也能分成幾件小事來寫,所以分起段來特別省便。例如:「校運會」這個題目,各段分別寫不同的競賽項目就對了。國小國語第九冊第六課「太空英雄」、第十課「晏子使楚」、第十二課「芭蕉扇」等,都是這種分法。
4.用地點分段:遊記一類的文章,都採用這種方法分段。例如:「遊烏來」這個題目,集合地點一段,出發到中途一段,目的地分成一至三段,歸程又-段。如果目的地多,段數還可增加。國小國語第九冊第二課「西子灣遊記」,大致上就是使用地點來分段的。
5.用物件分段:一篇文章描寫的重點,全關係到動植物或無生物,便可以物件的種別來分段。例如:「我的寶貝盒子」,裏面藏著古錢、郵票、卡片,各樣東西就可以分別成段了。國中國文第一冊第十六課,陳醉雲的「鄉下人家」,便是以各種不同的動植物,分別寫成不同的段落的。又如「校園」之類大地點,也可以依校門、噴泉、鐘樓、球場等「大宗物件」來分段,其實也是一種地點的分段法了;只是這一類地點,我們是用比較「靜」的方式來觀察和寫作罷了。
6.用情感的起伏分段:觀賞影劇,情緒受情節的吸引,有高低的起伏,情緒高昂部分成一段,低落成一段。抒情文的寫作也是一樣,引動情感的材料成一段,情緒高潮成一段,情感逐漸冷卻處又成一段。如果情感有起伏的波動,段落隨此增加。
7.用內容的性質分段;你的文章內容本身,即含有兩項或多項性質時,以性質來分段。例如「談讀書」這個題目,含有「讀書的重要」「讀書的作用」「讀書法」等多種性質,各個性質自成一段。
8.用題目的重點分段:多項重點的題目,如「我們的校訓」,「昨日、今日、明日」等,可以分別將各個重點作為該段的段旨。
9.用材料的類別分段:收集來的材料,經過歸類,發現它們分屬於幾類時,以類別分段。例如「夏令衛生」,計有「個人衛生」「環境衛生」「飲食衛生」三方面的材料,即可將各方面分成段落。
10.用說話的對象分段:利用說話方式寫作的文章,每更換一個對象,便要另成一段。例如「寫給班上同學的信」,你對張三、李四,王五分別有不同的話要說,對張三說的作一段,對李四、王五說的也各作-段。
11.用意境分段:這種分段法專門用在詩裏。例如國中國文第一冊第三課楊喚的「夏夜」,第一段呈現出來的是「熱鬧的黃昏」,第二段呈現的是「恬靜的午夜」,兩段的意境迥然有別。
(五)分段沒有成規可言,只要分得合理即可
以上共提出十一種分段的方法。當然,並沒有通通包括每一篇文章的分段法。事實上,分段方法之多,無法備述,本文只能大要的說明「單純式」的幾種。有許多文章的分段,不止單純的採用一種,而是輪流或同時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像國小國語第七冊第二課「懷念梅姊」,就同時有時間和事件分段法的使用。
總之,作文的題目和材料是千變萬化的,分段當然也就沒有一定成規可言。上述方法只是提供參考,在使用時不宜拘泥,只要分得有道理,並且合乎題旨,怎麼分都是可以的。(附帶說明:分段時,每段開始空兩格;一段終了,不論剩幾格,一律空白,下一段仍由另一行的空兩格開始。)
刊「中國語文月刊」32855卷第457-61

by 甲多先生 @ 1984.10.01 臺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