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中高年級作文的擬題與概說(六)

六、五年級下學期
()我愛春天
本題目是配合課本第一單元的主旨,讓兒童藉著對春景的描寫,進而探索「春」的意境。
像這類描寫景物的練習,我們在三四年級的時候,已有多次的安排,到五年級來再出同類的題目,除了具有反複增強的意義外,在練習的層次上,應有漸次提昇的區別。以前練習描寫景物的題目,可以純粹是描寫景物,只須在結尾提出感想,點明主旨就可以。本次題目的不同,在於「愛」的感想,也就是本文的主旨,已在題目上明顯的作了規定,所以在取材上面,也受了限制;也就是所描寫的春景,必須以自己的所愛作範圍,這樣文意才不會偏離主旨。
春景只是春天的一部分,如果全文只有春景的材料,文章便不能照顧到整個題目。所以,除了要寫出所愛的春景之外,材料還要擴及到其他「與春天有關」的事物,當然也是要以自己所「愛」的為限,像:春天的節日、春天的寶貴時光(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美好的氣候,以及春天所代表生生不息的力量等等,都可以寫進來。
範圍擴大了,材料也豐富了,在「寫得出來」這一方面顯得比較容易了;但是在「寫得好」這一方面相對的困難了。要指導學生選材取捨、組織布局和安排各段的中心。全文的中心可以一仍舊貫的安排在篇末,但是方式要作個變化。指導兒童試著不要直接說出「愛」、「春天」等題目上已出現的詞語,使用其他的詞語、變換個方式說,看看效果是不是不一樣。
()小魚兒報恩
本題目配合課本第二單元的主旨――磨鍊,一方面輔導兒童學習寓言的創作。
寓言是一種特別的故事。一般的故事可能偏重在提供趣味或者知識,寓言故事則多半偏重在提供「教訓」。在兒童的舊經驗裏,有「小螞蟻報恩」的故事,可以事先提示給學生,作為習作本文的參考。「小螞蟻報恩」的故事,採用的是一般故事的敘述方法,寫出小螞蟻受恩及報恩的經過,它給我們的「教訓」是:卑微細小如小螞蟻的動物,都懂得知恩報恩,何況我們是萬物之靈的人呢?故事中的小螞蟻在報恩的過程當中,一定是要冒著許多的危險、克服了許多的困難,才能完成報恩的工作的。但是因為這一部分不是那篇文章的重點,所以原文並沒有強調。
「小魚兒報恩」這篇文章就不一樣了,它不但是一篇寓言,更重要的是它還有「磨鍊」的主旨等待表達,所以它的寫法要比「小螞蟻報恩」更進一層,也就是要如同小螞蟻-樣,最後完成了報恩的工作,還要把小魚兒在報恩的過程當中,所經受的許許多多的痛苦和磨鍊,一一的描寫出來,這樣才算兼顧了寓言的形式,和表現主旨的內容。
本文採用擬人化的童話寫法,主角是小魚兒,在題目上面已經確定。另外要安排一個主要的配角,作為牠報恩的對象。寫作時,首先交代報恩的原因,其次敘寫小魚兒受盡磨難的情形,終於讓牠達成了報恩的心願。本文給學生「要報恩」的明示,以及「不怕磨鍊」的暗示,是一次極有意義的練習。
寫作中要注意:
第一、不要忘了「魚」是生長在水裏的,不可把背景事物弄成陸地上面的。
第二、結尾不要仿效「伊索寓言」來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是……」,那就「教訓」得太過頭了。
()聽老師說歷史故事
本題目是配合課本第三單元「歷史故事」的教材內容而設計的,以敘述革命建國的精神為手段,目的在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歷史故事」的涵蓋層面很廣,鼓勵兒童依自己的興趣自行蒐集、自由閱讀是可以的;但任令學生隨意抄截一段當成作文功課,則非常不宜。所以這一次的練習,範圍由老師指定,材料由老師供應,唯寫作的方式請學生自行決定,但以短篇的記敘文為原則。
教師在教授第八課「革命新娘」時,已配合閱讀及寫作的需要,令學生一起蒐集有關革命建國的故事;老師也同時準備妥其他有關的革命史實,作為講解本課的參考資料。這些資料或者在課中配合講述,或者於課前課後展示在公布欄上。以上所述的這些資料,包括老師準備的、同學蒐得並經老師認可的,就是這次習作的參考資料。學生可以在這個範圍以內自定中心,自行取材,把材料安排妥當,完成一個短篇故事。題目可以依材料自定,或者就以「聽老師說歷史故事」做題目。
()給外婆的信
本題目配合課本第十二課「叔叔的來信」,給學生即學即用的寫作訓練。
書信是應用文的一種,所以應具有一定的格式;有關這種格式,在課文裏已有詳細的實例,而且在課文的讀講和深究時,教師也已做了詳細的說明,在這兒我們不再重複。此處僅針對「外婆」這個特定對象,作有關「稱呼」上的補充。
開頭可以用口語上的稱呼,直接稱「外婆」(或「姥姥」、「婆婆」、「阿媽」等,概依其俗),也可以用「親愛的外婆」、「敬愛的外婆」,「親愛」表示親暱,「敬愛」顯得比較莊重但也比較生分;在信中提到外婆時稱「外婆」或「您」,用「你」是不懂禮貌的說法。信末自己的署名上方是「自稱」,也就是外婆叫你的稱呼,大約是「外孫」、「外孫女」、「乖孫子」、「乖孫女」等;寫自己的名字時不必加姓,這是對直系血親尊親屬的通例;名字下面用「叩上」或「敬叩」都行。
信的內容大概分成三部分:第一段是開頭的應酬話,要交代寫這一封信的動機,大概不外是:很久不見,有點想念;從其他親人那兒得知外婆的消息;剛接到外婆的來信、贈品或者鼓勵等話語這些,最好能與正文承接。第二段是正文,要把這次寫信的主要目的表示出來:可以向外婆報告自己的功課進步情形,可以告訴外婆家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向外婆要求買什麼東西,或者請求外婆代說、代做什麼話和什麼事等。注意在說話的語氣上,要跟第一段能夠銜接得上。這一段是這一封信的主要部分,在分量上應該是最重的。第三段是結尾的應酬話。這一段的目的在避免正文突然結束,顯得不夠禮貌;情形有如向老師請教問題,臨走時向老師道謝一樣。結尾的應酬話也是從正文所說的事引申出來的。如正文是向外婆報告功課,結尾便可以說還要更用功;如正文是向外婆要求什麼,結尾便可以說請外婆快點兒幫你等等。第三段跟第一段一樣,屬於「形式上的內容」,只要交代,不必寫得太長。
即學即用是這一次練習的附帶目的,所以本文寫畢,經教師批閱發還以後,可以指導學生抄在信紙上實地上封套去投郵,趁便也把封套的寫法,以及郵政的部分相關規定作一介紹,以俾日後應用。對於沒有外婆的兒童,不必叫他改變對象寫信,可以指導他藉用書信的格式,寫成一篇懷念外婆的抒情文。
()當我生病的時候
本題目配合課本第五單元的主旨,讓學生自表現母愛的敘述當中,明瞭母愛的偉大,從而體悟孝親的必要。
母愛的偉大是大家所肯定的,母愛的存在也是最普遍的,有如我們日日曬照的陽光、時時飲啜的清水、分分秒秒都在呼吸的空氣,是那麼樣的無所不在、卻又這麼樣的平凡,因此大部分的人,尤其是我們小朋友,往往忽略了這些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化作無微不至的照顧的母愛,必須要在我們生病的時候,母愛「透支」的時候,才能因為太過強烈而感受到。因此,本次的練習,即選定此時作為描敘的時間範圍。
本文從自己生了病、被媽媽發現時著筆,然後話分兩頭:一頭寫媽媽如何為你延醫治療、如何安排你的功課休息、如何準備你的湯藥飲食、如何因照顧你的舒適而更苛虐了他自己的身體,寫的是從外部所觀察得來的材料;另一頭寫他如何焦急的等待你的病況好轉,當病情轉好時,他是如何的面露欣喜,當病況轉劇時,母親又是如何的痛苦愁煩,寫的是經由母親臉孔所傳達他內心的訊息,就是母愛所發散的根源所在。
當我們生病時,母親的一切記掛,全都放置在病兒的身上,連自己的日常起居都顧不得了――這就是母愛的具體展現。
題目上雖然是「我」生病,但是本文的真正主角卻是母親;多寫母親,少寫自己,這是要特別提醒兒童注意的。
()如果天天晴天
本題目配合課本第十八課「改造天氣」的文意,設想一個兒童喜歡的天氣情況,以誘導他們深究自然現象的興趣,並藉以發揮兒童的想像力。
兒童大多好動、愛玩,對戶外大型的羣體遊戲尤其喜歡,所以晴天對他們來說特別重要。但是,如果天天都是晴天的話,那世界會怎樣了呢?
晴天,就是不下雨;不下雨,久了會不會缺水呢?沒有水灌溉,農作物的生產怎麼樣,青山綠野又會怎麼樣呢?冬天怎樣、夏天怎樣,白天怎樣、夜晚又怎樣呢?如果天天晴天,大地的自然現狀會有哪些改變?隨著自然狀況的改變,地球上的動植物會有什麼變化、人類又要如何來因應這樣的變化呢?結局是樂觀的呢,還是不樂觀的呢?如果真的發生這樣的天氣變化,想一想:人類該怎麼樣才能生存下去呢?
這真是一個嚴肅而迫切的問題!報載由於地球生態的逐次被破壞,地球的溫度正在逐年的升高當中。臺灣地區原已處在高溫的副熱帶,經此影響,一到夏天便高溫難耐,導致夏季用電量急劇增加。七十八年六月以來,已有許多次發生電力不夠,而必須分區輪流停電或限電的窘況了。基於此,這次練習也算是給兒童間接上一次「生態保護」的課程,希望他們從小便能了解「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這也是本文在培養「想像」能力外的「具體」教育。
()夕陽
本題目配合課本第二十一課「欣賞大自然」,目的在輔導兒童學習對個別自然景物的描寫。
描寫景物的練習我們已有多次的經驗,有些偏重寫景,有些偏重記遊,有些兩者並重。這一次我們再換一個角度,從「即景生情」上來下手。
本文開頭,可以仿照課文的方法,以「登樂遊原」詩: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中「夕陽無限好」句的「好」字下手,剖析自己感覺中夕陽的好是好在哪裏。是燦爛奪目的霞光,是瑰麗絢美的彩雲,是清涼如水的晚風,還是引人懷想的暮影?這是第一層。
然後再談「近黃昏」的感受。兒童是屬於旭日東昇的年代,對黃昏的感受當然不如我們深刻。不必勉強他們發表那些言不由衷、或牛頭不對馬嘴的意見;只要說出他們經驗中有過,或可能有的狀況和感想便可。這是第二層。
最後把以上兩者作個對照:夕陽的美,是很美;可是轉瞬間便要消失了。從這兒,我們是不是得出了一些寶貴的啟示,這啟示應是不分年齡階層的。這是第三層。
本文到此可以告一個段落。如果由於所得啟示這部分的材料比較少,內容太單薄了,那麼以下還可以從夕陽本身,以及夕陽下景物給我們的聯想和回憶下筆。
這是一篇抒情文,寫景只是手段,最主要的還是要兒童從描寫景物當中獲得感想。這才是本文的重心所在。
()我愛清潔的環境
本題目是配合課本第二十四課「關心別人」的主旨而設計的,目的在告訴兒童,維護生活環境的清潔,能使自己和別人一起受益。
臺灣地區由於地小人稠,尤其都市化的速度過甚,人口大量集中於幾個「點」上面,每天都要生產數量龐大的污染性垃圾,加上這些「點」的附近都是工商業發達的地區,工廠林立、交通便利,雖然在經濟上為我們躋身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可是在環境保護的工作上,也為我們預置了一顆可怕的炸彈。
本文就是要從這方面來取材:首先指出不乾淨的環境,已經降低了我們生活的品質,如果不努力來挽救,可能有一天我們全部都要為污染物所埋葬。所以大家應該一起來維護清潔的環境。
其次談怎樣維護清潔的環境。大約是:第一、在觀念上,人人要有「我愛清潔的環境」的信念;第二、在行動上,在個人方面,人人注意個人的衛生,盡力維護自家環境的整潔,在團體方面,做到「消除髒亂由我做起」,不在公共場所製造污染等。只要人人盡一己之力,清潔的環境便能自然而然的形成。
近年來,由於環保意識的覺醒,社會上也出現了許多自發性的清潔社團,如董氏基金會的反煙運動、新環境基金會的淨化社會運動、臺灣綠色組織的搶救森林運動等,都是「我愛清潔的環境」的具體化行動,值得我們參與和支持。
這是一篇論說文。首先要指導兒童作有條理的敘述,也就是一件一件的說,一件說完再說另一件;其次要指導兒童有層次的說明,或者由己而外,或者由外而己;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記了寫作本文的主旨。本文主旨就是題目。(待續)
(本文作者現任臺北市建國中學補校教師兼臺北市國教輔導團國中國文科輔導員)
刊「中國語文月刊」38665卷第227-33

by 甲多先生 @ 1989.08.01 臺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