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尾是一篇文章的結束。如果一篇文章有了開頭的精彩,也有內容的充實,結尾卻是隨隨便便的,那就像是一個風度翩翩的英國紳士,頭戴黑亮的呢質大禮帽,身穿燕尾服,手持銀手杖,卻穿著一雙草鞋,顯得非常的不協調,也使人對他的紳士身分,起了輕視的心理和懷疑的眼光。所以結尾的協調,是有必要講求的。
(一)沒有好的結尾的故事
有一個故事這樣說:
「有一個人名叫張阿三,最喜歡說不吉利的話。有一次他的親戚家添了一個寶寶,請許多人去吃酒。張阿三也想去,但是家人怕他亂說話,不肯讓他去。張阿三賭誓說:『只要你們讓我去,我從頭到尾什麼話也不說。』他的家人看他很認真,就同意帶他一起去了。這一次張阿三真的什麼話也沒說,一直到最後的甜湯吃完,他簡直跟一個真啞巴一樣。宴會結束的時候,他的家人都放心了,因為張阿三連一句話都沒說。可是正當他的親戚送他們出門的時候,張阿三站在門口說:『今天我來吃這個酒,什麼話也沒說。所以將來如果這孩子死了,可不能怪我呀!』」
看看一個好好的宴會,就給最後那句話弄壞了。同學們作文的結尾,偶而也有像這種「突然冒出一句相反的話」,拿磚頭砸自己的腳的情形。但是更多的毛病是沒有結尾,不了了之;或者雷聲大雨點小,草草結束,落了個「虎頭蛇尾」。像這樣,結尾不但沒有在作文裏發揮正面的作用,反而變成了「拉後腿」的角色,減低了你文章的光彩。
(二)結尾上常患的幾種病
為了徹底治療結尾不佳的毛病,我們要先知道同學們在結尾上,最常患的有哪幾種病。
第一種叫「總之病」。不管是記敘、論說、抒情,到了詞窮的時候,就拉一個「總之」過來,扯上兩句就當結尾,也不管「總之」的意思是什麼,在什麼情形之下才可以用,都叫「總之病」,是同學們結尾上最多的毛病。
第二種叫「畫蛇添足病」。一篇遊記,寫到遊玩結束,盡興回家,就算結束。有些人偏偏再來一段「遊玩後的觀惑」,批評一下公共設施的不足,遊人公德心的低落,天公的不作美等,把他方才一大段愉快的描寫,通通翻了案,真不知他到底是遊記,還是「遊論」。
第三種叫「死不歸宗病」。說到最後離題了,就著離了題的意思作結尾,就是這種病。像「談迷信」,寫到香灰,寫到和尚,寫到廟,最後以「臺灣的廟實在太多了」作結的便是。
第四種叫「由此觀之病」。這個病大概是受「伊索寓言」的故事所影響。有許多版本的「伊索寓言」,喜歡在故事之後加上該個故事的寓意,於是同學的記敘文,最後也來「由此觀之」一下。問題是,有些故事沒有明顯的寓意,同學觀了半天,不是胡說八道,就是莫名其妙,這也是一種結尾的病。
第五種叫「時代八股病」。過去我當小學生的時候,也曾經患過。那時候的國策是「反攻大陸,解救同胞」,於是不管什麼題目,最後必定要「反攻」一下,「解救」一下才成,有時弄得驢唇不對馬嘴。現在的同學們也是這樣,寫讀書、運動來一個「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結尾,寫遊青年公園、打架也用「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作結,把一個神聖的號召,比成四不像,就是患了這個毛病。
第六種叫做「以偏蓋全病」。一個題目的範圍包含層面較廣,結尾卻專對某一點來說,就是「以偏蓋全病」。、例如:「遊新公園」,結尾說「博物館的貢獻太大了」就是這種毛病。
第七種叫做「放空炮彈病」。結尾沒有針對題文,只是隨便拉個別的現成句子就算,是「結尾落空」,也叫「放空炮彈病」。例如「談守時」,結尾既不談守時的重要,也不談守時的方法,倒是引用一句俗諺「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說;「所以要守時。」就是這個毛病。
以上七病,是同學們常患的「結尾病」。結尾不佳,無疑的是作文的一大遺憾。
(三)使結尾精彩的方法
那麼該怎麼辦使你的結尾精彩起來呢?古人有所謂「豹尾」的說法,意思就是要文章的結尾「有力」。說「有力」又太空洞了,正確的含義應該是「切題」、「簡潔」、「明朗」。不切題,抓不到癢處,怎能有力?意思不明白,囉哩八唆、拖泥帶水的,當然也沒辦法產生力量。朱自清先生在「說話」一文的結尾中寫道:「總之,我認為我們要說得巧,要說得少,言多必失,多言必敗。」這一段把他全篇的主旨再提示了一次,使讀者得到一個明確的概念,是結尾的佳構。
我們初學,結尾有這麼好的句子出現,一時恐怕難得。不過有一些起碼的方法,仍然值得我們模仿。
1.迴映題目:在結論的時候,重述題目的意思,有避免離題,並使全文成渾融的有機體的作用。例如「戰勝自己的敵人」的結尾:
「這樣,我必能戰勝自己的敵人,成為一個新時代的少年。」
2.期勉讀者:把題目的積極意義發揮出來,請讀者照做,進-步發揚文章的效力。例如「天資和努力」的結尾:
「各位小朋友!努力吧!成功的大門,永遠為你們敞開著。」
3.訓誡法:如果題目或內容含有正面的教訓意義時,可以訓誡作結。例如「小孩子和魔術家」的結尾:
「魔術家對小孩子說:『你要知道:在各種的生活中,都有快樂和痛苦。所以你不必羨慕別人的生活。』」
4.結論法:論說文的討論,最後得出來的結論,便是該文的結尾了。例如:「愛與敬」的結尾:
「你希望別人喜愛你嗎?那麼你先要喜愛別人!你願意別人敬重你嗎?那麼你先要敬重別人!」
5.結果法:記敘文的事件,發展到最後的結果,便是結尾。例如「井外的世界」,敘述一隻住在井裏的青蛙,在發現外面世界的遼闊之後,最後做了決定:
「他不再留戀過去,用他的長腿向天空奮力一跳;這是他生平跳得最高最遠的一次。噗的一聲,他正掉在一百萬隻青蛙的合唱隊裏。」
6.感想法:看了、聽了或做了某事,自己心裏總會有自己的感想,用這個材料來做結尾,不管在記敘文,論說文裏都理想。例如「讀書報告」,作者在看完「模仿貓」這本書之後,寫下這一段結尾:
「我一向羨慕別人,又喜歡模仿別人,反而忽視了自己。讀完這本書,使我有了這樣的自覺:我不再羨慕別人,我要看重自己!我不再模仿別人,我要發揮自己的能力,創造自己的而途!」
7.鼓勵法:對於文章較高層次的旨意,恐怕不是一時之間能達成的,我們可以請人「勉力以之」,作為結束。例如「日新又新」的結尾:
「最後,他鼓勵我們:不但要有新的眼光,新的心情,新的構想,更要學習新的方法和技巧,才
(下轉第89頁)
(上接第69頁)
能嘗試新的創造。」
8.反問法:通常是為了提醒讀者的注意,給人在閱後有思考的餘地。它的力量,比直接肯定的敘述要強。例如「遊子吟」結尾的最後一句:
「誰說憑我們做兒女的,這一點兒寸草似的孝心,能夠報答慈母恩暉的萬分之一呢?」
以上八種,只是就國小國語課本,找得到的例證,以及我們同學能力及機會所及的題目,作重點的提示。事實上,正如同開頭一樣,作文的結尾也沒有一定的方法,全看文章的需要,寫到「該停止的地方」,就該結束。如果你一定要「按圖索驥」,步步照著以上方法來作,結果恐怕也要落到前述的「結尾病」象當中,應該注意。
最後還要附帶說明,結尾的篇幅應盡量短,否則「尾大不掉」,也是結尾的一種大病呢。
刊「中國語文月刊」329第55卷第5期66-69,89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