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我的孩子,從我太太那兒學到,有時候甚至比我太太多懂一些。正如同我的老岳丈比老岳母更懂他的女兒一樣。
訂婚儀式完成以後,老岳丈把我拉到一邊,說:『阿娥脾氣不好,你得好好順他。』我笑著答應,心裏卻萬分的不以為然,只相信我跟她交往幾年的「經驗」。
孩子出生了,三個月,六個月,一年,開始會走、亂動之後,我也開始發覺我的老岳丈是對的,我太太的脾氣的確不好,而小孩的脾氣也跟她一模一樣。有時候,太太會自己說,她沒甚麼耐性,實在不適於當媽媽。這是她心情好的時候說的。被小孩吵煩了的時候,她的強脾氣就悄悄地出現了。糟糕的是,她一強,小孩也跟著強,一點兒都不妥協,一大一小就對峙在那兒,吵得天翻地覆。我想這不是辦法,便積極計畫打進他們的彆扭裏,由我來充當潤滑劑。在這之前,我總以為幼兒是媽媽的,所有的事都不是爸爸應該插手的。
可以想見開始的時候,孩子排斥我,因為我們一向是隔閡的。太太也不放心我這個笨手笨腳的大男人來照管孩子,但是她的脾氣一發作,卻顧不了這許多了。於是兒子儘管流淚哭嚷,在我的盡力安撫之下,孩子漸漸向我靠攏了。一歲三四個月的時候,孩子才開始牙牙學語,第一句學會,並且會自己說的就是「爸爸」,這使我感到無比的安慰。我每天花四五個小時跟他相處,總算有了初步的結果。
除了抱他,跟他一起玩兒之外,從他開始吃稀飯起,我就每天餵他吃晚飯。我知道他大約吃多少,快吃飽時就要小口地餵,如果餵多了,一噎住便可能嘔吐,把剛剛辛辛苦苦餵了半天的飯菜通通吐出來。
一歲半以後,小孩走路走得很好了,吃過晚飯,他會拉著我,用他特有的語言,表示要出去。我也喜歡帶他出去走一走,因為住在現代公寓的房子,活動空間小,常年關在家裏,孩子會成「飼料雞」的。我希望他是「土雞」,所以寧可犧牲休息和「作功課」的時間,陪他到外頭逛。如果太太也一起去,小孩多半會要求「抱抱」或「背背」。他不會要求我,因為我單獨帶他的時候,並沒有這樣要求。太太被孩子纏上以後,除了轉向我求援之外,竟一點兒「擺脫」他的辦法都沒有。但是我有辦法,我知道小兒喜歡對著有洞的水溝蓋或是站在大水溝旁尿尿。於是我先把他接過來,並且利用時機要他下來尿,然後稱贊他一番,在他自我陶醉的時候,就可以拉著他的手往前走。那時他早已忘了要「抱抱」或「背背」了。
小孩怕熱,晚上睡覺若是出汗,便要哭鬧不休,甚至把晚上吃的食物吐得滿牀滿被,換來太太的一頓毒打及咒罵,破壞了左右上下前後鄰居的好夢。我知道他怕熱,睡前總要打開門窗,開冷氣或電扇。有時天氣乍冷還熱,開窗吹風怕太冷,卻沒想到把他熱著時,他會先有預警式的呻吟,然後是斷續輕哭,最後才是號啕大哭。通常得在呻吟的階段,即時處理,等到大哭了再拍再哄,就一切晚矣。太太是職業婦女,白天公私兩忙,晚上通常很累了,她跟小孩一起睡,通常都是睡得很沈,非得到大哭的「分貝」,不足以吵醒她。所以晚上我趁他們上牀以後「作功課」時,通常不能太專心,如果能把握住大哭前的兩階段,迅速地搶過去,幫他換下濕衣服,擦乾身體,暫時掀開蓋肚子的毛巾被,讓他涼快一下,他就能很快地再睡,等他稍睡沈了再蓋被。涼涼的天,他可以一覺到天明。若是他熱得大哭,把睡夢中的媽媽吵醒,通常只能換來仍處於半昏迷狀態中的媽媽一頓大吼,哭得更厲害,甚至吵了許許多多人的睡眠。
太太其實也不是不懂,她是社工系畢業的,很在行的,只是她有時真如她自己說的,沒有甚麼耐心,孩子哭了,不去探討他哭的原因,只是直覺的判斷他沒有哭的理由,便要用暴力的方法嚇阻他。這種方法往往只換來更大一場的災難。我知道我的孩子其實也「講理」,比方逛街時,他若看中某種東西,而站在商店前不肯走的時候,只要靠在他耳朵旁,告訴他那是別人的東西,不可以要,他就乖乖地跟你繼續走,頂多他要求「抱抱」,作為一種「賠償」就完了。如果不是這樣,而是硬拉著或抱著他走,換來的必是一陣子呼天搶地,大汗淋漓。
雖然我的兒子才剛滿兩歲,根本還不會說一句完整而有意思的話,但是我認定他已能辨別我的意思,並相信我也能懂他的意思。在媽媽那邊遇到挫折時,他會哭著投入我的懷抱。得意時,他會對著我指東指西,一面說他那些有意義或沒意義的話。要甚麼東西,他會拉著我去拿。他能用簡單的同一個字,表達在各種場合不同需要的意思,我也大部分能懂;我想我的孩子知道我懂他。
因為我確定他的種種作為都是有原因的,所以我幾乎不曾打他,打的時侯也好像跟他玩兒似的(太太形容給她的同事聽的話)。我其實不是一個縱容孩子的人,那一陣子報上體罰鬧得兇的時候,我還是少數贊成體罰的人之一。我只是認為打要有打的理由,不能以大人的好惡為根據,心情不好的時候,就隨便給小孩來個一拳兩腳的。根據報上報導,小孩的暴力行為,大部分是小時候從父母那兒學來的。如果我們對孩子的體罰,不是以「獎善懲罪」為出發點,而是給他們將來的暴力犯罪作示範,那不是開管教的倒車了嗎?
據說,馴馬的要訣之一,就是順著馬鬣為牠梳洗。我不知拿它來和管教孩子相比「倫」不「倫」。但是我懂我的孩子,他需要的是「順」著的。現在剩下的問題便是,如何能順著他,而且能順著我的教育方針,來使他成長,使他發展。
原刊《國語日報》〈家庭版〉「九月話題 我的孩子」,後收入73年4月1日國語日報出版,薇薇夫人主編《孩子,孩子!》46-49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