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實施略讀指導的可行性

在國小國語科說、讀、寫、作四項當中,最困擾學生和老師的,毫無疑問的就是作文。原因有很多,歸納起來不外兩大端:一是書寫工具的問題,一是內容空洞的問題。書寫工具的問題比較簡單,只要將作文課的毛筆改用硬筆,就可以解決一大半;而內容空洞的問題就比較複雜了。
有人把作文比成像蠶吐絲一樣。誠然,如果不是先「吃飽了桑葉」,蠶就吐不出「絲」來。在國語科裏,讀書就好比是製造作文的「桑葉」一樣;沒有讀書,當然寫不出作文,或者寫出來的作文內容空洞。因此唯有多讀書、讀好書,才是提高作文能力的不二法門。
但是光說一個「多讀書」並沒有甚麼用,因為學生還不曉得該讀甚麼,怎麼讀。如果我們僅僅對學生說,你們隨便去找書看,越多越好,自然不是「多讀書」的意義;就是經過詳細的挑選,開給學生一張書單,還不能算是盡到老師所應該負起的責任。我認為,作為一位老師,教學生「讀書」,起碼含有下列三種意義:第一、要擇優記住書中的詞句語彙;第二、要學習他人的表現方法;第三、要吸取書中的思想精粹。這樣子的「多讀書」才合乎讀書的真義,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儘管有些專家提出「作文應以思想的暢通為首要,組織結構其次,詞句片語為末」的主張。但是我還是以為語彙的吸收使用應該最為優先,思想結構則要待文詞通暢以後再來講求,尤其是國小兒童的作文指導,更應該這樣。因為以一個八九歲到十一二歲的小孩心智,對著他們大談思想也者,毋寧是一件過於抽象縹緲、遙不可及的東西。還有,思想原就是寄託在文詞上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先讓他們握有畫筆,再要求他們畫出「心裏想的甚麼」,才是作文教學的正道。這也就是自古以來,文章家們都強調「多讀」的緣故。
國小國語科的讀書一項,若能針對着這些來設計,想想每年平均五六十篇文章的講授,分量不可謂不足。假使學生都能把這些東西熟讀,而在老師正確的指導下活學活用,那麼國小畢業以後要寫出一篇像樣的文章來,應該不會有問題。只是因為國語課本所選用的教材,並非全以文學的欣賞和作文指導著眼,還有許多是配合其他教育而設計的,在這方面的助益不多,老師指導時也難強拉進作文教學的範圍。所以這些精讀的教材,可以拿來作為「桑葉」的分量,得先打個折扣。其次又因為學校的國語科測驗,往往偏重於國字、注音、改錯、解釋等字體本身形音義的辨識上,少有顧及文章的結構,組織和條理的工夫上面。所以老師和學生為了成績的緣故,就不斷的進行練習生字,背誦解釋的工作,對於準備將讀書和作文結合的心理傾向和實際行動,都顯得鬆懈。以這樣的情形,想要光靠精讀的材料來充實作文的內容,顯然是一樁難以辦到的事情。
根據以上的見解,才有對「國小實施略讀指導的可行性」的探討。
其實,說起略讀,我們每天都在做:看報紙,閱讀書刊雜誌,甚至於上課前的準備都是,但是學生能做的卻很少。原因是老師本身或者是受過相當程度的精讀訓練,或者已經有了若干略讀的經驗,早就「摸索」出一條閱讀的路徑來。但是學生就不行了,一方面是因為精讀的訓練不夠,一方面是沒有受過略讀的指導,強烈依賴老師給予精讀指導的心理作祟,所以多數人不喜歡讀課外書。經常可以發現他們只喜歡看不花腦筋的連環漫畫,對於正當有益的課外讀物,卻很少有購買的興趣;有些買是買了,卻沒有看。這些情形都有礙語文能力的正常發展,也都是因為我們沒有「指導」所造成。
那麼甚麼才叫做「指導」?「略讀指導」又是甚麼?依據朱自清先生的意思,所謂「略讀」,並不是「粗略的」讀,更不是「忽略的」讀,而是仍然要跟精讀一樣的把握要旨,吸取精義。所不同的是,在老師方面,不必纖屑不遺的逐字、逐句、逐章的講解,而只要提綱挈領的作重點分析即可;在學生方面,則不須像精讀一樣的咬文嚼字的耗費工夫,所以叫做「略讀」。至於「指導」,上國語課前要學生做的預習,查字典等便是。可見「略讀指導」並不是甚麼新鮮的玩意兒,只是我們「習焉不察」罷了。
雖然自從九年國教實施以來,兒童享有較多課餘的空閒,但是我主張「略讀指導」還是以在校時間為主,至少要待學生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後,再讓他們帶回去自己做。指導的時間可以使用「讀書」課,「讀書指導」、「作業指導」、「分組活動」甚至於「作文」課都可相機進行。指導的內容宜由淺入深、由短入長。國語日報的完童版、我的作品版很適宜拿來作閱讀材料;中華兒童叢書、世界兒童文學名著及國內外出版的中文優良著作,也都可以用,但以加有注音的為佳。指導時,老師按學生年級,或照程度分組,分別給予不同的指導;指導的方法以集體指導為原則(詳細的指導過程,請參考朱自清先生著的「略讀指導舉隅」。唯該書係以中學老師為對象,國小同仁可斟酌自行變通取法)。為了使略讀指導真正的發揮提高作文能力的效果,應當指定閱讀作業,學習像胡適之先生提倡的「四到」的讀書方法。如清源先生作的抄錄優美文句及佳作(見六十八年八月十六日國語日報「語文周刊」),便是一項很好的作業。此外將閱讀的教材拿來作說話、聽寫或表演寫作的材料,也有助於學生自閱讀中尋找作文材料的興趣感染。
本來,國小同仁的工作負荷已經相當吃重,再加上這樣「額外」的工作,將更感到無力承受。但是為了減少兒童在作文上的困難,明示他們一條寫作成功的道路;另一方面也算是解決自己教學作文及批改的困擾,大家應該有勇氣花一點時間來試試才對。唯一還需要大費周章的是統一閱讀的材料,如此「指導」才能談得上利用得上。只是這些教材是由學校選取,或由兒童自行準備,難以籌畫,還有待商討。
再看時下因為低劣的漫畫書刊充斥坊肆,兒童受到不良的侵蝕很大,浪費時間,降低或抵消了學校的教育還算其次,造成了訓導和社會問題才是嚴重。給予課外閱讀的選擇和指導,在這方面說來也屬必要。如果因此而養成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不但在作文上獲益很多,對整個人生也將得到無窮好處。
「國語日報」第1597期〈語文周刊〉

by 甲多先生 @ 1979.11.22 臺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