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

美術老師第一次來上課,兩手空空的什麼也沒有帶,卻開口說要教我們「觀察」。我們以為是要以他自己為模特兒,都饒富興味。
但是我們猜錯了。他反身拿起一支粉筆,很用力的寫下一個清晰的「T」字。他向同學借了一把尺,把直橫交點算起的三段線,都畫成等長,然後站到一邊去,叫我們仔細看看那是什麼。
有人說那是英文的「T」,讀作「踢」;有人說那是中文的注音符號「ㄒ」,讀作「西」;有人說那是「丁」字;有人說那是一種尺的形狀。老師都一一點頭稱是。吵嚷了一陣,教室便整個沈靜下來。我們以為答案不過如此,「觀察」已告一段落,要等著老師繼續上課;老師卻以為我們先觀察過「表徵」,正在作深入的思考。所以我們彼此都默然,等待對方的反應。
最後班長耐不住,提出「繼續上課」的動議,我們師生兩方才知道彼此都「誤會」了對方。
「我們非要對著某一個人,才能判斷或確定是誰嗎?」老師以反問作答。
老師的說話,點醒了某些人,有人離開座位,左右側頭著看;有人上了桌椅,踮腳俯視。忙亂了好一陣,終於有人另有新發現。
「把它右轉四十五度就成了『人』字!」
「把它左轉四十五度就成了『入』字!」
「在它右邊加一點就……」
「我們就字論字,不要橫生枝節!」老師打斷了同學的話:「前兩位同學『換個角度看』的作法很可取;但隨便在它身上加點增畫,便逸出了『觀察』的範圍。如果要算加筆成另一個字的話,恐怕我們今天一天都討論不完。」
教室又沈寂了下來,許久許久,那一位戴厚厚眼鏡的蔡同學站起來說:「我不知道對不對。」老師鼓勵他說說看。他才結結巴巴的說:「我覺得,把它倒過來斜視――我的意思是從側面看,那就不管左看,或是右看,都像一個英文小寫字母『Y』,讀作『歪』。我不知道對不對……」
老師帶頭給他鼓掌表示嘉許,並且說,能有這樣的發現,今天的課就算是成功了。但是他要我們再試看看,能不能再看到什麼。
大家都用心在看、在思考,但一直沒有新的答案產生。老師看看我們,再看看手錶,突然走上講台,隨手把「T」字給擦去了。他說:「現在黑板上什麼也沒有了,但是剛才黑板上的什麼,都已深入了各位的腦海。各位除了親眼看到了什麼,也想到了許多――像這樣的學習方法,就是求得學問的途徑;它的本身,更是一門學問!」
說到這兒,鐘聲響起。不待我們敬禮,老師已大踏步出了教室;但是他卻把「學問」留下來了。
76415日「國語日報」國中語文指導版,76610日刊「大中至正」第三期19頁,8061日刊「建中人」第20120

by 甲多先生 @ 1987.04.15 臺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