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文學獎」自七十九學年起舉辦,至今(八十八學年)正好十周年。十年來,持續支持這個活動的建中校長歷經三位,主持這個活動的建中國文科主席換過六個,參與這個活動的學生人數超過一千,而本科同仁投注在推展、指導及評審上面的心力,則無法估計。
《禮記》〈學記〉說,古代的教育「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七年叫做「小成」,九年叫做「大成」。這十年來,「紅樓文學獎」的得獎作品,年年都準時藉著《建中年度文選》的出版,接受所有同學的檢驗(八十六年五月起,更透過「建中國文科教學研究會網站」,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裡傳播),得到許多迴響。我們不敢自稱有「成」,但是有感於「創業維艱,傳承不易」,因此趁著主持過這個活動的主席都還「健在」的時刻,請他們各抒情懷,為「紅樓文學獎」的第一個十年,留下第一個圓滿的註腳。
第九、十年――十年小結
八十七學年度,我們增加了「報導文學」的徵文類別。
為了拓展學生的文學視野,開闊學生的文學胸襟,提升學生的文藝素養,豐富學生的文藝生命,激盪學生的文藝情懷,並因應第九屆紅樓文學獎擴大徵選文類的需求,於寒假期間,綜合以往「紅樓文學週」,以及「紅樓文學講座」的作法,舉辦了「88建中紅樓文藝營」。這一年紅樓文學獎徵文,我們共收到來稿一百四十一篇。
八十八學年度,我們將「紅樓文學獎」擴展成為橫跨全年度的「系列活動」,從上學期的十月開始,一直進行到下學期的六月;包括林雲閣先生的「報導文學專題講座」、白先勇校友談「我如何寫臺北人」、「89建中紅樓文藝營」、「紅樓文學獎徵文」及「建中89年度文選」的出版等。
「紅樓文學獎系列活動的持續舉辦,讓外界把建中國文科視為經營得不錯的教學研究會。」兩千年四月十八日,我代表本科接受「中等學校教學研究會定位與運作之研究」專訪,當主持專案的黃老師問我「建中國文科教學研究會的成功之處何在」時,我給了他以上的答覆。
的確,十年來紅樓文學獎系列活動的持續舉辦,不但對內凝聚了關注,也對外展現了實力,使得辦理這個活動的「國文科教學研究會」,成為「建國中學」組織中,不容忽視的成分。
今年紅樓文學獎徵文的來稿共兩百四十篇,使得我們的初審,首度採用「雙淘汰制」。我們欣見文藝的種籽在建中撒播,文藝的幼苗在建中生根;也期望這一股文學的芬芳,能夠從建中傳出去,傳到外面的世界裡去散發光與熱。
刊中央日報出版「建中89年度文選」10、18-19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