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裡的「法施」勝「財施」說


金剛經從頭到尾講「布施」意思是:「布施」很重要

第一章法會因由分』就說佛入舍衛大城乞食,是世尊讓舍衛城人「財施」。

第二章善現啟請分,是長老須菩提代表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等,祈世尊行「法施」。

第三十二章、也就是最後一章應化非真分』,還說「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的「財施」。

其間連同第第三十二章在內,共有七章談到「法施」和「財施」的比較,由此可見,「布施」從頭到尾貫通串聯了整部的金剛經。

「布施」有三種,「財施」和「法施」是其中的兩種,還有一種叫做「無畏施」。

百度百科:「布施度,又名檀波羅蜜、檀度、施度。施波羅密,意為布施,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眾生。布施有三種之分:第一種是法布施,即以清淨心為人宣說如來正法,令聞者得法樂,資長善根之功。第二種是財布施,此中又分兩類:一是內財施,即以自己頭目腦髓,以至整個色身施於眾生,如釋迦如來在因地中行菩薩道,曾割肉餵鷹、捨身飼虎;二是外財施,即以自己所擁有的衣食財物施予有情,令彼不受饑寒的痛苦。第三種是無畏布施,即眾生若有種種災難怖畏之事,能夠安慰他們,幫助他們免去內心的怖畏。」

前述金剛經第一章世尊讓舍衛城人所的「財施」,屬於第二種財布施中的外財施;第二章須菩提祈世尊進行的「法施」,屬於第一種法布施。

百度百科又說:「布施是六度之一,也是六度之首。」、「布施是修行的一個重要法門,布施可以廣結善緣,捨去慳貪,培植善根。」

「布施」一義,總含了法施、財施、無畏施,乃至財施中的內、外財施。不管行哪一種布施,都是殊勝因緣,也是吾人修行的起步;這也就是為什麼整部金剛經,要反復宣說「布施」因了。

整部金剛經裡頭,出現「布施」21次,分布在48111314151924283210章,其中七次特別提到「法施」和「財施」的較勝:

第一次:第八章依法出生分
「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是說:外財施「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不如法施「經中四句偈」。

第二次:第十一章無為福勝分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是說:外財施「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不如法施「經中四句偈」。

第三次:第十三章如法受持分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是說:內財施「恆河沙等身命」,不如法施「經中四句偈」。

第四次:第十五章持經功德分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
是說:內財施「無量百千萬億劫身命」,不如「聞經信持」,更何況法施「經中四句偈」

第五次:第二十四章福智無比分
「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是說:外財施「聚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七寶」之福德,不如法施「經中四句偈」福德的百分之一,千萬億分之一,乃至無量數分之一。

第六次:第二十八章不受不貪分
「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福德。」
是說:外財施「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不如「知法無我,得成於忍」,更何況法施「經中四句偈」

第七次:第三十二章應化非真分
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是說:外財施「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不如法施「經中四句偈」。

註:經文加黃色底的字「財施」、「法施」較勝之語;其餘黃色底的字為我們所加,表「法施」更勝過「財施」之意。

表列如下:
財施外財施、內財施
法施
1
8
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
經中四句偈
2
11
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七寶
經中四句偈
3
13
恆河沙等身命
經中四句偈
4
15
無量百千萬億劫身命
聞經信持
5
24
聚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七寶
經中四句偈
6
28
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
知法無我,得成於忍
7
32
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
經中四句偈
註:黃色底的字「法施」「經中四句偈」之前的自我修為,尚未達「法施」境地,而其福德已較勝,極表「法施」福德較勝之意。

七次財施中,外財施五次,分別是第一次的「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第二次的「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七寶」、第五次的「聚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七寶」、第六次的「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和第七次的「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這些「外財施」從第一次、第二次到第五次,數量一次比一次增大;到第六次所說的數量,都是可數的、屬於有限的大量,而第七次的數量則是不可數的,極言數量之大,已經達到了無限。

七次財施中,內財施兩次,分別是第三次的「恆河沙等身命」和第四次的「無量百千萬億劫身命」,也是前者有限量,而後者無限量,後者數量明顯要比前者多得多。

但是這麼大量的內、外財施福德,仍舊抵不過法施「經中四句偈」所得福德中的極小極小部分第五次所說的「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甚至修行者還不需要達到具有「法施」的能為,只需要「聞經信持」第四次所說的)、或「知法無我,得成於忍」第六次所說的),其所得到的福德,都要比單純的財施要強上許多。

就這樣,世尊在整部金剛經裡頭,總共提出了七次「法施」和「財施」的較勝,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各種類的布施,還有高下優劣之分嗎?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裡所謂的「經中四句偈」,指的到底是什麼?

有人引「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說是:「空身」、「空心」、「空性」和「空法」。

有關這個答案的確當與否,「晦齋」大德的見解,深得我心,他說:

我先說一下關於前面有人引用《金剛經總持論》的「空身、空心、空性、空法」的問題。我們無法否認《金剛經總持論》所論述的見地是很高深的,以「空身、空心、空性、空法」為修行路徑,也是很高明的教授。但如果執定它才是「正確」的而其他說法都是「錯誤」的,那不僅是不符合《金剛經》的經義(經中多處破斥對佛法的妄執),也不符合客觀的事實。

《金剛經總持論》雖然內容很像佛所說的經典,但它絕不可能是佛所說的,所以不能以它做為絕對的標準。第一、它題譯者是後趙佛圖澄,但在佛圖澄的傳記及各家記錄中,都沒有提到佛圖澄曾翻譯過任何一部經論,而譯經在佛教弘傳上是非常重要的大事,《高僧傳》中任何人哪怕只翻譯過一部經典,都會特別記錄下來,何況佛圖澄這麼有名的高僧,連他有多少弟子、建了多少座寺院都記錄了,如果他真的曾翻譯經論的話,不可能不記錄他翻譯的事業。第二、如果這部論是佛圖澄翻譯的,則必定會在古代的《經錄》中被記錄,但在各種《經錄》中,都沒有提到它。第三、最重要的,是它所使用的語詞,間雜有「把得定、作得主」這類的白話文,這只會出現在中國的祖師語錄上,在梵文翻譯的佛經中是不可能出現的。因此可以推論,《金剛經總持論》是後世大德假託佛經形式而寫的,它的論點固然高深,值得尊崇,但不能直接當做佛語來做為絕對的標準。所以,以「空身、空心、空性、空法」為四句偈義,可以當做是四句偈的另一層次的解釋,但不能認為只有這種說法是正確,而其他說法都是錯誤的。

除此之外,「空身、空心、空性、空法」四句包含的意義,超出了整部金剛經的範疇,跟經中所言的「於此經中」範圍不合。

至於「四句偈」是指哪四句,「晦齋」大德也說:

那麼什麼是四句偈?我們先直接看經文「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如果四句偈是特定的四句,又何來「隨說」?正因為四句偈不是特定的,才會說「隨意宣說此經中的法義文句,甚至只是說任何一個四句的偈子等」。

再來看無著菩薩所著作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無著菩薩是印度人,他的解釋是依據梵文原文,是最不會有錯誤的。他解釋「乃至四句偈」者,是「於彼乃至說一四句偈」,所謂「一四句偈」,就是「任何一個四句偈」。如果「四句偈」是指特定的四句,那就會直接指定「四句偈」而不會說是「一四句偈」;正因為四句偈不是特定的,才會說「一四句偈」。

又有人說經中有兩個四句偈,即五字一句的那兩個偈子。那兩個偈子當然也是四句偈之一,但「四句偈」原意並不是指這種偈子。印度的文法,是以八個音節為一句,每四句為一偈,這是計算字數的單位。例如常說《大般若經》有十萬偈,就是這種計算方法。所以「四句偈」在經典中的原意,不過是指經中隨意任何四句三十二音節(以中文而言即三十二字)的句子。但翻成中文長行後,並不一定都是以八字為一句,不過只要是相近的字數,如短句則八句、長句則四句,都可以算是一個「四句偈」。

「四句偈」原不是指特定的哪四句,甚至不一定是四句,哪怕只是一句、或是只有幾個字,都在它的涵蓋範圍之內,極言「經義」數量之「少」,與「經義」層次之「淺」。如此,才可望「善男子、善女人」,人人在「信受奉行」之餘,還能夠「為他人說」,以求取更大更多的福德。

這也就是我為什麼敢寫這一篇文章的原因。

雖然金鋼經裡說「法施」勝過「財施」,但也並不是就是說「財施」不重要了;「財施」畢竟還是「布施」的一種。當受施者需要的是「財施」而不是「法施」的時候,你就應該行「財施」;當你面對的是持戒修福的大比丘眾時,你也只能行「財施」而不是「法施」了。這個時候,「財施」和「法施」的功德應該是不相上下的。

在金鋼經裡,世尊之所以要說「法施」勝過「財施」的原因,是因為他當時說法的主要對象是持戒修福的大比丘眾。當世尊面對優婆塞等人的時候,我想他應該會說布施主要為財布施。佛光電子大辭典:布施原為佛陀勸導優婆塞等之行法,其本義乃以衣、食等物施與大德及貧窮者。』所以星雲法師說:信徒以財布施為重,出家人以法布施為重。

我沒有「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也沒有「無量百千萬億劫身命」;但是我有些許金剛經「受持讀誦」之功,雖然還不能完全理解奉行,但有「一得之愚」,何妨響應一下世尊在金剛經裡的反復號召,以此一「四句偈」為他人說,盡一己「布施」修行之力?

最後,再以「晦齋」大德的另一段話,作為本文的結束:

當你了解「四句偈」的本義之後,再把《金剛經》重讀一遍,你才會了解《金剛經》的真正殊勝處。那些原本被你認為是稱不上「無上宏旨」的,任何一句都是真正的無上宏旨。能夠如是了見、如是認知、如是恭敬尊重,你才能真正體會受用到它的法義。如果堅持只有某四句才是「無上宏旨」,那就落入經義所要破斥的法執,永遠與《金剛經》法義相背了。

by 甲多先生 @ 2019.07.22臺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