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人的小說「食有魚」淺析

摘要
一對在美國留學的男女,因著莫名所以的機緣而相遇。起初他只是為了「飽餐一頓」,把她當成了供給吃食的母親,慢慢的覺得她更像個妻子——一個舊世紀主中饋的家庭主婦。而她,在剛開始的時候,也只是因為沒見過吃東西吃得像「餓死鬼」一般兇的小男生,覺得好奇、好玩;慢慢的卻把他當成為另一個小胖(弟弟),覺得可笑又可憐,不但心甘情願的準備了全套的工具做魚給他吃,替他料理卡在喉嚨裡的魚刺,還任由他抱怨、詈罵;在他喝醉酒的時候,一面伺候、安撫他,一面收拾他的嘔吐穢物(這時候,他又有點兒像她的爸爸);甚至不惜在他「意圖不軌」的時候,抱著「由他胡鬧一場」的心理,像母親(或像女兒)一般縱容(或包容)他。只是他們的內心都各有不同的障礙(或堅持):她說她是老成的,他是稚嫩的;他說他已經不習慣和相貌平常的女人親近。幸好他們都是善良的,即使在酒力助威之下,仍然沒有衝破那一道意料之中的的門檻:他自以為他是她(再平凡不過的小女人)奮力捕捉的獵物,所以要逃;她也知道他們之間原無可能、毫無可能、全無可能,所以不得不避。最後她只得任由他非常淒苦的跟她道再見。
目錄
壹、前言
貳、〈食有魚〉的大意和主旨
參、題目分析
肆、故事分析
伍、人物分析
陸、結構分析
柒、主題分析
捌、結論
玖、參考書目
拾、附錄:高中《國文課本》裡的小說
關鍵字:小說、食、色、魚、故事、人物、結構、主題
壹、前言
小說是一種「文類」。「文類」就是「文學」的類別。「文學」是什麼?這說起來不但話長,而且頗有爭議。
蕭統在《文選》〈序〉裡給「文學」做了簡要的界定。他說,史書裡的贊、論、序、述,因為「事出於沈思,義歸乎翰藻」,所以也和其他「文學」作品一樣,在《文選》裡收集了一些。蕭統把「事出於沈思,義歸乎翰藻」,當作是文章能不能稱之為「文學作品」的兩個標準。
所謂「事出於沈思」,指的是文章的思想或內容;所謂「義歸乎翰藻」,講的是文章的詞藻或形式。換句話說,一篇經過深思、透過辭藻、運用文學表現手法完成的作品,才能稱之為「文學」;而小說正是屬於這種能夠稱之為「文學」的著作,因此我稱它為「文類」;是一般所稱的「四大文類」之一。(其他三種分別為散文、詩歌和戲劇)
情節或故事,就是小說的形式;主題就是小說的內容;將主題透過形式展現出來的方法,就是小說的結構或佈局;而搬演故事或推進情節的是人物。所以,被稱作小說的這種文學作品,主要都是由主題、故事、人物和結構四個部分組成;因此,解讀一篇小說,我們也都可以透過這四個部分來加以分析和說明。
如果把一篇小說放到我們的課本裡,它當然還是一篇小說;但是它同時也成了一篇範文或課文(名稱不同)。閱讀小說的方法也許我們還不曾學過,但是閱讀課文,卻是我們的家常便飯。底下,我們即將利用我們所熟悉的閱讀課文的方法,嘗試把〈食有魚〉這一篇小說分成以上的四個部分,加以分析探究,希望從中可以得出一些欣賞小說的訣竅,以及創作小說的借鏡。
本文角色沒有名姓,行文時寫成他、她還算分明;但是如果在口頭上都稱「ㄊㄚ」就很難辨別了,所以在敘說的過程裡,男的我們可以稱「他」或「He」,女的就稱「伊」或「She」,以免混淆。
貳、〈食有魚〉的大意和主旨
閱讀一篇課文,除了題解、作者之外,對於原文的了解,我們通常都是從「大意」入手。
遠人:本名王立德,原籍湖北均縣,民國三十五年生。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芝加哥羅耀拉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曾任前駐芝加哥總領事館領事。他四十歲才開始寫作,卻成績斐然。先後獲得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獎、翻譯獎首獎及第十五屆(81年)時報文學獎小說類首獎。現居紐約,除從事創作及翻譯外,並在美國世界日報闢有《遠人近語》專欄。作品除時報文學獎得獎小說〈異鄉人〉、本文外,另有散文集《也想不幽默》,由九歌出版。(摘錄自遠人著《也想不幽默》)
〈食有魚〉,原刊在民國81129日到11日的《聯合報》副刊,823月,隨即被選入爾雅出版的《八十一年短篇小說選》。全文共分四段、60小節,各段及各小節大意如下:
第一段:記敘他為了烹魚的佐料(十滴水),甘願往返六七十哩跑一趟。
大意
敘述方法
角色或關聯
1
記敘他轉上了回程。
倒敘
敘述觀點:他,下接一8
2
藉黑醋(十滴水)想起母親。
順敘
母親長年茹素,卻經常親手為他整治葷菜。照應一8
3
記敘(她說)嘬嘴魚在冬天呈現不同的顏色。
插敘
25歲;魚是配角。
1次出現她,母親第2次出現。
4
記敘留學以來的數(8)月之間,備受口腹之慾的折騰。
插敘
口腹之慾——吃。
5
記敘他考完、睡飽、去釣魚。
順敘起頭3
我釣魚,也如魚一般自動上鉤?
6
記敘他今天釣魚的手氣甚佳(一釣而上,長逾一尺)。
順敘
我釣魚的手氣佳,她呢?
7
記敘他提著魚往她家的那條路去。
順敘
魚(我)上鉤了?她第2次出現。
8
記敘她(不吃魚)為他特備了全套做魚的工具。
順敘
接一1;呼應一2母親整治葷菜。
9
記敘他買回來的黑醋(就是十滴水),像睡在襁褓中的嬰孩。
順敘
「救苦救難」雙關「她」;呼應一2「嬌客正靜靜的沈在睡鄉」。
第二段:記敘她做清蒸魚時一絲不苟的手續。
大意
敘述方法
角色或關聯
1
記敘他一進門,她就動手張羅飯菜。
順敘
有如夫妻;「魚」入桶中。
2
記敘他自租小套房,未與他人同住共食。
插敘
他與人不同;空乏其身之故。
3
記敘她著裝準備(殺魚),他含笑旁觀。
順敘
她忍辱負重;像演鬧劇的歐巴桑。
4
記敘他一釣到魚,欣然奔向(她的)家門。
插敘
上接一6,像打雁「歸」來。
5
記敘她撈起活魚,一刀拍死。
順敘
主婦行徑。
6
記敘春天嘬嘴魚的不同。(顏色條紋等)
插敘
延續一3;對照二1她沒有不同。
7
記敘嘬嘴魚的交配過程。
插敘
30多了。(第1次)魚水之歡。
8
記敘她為了替他做魚(吃),置辦了全套工具。
插敘
補足一8之意。
9
記敘她(俐落的)殺魚,照著解剖要領,依序撿出五臟六腑。
順敘
與一般主婦不同,不純粹是為了裹腹。
10
記敘她又瘦又白。
插敘
瘦得有點醜。
11
再敘她的瘦與白。
順敘
替她發癢。
12
三敘她的瘦與白。
順敘
替她難過。
13
記敘她蒸魚的手續。
順敘
得自母教。
14
記敘(開始蒸魚同時)她動手弄青菜。
順敘
主婦本色。
第三段:記敘他吃完飯雍容的享受肥美的魚肉。
大意
敘述方法
角色或關聯
1
記敘魚已蒸好上桌。
順敘
他不吃剩菜;她接受他母親取的菜名。
2
記敘她給蒸魚加佐料。
順敘
十滴水的典故出此。上承一1意。
3
記敘她給魚身澆油。
順敘

4
說明食色皆是生命中極少數每次接觸都如新嘗的事物。
插敘
他以為:食且較色為要緊。
5
記敘吃魚之前他先吃飯。
順敘
她是母親以外他唯一能夠完全不顧儀態同桌吃飯的女人;充滿幸福之感。
6
記敘他吃下第一口魚肉。
順敘
想起母親親手調製的餐點。
7
記敘(吃完飯)他雍容的享受肥美的魚肉。
順敘
她喝酒—默契:要他多留的表示。
後半:補敘(前次)吃魚時發生魚刺卡住喉嚨的意外。
8
記敘他(因為擔心報告又不克毅然推卻而)賭氣喝酒。
順敘2
8-16小節
第一次喝酒壞事:醉臥她的床。
9
記敘他發現魚刺卡住了喉嚨。
順敘
躺在她的床上。
10
記敘她給他喝醋。
順敘

11
記敘他(因為吐得太兇而急怒攻心的)用粗話罵他。
順敘
什麼老媽媽的辦法。
12
記敘她找出鑷子來(準備替他夾刺)。
順敘
氣味和情調都不堪聞問。
13
記敘她為他夾刺的架勢。
順敘
2次說她30多了—實際上是第1次;與小時候胖大夫一樣(醜)。
14
記敘她再度為他熱湯、再次為他檢視一遍喉嚨。
順敘

15
記敘她在他面前放肆的吃起魚來。
順敘
對照一8她不吃魚。他準備讓她失望於一時;但這次仍不請自來。
16
記敘他陪她喝酒。
順敘結束2
他的臉紅了。想起陽明山上的家。
第四段:補敘她請他吃魚的因緣。
大意
敘述方法
角色或關聯
1
記敘(飯後)她斜靠沙發床上休息。
順敘接三7
敘述觀點改為她。她理解她父親長年流連酒鄉的緣故。
2
記敘她唯獨對他能夠保持耐心。
順敘
忙:實驗進度緊張,當助教改卷子,年紀大急著畢業。對他能夠保持耐心的理由在四13
3
記敘她初次與他在石家廚房碰面。
順敘1
3-10小節
只略微點頭招呼,沒有說話。碰面地點在「廚房」。
4
記敘他開始和他說話。
順敘
她並不在意。
5
記敘她想弄餐好飯給他吃。
順敘
他吃飯的樣子特別。不知道有沒有深意?
6
記敘他側身相陪,她發現他明顯的輪廓和幾分稚氣。
順敘
輪廓:俊;稚氣:小。
7
記敘他談起台北的餐廳菜式都能永誌不忘,令她聽得目瞪口呆。
順敘
她冒母親籍貫,不願多談父親。
8
記敘她發現他的臉色不好,猜想他也許真有點營養失調。
順敘
覺得他是小男生、年輕人。
9
記敘她請他吃清蒸魚。
順敘

10
記敘她(因他挨餓的表現—第2度說「飽漢不知餓漢飢」「2個月掉12磅」而)心頭一陣溫熱。
順敘結束1
他的「哦」與「小胖」相同,見四14;第1次說此2句話在四8
後半:記敘在一番天人交戰後,他非常淒苦的決定不再來吃魚。
11
記敘她舒服的和他享受酒後的情調。
順敘接四2
與父母吵鬧、父親爛醉不同。
12
記敘她(為了扮演父母中間的角色,)錯過幾次適當的機緣。
順敘

13
記敘她從他身上看到了弟弟(小胖)的身影。
順敘
回應四2
14
記敘小胖有一次胡纏他的故事。
插敘
他是小胖?照應四10
15
記敘她的遭遇他無法理解,正如同她不理解他為何被「吃」的問題弄得幾乎失去了生趣。
順敘
她稱他是年輕漂亮的人物。以前的小胖死了。
16
記敘他跟她第一次談許多吃以外的事,怨天尤人之後哭了起來。
順敘
他醉了;她侍候醉漢的經驗豐富。
她以為:哭哭啼啼,無非在真實的情感世界裡走一遭。
17
記敘他罵她囉嗦。
順敘
比和她睡過覺的女孩子還囉嗦。她感嘆:跑過千山萬水,免不了要服同樣的勞役。
18
記敘他(醉後)吻她,令她感動得伏在他的胸前痛哭失聲。
順敘

19
記敘他醉了,她是醒的。
順敘
她知道他們之間原無可能、毫無可能、全無可能;因為他是稚嫩的,她是老成的——他們都是善良的。
20
記敘他醒了。
順敘

21
記敘他(非常淒苦的)說不來(吃魚)了!
順敘結束3
表示他不再像「魚」一樣上鉤?
主旨:落花似有意,流水非無情;滔滔長江水,不為一花停。(「她」做魚釣色,「他」以色釣食——他要「食有魚」得付出多少「成本」;她想「有家歸」又談何容易?)
參、題目分析
「食有魚」是有魚可以吃的意思。「有魚可以吃」,表面上看來似乎是專指他而言,實際上就她的角度看,「有魚可以吃」,未嘗不也是她內心的想望,雖然「吃魚」並不是她的首選,甚至還是她的忌諱(一8說她不吃魚;二8說她對魚類過敏,只有陪他時才「冒險」嘗幾口;一直到第三段第15小節,她才豁出去的在他面前放肆的吃起魚來)。
「食有魚」在歷史故事中還有另一種意思,指的是「比較高級」的待遇或享受,出現在《戰國策.齊策》;「標準本」的《高中國文》課本第四冊第九課選了它,題目叫「馮諼客孟嘗君」。
馮諼是齊國人,窮得過不下去了,就託人情要到孟嘗君的家裡去做一名「食客」。面試的時候,孟嘗君問介紹人說,他有沒有什麼愛好或才幹,介紹人說「沒有」,沒想到孟嘗君卻「笑納」了他。孟嘗君的手下以為主人沒瞧得起他,就隨隨便便弄一些「草具」給他吃。「草具」是粗劣的飲食的意思。馮諼不滿意,沒住多久就「彈鋏而歌」——就是一面彈著劍,一面唱歌——抗議說「食無魚」;左右報告了孟嘗君,孟嘗君就下令給他魚吃。又過沒多久,馮諼再度「彈鋏而歌」,這次不滿意的是「出無車」。大家都譏笑他是「賴蛤蟆想吃天鵝肉——妄想」,沒想到孟嘗君居然再度滿足了他的要求。之後他果然為孟嘗君建立了許多不世的功業,沒有枉費孟嘗君的一番賞識和提拔——這是後話,我們暫且按下不表。
仍然回來談談「食有魚」的問題。原來當時孟嘗君門下的「食客」,待遇分上、中、下三等:上等住房稱「代舍」,中等住房稱「幸舍」,下等住房稱「傳舍」;「代舍」的客人「食有肉」,「幸舍」的客人「食有魚」,「傳舍」的客人「食有菜」。(「食有菜」的客人如果不得孟嘗君歡心,或得罪了他的左右,就只好像馮諼剛入門時一樣,遭受他們提供「草具」的侮辱了)
遠人以「食有魚」為小說的題目,除了「真正」是「有魚吃」的意思之外,對他而言,何嘗不也是指他享受到她「中等客人」的款待(文末差點藉酒升等,但沒有成功);而對她而言,他恐怕也只不過是她「食有魚」的選擇罷了,(文末他差點藉機強迫升等,也因她的清醒而告失敗)因此作者讓她用來款待他的,也就以「給中等客人吃的」魚為主了。
作者慣常在題目之中摻入弦外之音,這裡不是唯一(目前就現有的資料來看,作者的小說作品只見2篇)。他在另外一篇得獎小說「異鄉人」的〈得獎感言〉中,解釋該小說的創作動機時說:「題目擅自僭用了卡謬的名篇,並無效顰之意,而是想提出一個對照。卡謬基於存在主義的理念,創造了一個與社會疏離的人物,但他的疏離,完全出於自己的選擇,因此他甘之如飴,至死無悔。而……生活在台灣的許多外省人,包括第一代和第二代,也頗嘗疏離落寞的況味,可是這種疏離和落寞卻是時代的悲劇所造成的,當事者毫無選擇的餘地……。」
孟嘗君的食客「食有魚」是透過食客的爭取和主人的恩賜、並在主客雙方各有所求的狀況下組合而成的;遠人的「食有魚」當然也是源自各有所求的基本要素,但是他們的組合既非經由某一方面的極力爭取、也無某一方面給予某一方面的賞賜意味,之所以有這樣的題目,應該說也是因緣湊巧的一次神來之筆吧!這一次的神來之筆,引著我讀它、欣賞它、(在紅樓老師讀書會)分享它,到今天拿來(在紅樓文學種籽營)解析它,力量不可謂不大——這是一個「有趣的題目」。(〈異鄉人〉,第十五屆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類首獎)
肆、故事分析
故事和人物是小說「形式」的兩大支柱,一般人所謂的看小說、讀小說,或者稱被小說所吸引,多半指的便是小說中的故事。
故事是整個事件的總稱;事件的各部分細節,包括原因、開頭、經過、結果、影響等等,叫做「情節」。情節是故事的分述,而故事就是情節的總說了。因此也有人把故事就直接稱之為情節了。
南一版的《高中國文》第1冊第11課〈賞析〉說:「小說所重在情節的安排和人物的描寫。」這裡所說的「情節的安排」,其實指的就是「說故事」。意思是說,寫小說的人第一重要具備的本事是「說故事」。因此它接著說:「情節要有張力,故須緊湊而多變化,步步扣人心弦。」張力是物理學名詞,指物體受到拉力作用時,存在於其內部而垂直於兩相鄰部分接觸面上的相互牽引力。用在小說裡的「故事」,張力講的是擴張的力道,也就是故事的「感染力」,或稱之為「感動力」。故事「看來」(或聽來)能叫人感動的,叫做「有張力」;聽來毫無感覺的,就叫做「缺乏張力」。這裡要特別強調的是「看來」(或聽來)那兩個字,意思是張力並非光靠「故事」的本身所能具足,更大半要借重作者「說」的功力來增強,。
好的故事可以被糟蹋得一文不值;平庸的故事也有被說得活靈活現的——這就見出了小說家的功力了。因此「緊湊而多變化,步步扣人心弦」,與其說是故事本身的效果,不如說是小說作者在說故事時所面臨的挑戰。遠人在〈食有魚〉裡,毫無疑問的是通過了這樣的挑戰了。
〈食有魚〉的故事並不複雜,一個年華老去的女留學生,一個新近留學尚未適應的小男生,由於某種因緣的聚會,幾乎在愛情的路上碰觸出火花,而終於在彼此都跨不過某些門檻的情態下,沒有能夠順利成事的過程,一般人不過三言兩語便算交代完事。本文作者把它分為三個部分來進行。以故事發生的時間先後順序是:第一部分在第四段的前半(3-10小節),敘述她與他第一次在石家的廚房碰面(完全是天緣湊巧:他是莫名其妙的參加了那一次的聚餐,連主人的姓都不甚了了;而她則是因事來遲了,因為前面已經滿座,只好端了盤子到廚房去吃。於是她與他就在廚房產生了「第一類的接觸」,時間大約是在他到美國以後的兩個多月,也是剛考完試的時節);第二部分在第三段後半(8-16小節),時間應在第一部分發生之後不久,敘述某一個她約他來吃飯的星期六晚上,他因為英語還欠流利,很為星期一的口頭報告擔心,又不克毅然推卻(她的邀約)而煩惱,因而第一次喝酒壞事,不但醉臥在她的床上睡了一夜,第二天還發現魚刺卡住了喉嚨,然後她為他夾刺,「男未婚,女未嫁,春宵燈前」,他吐、她哄,很辛苦的折騰了好一陣子;第三部分就是本文的主軸,從第一段開始一直延續到第四段結束,說的是這一次的分手之會,時間大約是他來美的八個月後(一4:總共不過兩年,不是已經去掉三分之一了嗎),也是剛考完了試,這一次與前兩次聚會的原因都不同:他是不請自來的。
第三部分的故事主軸,依需要加進了第一和第二部分的故事。為了生動,他並沒有將這些「情節」,依時間的先後次序排列,這就自然而然產生了波瀾。故事中有原因的交代,有重要的經過點綴,有結尾的收束。三次(代表多)相聚各有不同的情由和形式,是多樣;也有相類的部分:如考完試、吃魚、喝醉了等,是統一。在有緊有縮的事件互動過程中,顯現了緊湊的統一和多變的多樣,的確扣人心弦,也造就了不小的吸力——這是一段「引人的情節」。
伍、人物分析
前文提到故事的張力,也叫感染力。這故事感染力的泉源,便在於人物。
金庸在《金庸作品集》的〈台灣版序〉上開宗明義的說:「小說是寫給人看的。小說的內容是人。」
的確,我們之所以對某一本或某一篇小說的情節記憶深刻,往往都是由於該小說的主要角色,也就是人物的關係。就以金庸先生的作品為例:你也許不記得有《鹿鼎記》這麼一套書,但是你ㄧ定記得那個生來就註定要討七個老婆的韋小寶;你也許忘記了《神雕俠侶》的書名,但是一定不會忘記楊過和小龍女這兩個人;提到《倚天屠龍記》,你想到的是張無忌;如果說到《射雕英雄傳》,那你最先想到的一定就是郭靖了。其他的小說也一樣,如果沒有孫悟空,《西遊記》還有什麼看頭;沒有了賈寶玉和林黛玉,《紅樓夢》裡的大觀園,要少掉多少的眼淚和嘆息;沒有了諸葛亮,《三國演義》要怎麼演下去呢?
在這裡,人物幾乎就是小說的本身了。可以這麼說,小說的成功,來自作者對小說人物塑造的成功。
金庸在《金庸作品集》〈台灣版序〉裡又說:「小說寫一個人、幾個人、一群人、或成千成萬人的性格和感情。」這「性格和感情」就是前文所說的「故事」所組成的脈絡了。
小說中的人物不拘多寡,只要具有特色就好。南一版的《高中國文》第1冊第11課〈賞析〉說:「人物要有個性,故須生動而富特質,個個別開生面。」它這裡所謂的「個性」、「特質」、「別開生面」等等,指的都是人物的特色而言。
本文人物只有兩個,一男一女:男的25歲,來自有著鳥語花香庭院的台北市高級住宅區陽明山,家有父母兄長,兩個哥哥早在他之前「學成歸國」了;女的30多了,來自一個父親酗酒、母親吵鬧,家庭失和、弟弟又不幸夭折早死的家庭,為了扮演父母中間的角色,先前錯過了幾次適當的機緣,留美後,因年紀比同學大,一心急著畢業,又身兼助教,忙得沒有時間和心情跟人家多來往。
奇的是兩個人都沒有名字(作者沒給他們取名字),但是在作者筆下寫來卻毫不含糊。
他的特色是:生就一副堂堂六呎的男體(以有兩塊完美的胸肌和一塊圓實的腹肌為代表),會游泳、會釣魚,煥發著青春的氣息,等著愛,也等著被愛;家世和人品都高人一大節,對於台北的吃,簡直到了無所不知、也無所不吃的地步;養尊處優的結果是注定要做一隻失群的孤雁,而他偏不是一隻意志堅強的雁子,於是這個會做飯儼然母親兼太太的女人,在某些情況下就成了他最好的依靠。
可是,他原本就有紈褲子弟之嫌(吃遍台北、來美自租套房,不與人搞那小門小戶的次等華人生活),加上年輕好勝(不習慣和相貌平常的女人親近),怎看得起這個又醜又老(兩次說她年紀30多了,三次說她又瘦又醜)的女人?——這是他和她之間的門檻。
她的特色則是:天生的能忍辱負重,如同所有的媽媽一樣(她不吃魚,卻為他特備了全套做魚的工具,正如同他的母親常年茹素,卻不惜經常親手為他整治葷菜);在學業方面很用功,行有餘力還親自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孝順父母、愛護弟弟;為了父母和弟弟寧可犧牲自己,即使父親嗜飲、母親吵鬧、弟弟胡纏,她都默默承受。——好一個逆來順受的中國傳統的婦女呀!
紈褲子弟與「舊好女人」,怎會擦出這一段情愛的火花?這樣的人物,怎會在這樣的故事當中,漾出如許巨大的感染力道?這力道是怎麼產生的?原來是小說人物與讀者之間產生了共鳴。為什麼某些人看了無動於衷的小說,卻能令某些人看得涕泗縱橫、唏噓不已。其緣故無他,他們的頻率相同造成了感動呀。
金庸先生說:「我最高興的是讀者喜愛或憎恨我小說中的某些人物,如果有了那種感情,表示我小說中的人物已和讀者的心靈發生聯繫了。」這就是共鳴。
遠人〈食有魚〉裡的他和她,男未婚、女未嫁,時相往還,共食、共飲、共話台北,互相彌補、彼此慰藉,震動的正是少男少女心中的那一根弦。而那被震動的少男少女,正是包括你我在內的普天下所有人的共同身分啊(在座的各位,不是現在已經是少男少女,就是從前曾經是少男少女,再不就是以後即將成為少男少女)哪個少女不懷春?(不止少女,89125日媒體報導,一個80高齡喪偶的阿媽,透過婚友社公開徵婚,她說:女人長保青春美麗的祕訣就是「談戀愛」)哪個少年沒煩惱?少年少女的煩惱和想望,我們不會不知道,只是沒想到,或者是想到而沒能寫下,或者雖然寫下了,卻沒有能像遠人寫的這般的生動。
有人說,遠人筆下的他語言辛辣、個性狡猾,頗不合他的年輕稚氣;而她又處處退縮、過於軟弱,不似她應有的成熟和老練。實則這正是作者的妙筆高招。
在他們短短半年的交往過程裡,她在他錯亂的感覺當中,時而為老母、時而為老妻、時而為老姊、時而為老師(我小的時候也曾經在我三姊的菜刀指揮之下學習注音符號),老母、老妻、老姊正好都是一個「稚嫩」的小弟、小婿、小兒使性和撒潑的對象,沒有用上幾句尖刻的言語、揮灑幾個霸道的身段,如何能凸顯這一點。
另一方面,她也利用他們交往的這半年,在他身上努力的把她在30多年的人生以來所扮演過的姊姊和女兒,以及還來不及扮演的母親和妻子,一股腦兒通通攬在自己的身上,集中而盡情的演出,將世上人所有見過和不曾見過的屬於女性的柔美,全都表現淨盡了。如果沒有他的使性和撒潑,不能成就她「柔弱勝剛強」的溫婉;同樣的,如果沒有她的溫婉和涵容,就襯托不出他的年少稚嫩和狂妄無知。(一個能煮,一個會吃;一個狂野,一個溫馴。如果年齡不是問題,我覺得他們倒是挺「速配」的)作者借用他們彼此在個性、認知和行為表現上的相生、相形、相輔、相照,營造出如此相反而且相剋的「留學時代擬情侶」,並且頻率與也(曾、將)是屬於少男少女的讀者(我們)是那樣的接近。——這是一對「成功的角色」。
陸、結構分析
許多人都以為小說就是故事,其實光有故事還不能叫做小說,就好像光有魚,不能稱之為「清蒸魚」一樣。魚是故事,是小說的材料;「清蒸魚」則是菜肴、是作品,才成其為小說。故事比較接近達美樂的烤雞,裡面有皮、有肉、有骨頭,不但具有雞的質,也同時附有雞的形;小說則如同麥當勞的雞塊,雖然仍有雞的名和雞的質,卻已經去了皮去了骨加過工,化去了雞的形。這個將雞做成麥當勞雞塊,或將嘬嘴魚做成清蒸魚的整治過程,就是小說的作法。文章作法猶如陣戰兵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是無法用言語詮說的。
拿蓋房子來作比方:建築之前必有設計規劃,打算利用多少地,蓋幾層樓,座向如何,需幾堵牆、開幾道門、鑿幾扇窗,使用多少材料,從哪裡開始,到哪裡完成等等,這是構思。構思完成之後才能開始動工,從挖地基、立柱、搭樑、蓋頂、鑿窗、開戶、塗牆、刷壁,到裝潢完成,這整個過程就是佈局或結構的安排,,也就是小說的作法。所有的房子都是這麼蓋,所有的文章也都是這麼寫,但是蓋成之後的房子,寫作完成的小說,好壞之差,卻大有講究,原因無他,不是用料有差,就是工序有別。
在小說上,「結構」或者可以稱之為創作的藍圖;這幅藍圖的設計,至少應該包含以下四道手續:
一、骨架:是小說的簡要大綱,包括題目、篇幅、敘述觀點、主題、時空背景、故事、人物和安排材料的方法等等。
二、裁縫:根據骨架的需求取捨材料,組織成篇。
三、穿插:在文章中安排層次和起伏。
四、高潮:藉此展現主題思想,並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
如果把小說就當成一般的文章來看,它屬於「記敘文」。記敘文材料的安排,不外順敘、倒敘、插敘和補敘四種。依時空事理順序寫作的叫順敘,不按時空事理順序寫作的稱倒敘,非屬正文的穿插補充叫插敘,為補足文意而加的敘述為補敘。
但是小說畢竟不等於記敘文,材料的安排,就不僅僅是單純的順敘、倒敘、插敘和補敘等所能含括的了。
〈食有魚〉的全文是由一個大的倒敘安排所組成,其中夾著兩組由順敘組成的補敘,這兩處補敘又呈倒敘組合,整個大的倒敘安排之中,還有若干小節的插敘,分別就魚、食和色三方面補足文意,並且遙相呼應,組成了一條「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擊身則首尾相應」的長山之蛇的連環有機結構。分析如下:
一、主要故事:包含第一段的1,2,5,6,7,8,9節,第二段的1,3,5,9,11,12,13,14節,第三段的1,2,3,5,6,7節,和第四段的1,2,11,12,13,15,16,17,18,19,20,21節。
第一段1,2,5,6,7,8,9節:記敘他釣魚前往她家,黑醋沒了,他去買;
第二段1,3,5,9,11,12,13,14節:記敘她殺魚、蒸魚的過程;
第三段1,2,3,5,6,7節:記敘蒸好魚,他吃飯、吃魚;
第四段1,2,11,12,13,15,16,17,18,19,20,21節:記敘飯後喝酒,兩人互吐心事(她是過去的家庭身世坎坷,他是現下的生活環境不適)、互有感動,卻都能善始善終,淒苦道別。
聚會原因:他送魚來請她烹食。
結果:分手。
二、穿插故事:在第三段的8-16小節,記敘上一次他被魚刺卡住喉嚨的意外,她為他悉心料理的經過。
聚會原因:她約他來吃飯。
結果:他發現她的嬌美,為了讓她及時得到美好的歸宿,他準備讓她失望於一時。(但是,這一次他仍然不請自來。)
三、初識故事:在第四段的3-10小節,記敘他們初次在石家碰面的經過,他對吃的渴求和了解,給她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或者說給了她相當大的震撼)。
聚會原因:都是參與石家的聚餐。
結果:她請他下禮拜六吃清蒸魚。
四、有關魚的插敘片段:含第一段第3節,第二段4,6,7,8節,除了介紹嘬嘴魚,還強調她特別為他置辦全套做魚的工具。
五、有關食的插敘片段:含第一段第4節,第二段第2節,第三段第4節,記敘吃是他留學生涯最大的困擾。
六、有關色的插敘片段:含第二段第10節,第三段第4節,和第四段第14節,分別記敘她的瘦與白(醜),他如同她的弟弟小胖(一般胡纏),以及食與色兩者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與分量。
如果我們將小說裡的故事,區分為開始、發展、高潮、降點、結束五個階段,那麼依照這五個階段在小說中出現的順序,小說的寫作方法就有以下四種:
(一)順敘法:順序是開始、發展、高潮、降點、結束。
(二)倒敘法:順序是結束、開始、發展、高潮、降點。
(三)突起法:順序是高潮、開始、發展、降點、結束。
(四)合攏法:順序是發展、開始、高潮、降點、結束。
本文結構比較接近第四法。但是因為它在主要故事中又夾有前次的故事,就不能說是純用第四法了。前次故事的本身都屬於第一法,合併兩個前次的故事,又屬於第二法。又因為故事不止一個,因此高潮也不止一端。而且主要故事的安排雖說近於合攏法,卻又不拘泥的將高潮安排在全文的正中,這些安排都在在顯出作者的匠心獨運,讓我們在讀他的小說時,有如「突然」坐上一輛疾馳的雲霄飛車(不是從起站坐起的),陡高陡低,忽緩忽急,心情被它牢牢抓著。——這是一組「恰當的安排」。
柒、主題分析
如同主旨之於文章,主題是小說的命脈。一篇空有故事的小說,就如同徒有外表的美女,是經不起時間和相知熟識的檢驗。一般的文章,主旨或出現在篇首,或出現在篇腹,或出現在篇末,或出現在篇外,除了出現在篇外的不說,大部分的主旨,都可以在文章的某一個角落找到。但是小說的主題,卻通常無法讓你在小說裡輕易發現,因而多數人便忽略了它的存在。
文章的主旨一般說來是直接、具體、顯豁、明確、單純而狹窄的,跟小說的主題不同;小說的主題通常比較間接、抽象、隱晦、複雜而廣泛。因為間接,所以小說的主題可能不在小說裡出現,或者被作者用另一種方式來表達;因為隱晦,所以必須透過閱讀、揣摩、咀嚼、尋思,才能略有所得;因為抽象,所以不同的讀者,可能各有不同的領會;因為複雜,所以可能言人人殊,互有發明;因為廣泛,所以可能連作者創作之初所未有的設想及打算,讀者都可能代他提出來一一的探討和深究。
應爾雅出版《八十一年短篇小說選》的編者之請,遠人寫了一段「關於食有魚」的說明,他說:「這篇小說的創作野心並不大,作者只想藉一個日常生活的片段,說明個人在某種慾望的支配和蒙蔽之下,對人事和環境可能產生的誤解,在判斷和行為上可能產生的嚴重偏差。如果我們把這項觀察稍予擴充,也許會領悟到,世間不知多少誤會和嫌隙,無非都由此而來。……透過形式上的荒誕,來凸顯人性脆弱的本質。……如果將口腹之慾,轉換為人類對權力、聲名、性愛或金錢等等的貪求:將男女之情,轉換為廣義的人生競逐,就會發現文中情節,自有其真實性和普遍性。」這就是作者原創的主題了。它包括「人受到慾望的支配和蒙蔽」、「人對人事和環境可能產生誤解」、「人在判斷和行為上可能產生偏差」、「人性具有脆弱的本質」、「人的口腹之慾如同對權力、聲名、性愛或金錢等等的貪求」、「男女之情如同人生競逐」,正與上述小說主題間接、抽象、隱晦、複雜而廣泛的特色,若符合節。
其實還不止這些。如果我們不要把它的境界標得這麼高、立場站得這麼直、氣氛擺得這麼嚴肅和正經,只就純粹男歡女愛的情愛觀點來看,它文章中指出來的好聚好散、善始善終、有情有義、發情止禮等等質素,何嘗不也是屬於極其「光明正大」的主題內涵呢。
因為小說主題抽象隱晦等等的特性,主題很少是作者事先能夠擬妥周全的,與我們的作文不同。一般作文的程序是先構思、再下筆、後修改;下筆之前的構思程序為:認識題目、決定主旨與蒐集材料、安排材料與擬定大綱。有人是先有材料後定主旨,有人是先定主旨後找材料,總之是在下筆之前就把主旨擬定妥當了。小說主題雖無法事先擬妥周全,但與作文的主旨有一點相同的,就是應該先「有」。主題不止是小說的命脈,還是指引小說方向的明燈,有如路牌或標靶,讓作者的寫作不至迷失了方向。
不同的小說有不同的主題。小說的主題受小說家稟賦、學養、情操、品格、信仰、價值判斷、人生觀等的因素影響很大,它是作者在孕育及創作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流洩到作品裡,而呈現給讀者的特殊印象。範圍可大可小,影響可深可淺,端看作者的經營功力,還有讀者的領受能耐。
金庸說:「小說是寫給人看的。小說的內容是人。」因此小說所要表現的主題,也應該集中在人的身上,就是所謂的「表現人性」。實際上,「表現人性」一直是所有藝術作品的共同主題,君不見,百年來的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作品,它們的得獎原因,沒有一部是脫離「表現人性」範圍的,只是切入的角度和關切的範圍不同而已。
本文在「表現人性」的著力上也大有看頭,我們可以輕易的覺知它的人性觀:它承認並且寬容人性的弱點,它希望保住人性的尊嚴,它試圖避免加劇扭曲「交易互惠」的人性價值,它也努力在展現人性的愛與關懷。——這是一個「適切的主題」。
捌、結論
金庸在《金庸作品集》的〈台灣版序〉上還說:「西洋傳統的小說理論分別從環境、人物、情節三個方面去分析一篇作品。由於小說作者不同的個性與才能,往往有不同的偏重。」所以他寫武俠小說,就必須先營造一個武俠的環境(古代的、沒有法治的、以武力來解決爭端的社會——金庸自註);正如同偵探小說的作者,也必須讓故事在緊張懸疑的環境裡發展一樣。遠人的〈食有魚〉,沒有特殊的環境,敘述的場面也相當有限。作者甚至不給男女主角一個稱呼,事件發生的確切地點,也沒作明白的交代——但是這些都無傷於它為一部成功的小說作品。
因為這是一部「人情」小說,它適合於任何時、任何地、任何人。金庸先生也說:「(武俠小說)當時的社會和現代社會已大不相同,人的性格和感情卻沒有多大變化。」只要是人,就可能成為遠人〈食有魚〉裡的他或者她;小說裡面所申敘的民生需求、男女情愛,也都是放諸四海、遍及古今中外而絲毫不差的人性質素,即使未來人類發展到自如來去外太空,即使未來「人類」社會充滿複製品——如赫胥黎筆下的「美麗新世界」,即使未來的人類再也不用吃飯穿衣,但是只要有「人」的存在,「人性」的課題便始終是存在而且要發生作用的。而有了人性的存在,刻劃人性,描寫人生,像〈食有魚〉這樣的小說,就必然還有它活躍的空間。
何況作者遠人先生,以獨到的取材、善用暗喻及象徵的手法,藉由準確的圖像化、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獨特的「對話敘述」安排,設計並且寫出這樣一篇融「有趣的題目」、「引人的情節」、「成功的角色」、「恰當的安排」和「適切的主題」於一爐作品,我們讀之再三,再三反覆,反覆參詳,最終也只能得到一個這樣的感覺,那就是:「完美」。
玖、參考書目
一、《文選》,梁.蕭統編,藝文印書館。
二、《中國文學欣賞精選集》,江濤編著,莊嚴出版社。
三、《也想不幽默》,遠人,爾雅出版社。
四、《小說散文的寫作研究》,丁平編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五、《文藝寫作淺說》,魏子雲著,大江出版社。
六、《異鄉人》,楊澤主編,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七、《金庸作品集》,金庸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八、《文燈》,蔡宗陽著,國語日報出版部。
九、《細說作文》,林義烈著,幼獅文化。
十、《高中國文》及《教師手冊》1-6冊,高明 等編,國立編譯館。
十一、        《高中國文》及《教師手冊》1-4冊,邱燮友 等編,南一書局。
十二、        《高中國文》及《教師手冊》1-2冊,李鍌 等編,正中書局。
十三、        《高中國文學習資料》,建國高中國文科教學研究會主編,中央日報出版部。
壹拾、        附錄
高中《國文課本》裡的小說
小說這一種文學作品,一直是我們高中《國文課本》裡的重要角色。
就拿我們建中所用的課本來說:
85學年度(就是今年高三同學所使用的)國立編譯館出版的「標準本」,6冊共有9課。
課文題目
節選原書
作者
體式篇幅
性質
1
1
14
明湖居聽書
老殘遊記
劉 鶚
章回
譴責
2
2
7
口技
聊齋誌異
蒲松齡
短篇
誌怪
3
2
9
劉老老
紅樓夢
曹 霑
章回
愛情
4
2
12
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
劉義慶
短篇
誌人
5
3
8
范進中舉
儒林外史
吳敬梓
章回
諷刺
6
4
5
散戲
散戲
洪醒夫
短篇
現代寫實
7
4
13
用奇謀孔明借箭
三國演義
羅貫中
章回
歷史
8
5
4
魯智深大鬧桃花村
水滸傳
施耐庵
章回
英雄傳奇
9
6
2
髯客傳
髯客傳
杜光庭
短篇
豪俠
88學年度(就是今年高二同學所使用的)南一版的第1到第4冊共有8課。
課文題目
節選原書
作者
體式篇幅
性質
1
1
11
用奇謀孔明借箭
三國演義
羅貫中
章回
歷史
2
1
13
一桿『稱子』
賴和先生全集
賴 和
短篇
抗議寫實
3
2
9
明湖居聽書
老殘遊記
劉 鶚
章回
譴責
4
3
6
范進中舉
儒林外史
吳敬梓
章回
諷刺
5
3
13
孔乙己
吶喊
魯 迅
短篇
諷刺
6
4
4
口技
聊齋誌異
蒲松齡
短篇
誌怪
7
4
8
散戲
散戲
洪醒夫
短篇
現代寫實
8
4
10
劉老老
紅樓夢
曹 霑
章回
愛情
89學年度(就是今年高一同學所使用的)正中版的上下冊也各選有一課。
課文題目
節選原書
作者
體式篇幅
性質
1
1
9
散戲
散戲
洪醒夫
短篇
現代寫實
2
2
10
劉姥姥遊大觀園
紅樓夢
曹雪芹
章回
愛情
以上除去重複的篇目之外,我們建中的同學總共可以在建中的國文課裡接觸到小說11課。以下是各課小說的主旨:
1:明湖居聽書:描寫王小玉精妙的說書技巧,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篇腹(5)
2:口技:描寫女子(為求售其醫所做的)神奇的口技表演。(篇末(6)
3:劉老老:描寫劉老老遊大觀園發生的趣事。(篇外)
4:世說新語選
(一):說明仁者寧可不安己,而不移於他人。(篇末)
(二):描寫謝道韞的詩才高妙。(篇末)
(三):描寫王子敬以寡辭勝二兄。(篇末)
(四):說明君任不忠不賢之臣則國亡。(篇末)
(五):說明(就「解讀曹娥碑」事看)曹操不及楊修。(篇末)
5:范進中舉:描寫科舉時代,世人熱中功名、趨炎附勢的醜態。(篇外)
6:散戲:(藉秀潔之口)說明「不管有沒有觀眾,戲都應該好好演」。(篇腹(7))(意思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做什麼,像什麼」、「盡忠職守,堅守崗位」等同。)
7:用奇謀孔明借箭:描寫孔明以奇謀借箭,周瑜自歎不如。(篇末(14)
8:魯智深大鬧桃花村:描寫魯智深路見不平,見義勇為。(篇外)
9:髯客傳:(藉髯客故事)說明真人之興也,非英雄所冀。(篇末(10)
10:一桿『稱子』:(藉小菜販的冤屈)反映在日治下,人民因為司法(或警察)不公所帶來的不幸。(篇末(28)
11:孔乙己:描寫孔乙己(處在傳統社會下所過的)悲慘的人生。(篇腹(5)
其中大部分為古典小說,且是古典小說中的長篇章回小說(蒲松齡的〈口技〉、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五則和杜光庭的〈髯客傳〉三篇屬文言短篇);只有洪醒夫的〈散戲〉、賴和的〈一桿『稱子』〉和魯迅的〈孔乙己〉三篇屬於現代小說中的短篇小說,與我們今天借來談說的〈食有魚〉這一篇同類。
89,12,16講於建國中學第一屆紅樓文學種籽營)
刊「建中學報」第741-59

by 甲多先生的學生 @2001.12.06臺灣

1 則留言:

sadywafford 提到...

The Casino of Richmond - Dr. MCD
The Casino of Richmond, 이천 출장안마 featuring more than 60000 안양 출장안마 sq. ft 남양주 출장샵 of casino space, A guest of the Hotel 청주 출장마사지 and Casino of Richmond offers 충청남도 출장안마 a large, luxurious